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灯节

  元宵节被称为“灯节”,是因为人们在正月十五日这一天的所有活动都是围绕着“灯”而进行的。元宵节是娱乐的节日,比春节更为轻松随便。

  有关元宵节花灯的源起大致有三种说法:一是源于民间对火神的崇拜,灯即火,可以驱灾免祸;二是源于民间对太一神亦称北极神的崇拜,早在先秦,人们便有正月十五燃灯祭祀供奉东皇太一神的礼俗;三是佛教的传人,其“大放光明”的燃灯习俗对民间的张灯习俗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使之迅速传播。致今民间仍流传着许多美丽动人的传说,其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古时,有只神鹅飞到了人间,被猎人射中了。玉皇大帝闻讯大怒,决计为神鹅复仇,要在正月十五这天派天兵天将放火焚烧人间。有一个美丽善良的仙女偷偷下凡,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于是人们立即商讨对策,决定在正月十五前后三天家家户户门前高悬红灯,燃放花炮,正月十五这天待天兵天将打开天门欲下凡时,发现凡间早已是烟雾弥漫,火红一片了,就认为天火自然烧起来了。他们便不再下界,而去向玉皇大帝交差。因此,人间避免了一场巨大的灾难。为感谢仙女的恩德,民间就兴起了元宵节花灯的习俗。

  汉武帝时正月十五祭祀太一神,第一次把正月十五日称为“上元燃灯节”。到东汉时佛教传人中国,正月十五燃灯增加了礼佛的意义。这天晚上,灯火通宵达旦,人们整夜娱乐不眠。

  由于统治者的提倡,自唐朝中期起,上元灯会、元宵赛灯及看灯等活动已成为元宵节活动的主要内容。由此,元宵节在一年的所有节日中,已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成为举国欢庆的民间民俗节日。

  唐代历朝皇帝差不多都下达过有关观灯的诏书。永乐七年明成祖下诏“元宵节日十一日为始,赐假节十日”,这是我国历史上最长的灯节。放灯时间各朝代也有不同,汉代为一晚,唐玄宗规定为三晚,北宋延至五个晚上,明代朱元璋规定以正月初八开始张灯,至十七日晚落灯。灯节期间,举国上下,灯火辉煌,万灯展姿,绮丽争艳。

  特别一提的是,为了提倡灯节,唐玄宗在先天二年元宵节于长安安福门外做了一个20丈高的灯轮,以华丽的绢纱丝绸和名贵的金银珠宝装饰,并在周围燃起5万盏灯,看上去像一棵巨大的开满灯花的树。微风吹来,金玉交响,如同奏乐一般悦耳动听。“他乡月夜人,相伴看灯轮,光随九华出,影共百里新”生动再现了当时元宵节火树银花的场景。

  《开元遗事》中记载,杨国忠子弟在元宵夜以千炬红烛围于左右,时人称为“千炬围”。杨贵妃的二姐韩国夫人造高肋尺的百枝灯,立于高山之上,光彩夺目,百里可见。

  在唐朝千姿百态的花灯中,有人物、山水、花草虫鱼,还有天宫龙廷、凤凰、麒麟。在唐代长安不仅有众多品种的花灯,而且在灯光的照耀下有乐舞百戏表演,成千上万的宫女衣罗绮,曳锦绣,耀珠翠,施香粉,与民间少女一起在灯火灿烂辉煌如昼的灯火映照下载歌载舞。唐代诗人张说在《十五日夜御前口号踏歌词》中,生动描绘了唐朝元宵节观灯的空前盛况:“花萼楼前雨露新,长安城里太平人。龙街火树干重焰,鸡踏莲花万岁春。帝宫三五戏春台,行雨流风莫妬来。西域灯轮千影树,东华金阙万重开。”

  到了宋代,元宵节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除了延长唐朝的“上元前后各一日”的放灯时间,即规定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五天放灯外,而且灯笼的制作也比唐代更豪华,灯的品种、花色也大有改进和增加。有名的要数无骨琉璃灯和用白玉制成的各种花灯,上面描绘着山水人物、花卉翎毛等,这些灯设有的机关有的用热力推动,灯中所绘的图案可在灯的旋转中活动起来。

  花灯亦称“灯彩”、“彩灯”,是供元宵节观赏的一种装饰很强的灯,俗称“灯笼”。花灯品种繁多,·造型美观奇巧,通常是以竹、木、金属做骨架,以彩纸、轻纱、薄绢做灯罩,内中点燃蜡烛或用电灯做光源,既可手提,又可悬挂。

