快好知 kuaihz

鲁迅内山同施茶

古往今来,施茶一直是民间流行的一种善举。在烈日炎炎的盛夏,施茶者往往会在一个凉亭或者路边檐下庇荫处准备一茶水,为往来路人免费提供茶水,使其消暑解渴。江山的万福寺至今仍然有块刻有《茶会碑》碑记的石碑,它是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当地群众自发集资施茶的记录。施茶这种行为至今在浙江等地仍然可以见到。

近代大文豪鲁迅先生,与他的日本友人内山完造之间,也有过一段一起施茶的美谈。鲁迅一生对烟十分偏爱,但同许多文人一样,也爱茶。他还专门写有一篇名为《喝茶》的杂文,其中有这样一段精彩的论述:“有好荼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不过要享受这种清福,首先就必须练功夫,其次是练出来的特别的感觉”。此外,在《鲁迅日记》中,也随处可见关于茶事的记载。譬如,1933年5月24日所记:“三弟及蕴如来,并为代买新茶三十斤,共泉四十元”。一次购买如此多的茶叶,虽然其中有些是送人的礼品,但鲁迅对茶之嗜好也足见一斑。

内山完造是鲁迅的一位日本朋友。他在上海的山阴路开了一家内山书店,鲁迅是书店的常客,两人相识多年。1935年夏天,酷热早临,内山完造与鲁迅先生经过商量,决定行施茶善举。内山在其书店门口放置一口茶缸,并负责烧水的任务,而鲁迅则负责提供茶叶。鲁迅先生在其1935年5月9日的日记中写道:“以茶叶一囊交内山君,为施茶之用”。

鲁迅辞世后,内山完造曾经在一篇名为《便茶》的回忆文章中较为详细地记述了这次施茶善举。施茶原是不需要同报的,但内山完造经常在茶缸里发现几枚铜钱,起初时他还以为是顽皮的小孩丢进去的,但当他亲眼目睹人力车夫在饮茶后将铜钱投进缸内时,不禁为中国劳动人民的伟大品格感到由衷的敬佩。

鲁迅内山共施茶,虽然只是一件小事,但小中见大,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国籍朋友之间的的深厚友谊以及他们的高尚人品,同时通过内山的同忆,还折射出当时我周底层劳动人民朴实善良的性格特点。

施茶 施茶本是善举,若真心为善,自然为人传诵:若想借此成就名声,必定会弄巧成拙。 传说古时候有一个人,在山上的一个凉亭中施茶,为往来的行人解渴。有时候,客人的茶喝不完,他便将碗接过来说:“我来喝”。客人非常感动。十几年来,此人一直坚持施茶。一位神仙得知此事后,便想考验一下此人是否真心行善。下凡后的神仙变为一个相貌异常丑陋的老人,浑身都是疮疤,一碗茶喝了又吐出,反复多次,整碗茶都是泡沫。望着老人喝剩下的茶,此人实在是难以入口,于是将泡沫茶倒在墙壁上。瞬间,墙上绽开了一朵大莲花。施茶人十分惊奇,这时,神仙又出现在他面前“善有善报,只可惜你并非为行善而为善,只是贪图那一时的虚名罢了”。那人听后,惭愧得半天说不出话。

声明:本平台文章版权,图片版权,视频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如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第一时间处理, 尊重原创 立志弘扬传播茶文化茶文化精选优质自媒体文章,文中所述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茶文化立场。不承担任何责任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鲁迅内山同施茶  内山  内山词条  鲁迅  鲁迅词条  鲁迅内山同施茶词条  
茶文化茶具

 “养”一把好壶 品百味人生

紫砂壶是悠久中华文明孕育出来的独特产物。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壶艺家将自己匠心独具的审美情趣注入其中,使紫砂壶从煮水冲茶的普通器具,变身为文人雅赏、世人珍藏的艺术...(展开)

茶文化茶具

 古代茶器具“浑号”集释

古人在饮茶时使用的许多茶器茶具,在古代有着十分别致的雅名或浑号,饶有意趣。下面就介绍其中的一部分并作简要注释。云屯——泉缶·陶制容器,以盛煎茶用之泉水。乌府——...(展开)

茶文化茶道

 醉 茶

喝了多少年的茶,我对茶已实在没有了多少新鲜感,那种先涩后甘的滋味如例行公事般程序化。进了办公室的头一件事便是泡茶,这倒不是如佛门般郑重其事,而纯粹是生理需求。从...(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