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时期社会逐渐走向繁荣,百业俱兴,起源于三国时期的茶宴、茶会等多种形式的饮茶活动也开始流行,茶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日常生活用品。诗仙酒仙李白也是位品茗仙客,他在《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并序》的诗中云:“尝闻玉泉山,山洞多乳窟……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著名茶家卢仝在《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更是绘声绘色地讲述了茶饮的神妙:“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近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唐朝是茶饮发展史上最重要的时期之一,诞生了世界上第一部茶业著作,这就是茶圣陆羽的《茶经》。该书成书于公元758年左右,书中对茶的起源、名称、品质、种植、栽培、加工制作、品茶用具、水质、饮茶习俗等有关茶艺的知识,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总结,至此茶学成为了一门专门的技艺和科学,这对全世界茶业的发展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书中陆羽还特别指出:“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
在唐朝还开始了一项科学创举,将单纯的茶与其它药用原料结合应用,这无疑扩大了茶饮的使用范围,也增强了茶饮的医疗保健功能,因此唐朝又被称为是药茶的萌芽时期。唐代著名医药学家王焘在《外台秘要》中详述了药茶的制作、饮用和适应症,开创了药茶制作的先河。唐朝对纯茶叶饮料的保健作用的研究更加深入,医家陈藏器精辟地总结到:“诸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茶能“破热气、除瘴气、利大小肠。”药王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肯定地说:茶“令人有力、悦志。”孙氏的弟子孟诜是我国第一位食疗专家,他在其所著的《食疗本草》中介绍了茶能治“腰痛难转”、“热毒下痢”。大诗人白居易深有感受地讲到:“驱愁知酒力,破睡见茶功。”大书法家颜真卿则赞扬茶饮“流华净肌骨”。
在唐朝我国的茶饮开始向日本、印尼、俄罗斯、印度、斯里兰卡、阿拉伯等国家传播,推动了中外文化和科技的交流。
声明:本平台文章版权,图片版权,视频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如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第一时间处理, 尊重原创 立志弘扬传播茶文化茶文化精选优质自媒体文章,文中所述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茶文化立场。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