  现在,由于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花灯的品种、花色要求更高。现在除了传统的手提花灯尚用蜡烛外,其他均已改用电灯增加了安全感。花灯的制作工艺也有所改进,已由原来木扎纸糊、泥捏绢贴发展成由各种材料。制成的铁丝纸灯、竹架纱灯、藤灯、绸灯、玻璃灯、羊角灯、冰灯等。花灯的品种也日益繁多,既有传统的荷花灯、孔雀灯、狮子灯、老虎灯、龙灯、云灯,还有具有现代特色的火箭灯、体育杯灯及反映人物,科学技术的各种灯。许多民间故事如孔雀开屏、嫦娥奔月、天女散花、武松打虎、孙悟空大闹天宫等也再现在花灯上,栩栩如生,令人目不暇接。灯的悬挂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有门灯、檐灯、吊灯、灯柱、灯树、走马灯、彩盘灯等。

  有史书记载,元宵节的张灯活动始于汉而兴于隋唐。自汉明帝时,佛徒借灯比喻“破除黑暗”的意义而极力倡导,这种活动便逐渐蔓延开来。南北朝时,张灯活动已蔚然成风。南朝梁武帝笃信佛教,广建寺院,并三次舍身入寺为僧,其宫中每年正月十五都要张灯结彩举行庆典。

  真正有规模的灯节活动出现在隋唐时期。隋朝时元宵节期间放灯、观灯习俗极其盛行,终于形成了规模巨大的灯市。唐代,为了让人们有闲暇观灯,元宵节正式成为国家的法定节日。节日之夜,观灯者人如潮涌,皇帝也“御楼观灯”,以表示与民同乐。宫廷、寺院、贵族豪富的宅邸,都竞相设置灯棚,搭建彩楼,不惜重金制灯、燃灯。唐明皇曾在长安安福门外建起高15丈,有30间房子大的灯楼,楼上悬挂珠玉坠和金银穗,风吹金玉,铮铮作响。杨贵妃的姐姐韩国夫人的灯树有80丈高,光明夺目,更胜一筹。晚唐诗人李商隐有“月色灯光满帝都,香车宝辇溢通衢”的诗句,将当时元宵灯节规模宏大的盛况,描绘得生动形象,如在眼前。

  到了宋代,花灯发展到新的高峰,样式变化万千,制灯原料有羊角、罗帛、珠子、琉璃、云母,灯的造型也很奇特,有牡丹、莲花、鸟兽等形状,还有车灯、屏风灯、佛塔灯、走马灯等。灯上绘有山水人物、花卉翎毛一类的图案。为了鼓励人们到御街观灯,朝廷甚至规定“凡来观灯者赐酒一杯”,因此,观灯的时间人山人海,人声鼎沸。宣和年间,有一对夫妻同去观灯,在人潮拥挤中失散。妻子随人流拥至端门,正遇宋徽宗赐酒。她喝完御酒后顺势偷了一只金杯。卫士发现后,立即将其扭送御前盘问。这妇女急中生智,口占枟鹧鸪天枠词一首:

  月满蓬壶灿烂灯,与郎携手至端门。

  贪观鹤阵笙歌舞,不觉鸳鸯失却群。

  天渐晓,感皇恩,传宣赐酒饮杯巡。

  归家恐被翁姑责,窃取金杯作证明。

  徽宗此时正在兴致勃勃地与民同乐,不但未加处罚,竟把金杯也赏赐给她。

  明代为古代观灯之最。朱元璋曾下令把放灯的时间改为从正月初八开始,正月十七收灯,灯会共有十天,这是中国历史上由皇帝下诏制定的灯期中最长的。据说有一年元宵节,朱元璋特令在秦淮河上燃放水灯万盏,月色、灯光、水影交相辉映,就像神仙世界,景象极为壮观。

  古代的上元灯节,有着最为深厚的群众基础。元宵之夜,不仅王公贵族们在府第张灯、放灯,众多的黎民百姓也是家家悬灯,户户光明。正如唐代诗人白居易所吟:“灯火家家市,笙歌处处楼。”宋代的王安石也感叹:“车马纷纷白如昼,万家灯火暖春风。”这些都形象地说明了元宵放灯的普遍。当然,一些穷苦的百姓之家可能只是象征性地扎上一盏小灯,为困顿苦涩的生活添一抹亮光,与朱门大户张灯结彩的情形相去甚远。宋代福州知州蔡君谟命全州百姓元宵节期间每户人家都必须点灯七盏,百姓无力置办,一片怨声。一个叫陈烈的读书人扎了一只大灯,上书:“富家一盏灯,太仓一粒粟;贫家一盏灯,父子相对哭。风流太守知不知,犹恨笙歌无妙曲。”蔡君谟见了这首讽刺诗,不敢强违民意,下令收回这条规定,还算知错能改。

  另一个知州田登,因为“灯”、“登”音同,为避讳,下令在元宵节放灯期间改“灯”为“火”。他出告示说“本州依例放火三日”,百姓只好称灯为火。因他平日里鱼肉乡里,民怨甚大,一句“只准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成语在民间不胫而走。其实,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百姓对放灯赏灯习俗的强烈认同。

  近代以来,元宵灯节在全国各地普遍流行。各地的花灯种类繁多,风格不一。宫灯、纱灯、琉璃灯、走马灯、孔明灯精美奇巧,东北的冰灯、天津的宝莲灯、上海的金龙戏珠灯、浙江的菊花灯、广州的鸳鸯戏莲灯,都以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山东地区有一种面灯极具特色。面灯也叫面盏,传统的方法是用黄豆细面作捏灯的材料。民间称为“捏属儿”(捏属相)的生肖灯最有特色。生肖灯造型以小巧玲珑为上,生肖动物的姿态或立、或卧、或奔、或飞,都靠即兴发挥随心所欲。但是,无论怎样造型,都要设计安排配上一些蔬菜的种子和叶子,用以象征五谷丰登。每一个生肖的背上都背一个灯碗,碗中盛油,再插上一根缠着棉絮的小棍儿,俗称为灯捻。灯碗的形状也有区别,马和猪驮的是元宝碗,求“金驹银猪驮宝来”的吉利。其他生肖驮十二花瓣灯碗,象征一年四季十二个月。

  捏生肖的规矩是按家庭成员的属相,每人捏一个,到十五夜里盛在盘子里一齐点燃放在堂屋里,大家围着观看,希望爆出灯花,灯花越大越吉利,预示着新一年的大丰收。习俗相传,谁的生肖灯燃得时间最长,谁就会有好运气,又能高寿。近年捏生肖改用白面,样子更加好看,已不加灯碗,也不再点燃,欣赏之后,分而食之,也能调动欢乐的气氛。山东荣成捏生肖灯的能手是王连乡方家村的林桂莲老人。她的两套十二生肖灯作品分别被中国美术馆和山东美术馆视为珍品收藏。

  沂蒙山区还有一种萝卜灯。一般用萝卜、胡萝卜洗净,截成段,插入灯芯,注入油而做成灯。点燃时,先将灯芯用棉花松松地缠裹,以便上油;然后将灯芯上面放上一块绵纸,点燃绵纸,引燃灯芯。这种灯主要用作散灯、放灯和送灯。所谓散灯,就是在供桌上点燃祭祀后,分放到门槛两边、窗台、锅台、畜栏、井、碾、磨等各处;所谓放灯,也叫舍灯,就是让男孩们提着满筐的灯,走到哪放到哪,送到街上、山上、路上、河中,远近高低,灯火明灭,煞是好看;所谓送灯,就是在傍晚到祖坟前、庙宇前送灯。端灯时,往往互照脸庞,还要照屋内外各个角落,边照边说:“辣萝卜灯,照毒虫,照得毒虫不敢行。”意指元宵灯光为吉祥之光,可以驱妖辟邪除百病。

  彩灯当然是灯会的主角。彩灯形态各异,有单独的散灯,描绘的是八仙过海、二龙戏珠、木兰从军、嫦娥奔月等故事;有成套灯串,画的是枟三国演义枠、枟西游记枠、枟聊斋枠等人物故事。牌坊灯是一种制作比较复杂的大型花灯,要先以木杆跨街扎起拱门,再蒙上彩绘绢纱,里面点燃无数灯火,巍峨壮观。进入灯门,两厢琼楼玉宇,灯火辉煌。盒子灯也很有特点,它是一种大型套叠灯,灯中有灯,一盒多达15种,有“和尚变驴”、“天鹅下蛋”、“炮打襄阳”等。放盒子灯时,用一根竹竿将其高高举起,然后将导火线点燃,于是一套套灯便有节奏地跳出盒子,悬在半空,有声有色,变幻莫测,引人入胜。山东曹县有一种特别精致的彩灯,叫雪花灯,据说需要一个能工巧匠做一年才能做成,灯体纯白透明,造型新颖,点燃后光芒四射,浑如洁白无瑕的宝珠。

  元宵节的晚上,五颜六色、千姿百态的花灯一齐登场,这叫灯会。每到此时,街道、店铺张灯结彩,大街小巷也到处挂满了各式各样的花灯。人们在花灯的海洋中欣赏灯的争奇斗妍,真有目不暇接、眼花缭乱的感觉。改革开放以后,山东境内最盛的要数济南的元宵节灯会。趵突泉公园1979年开始正式举办迎春灯会。一年一度的花灯会,景象极为壮观。趵突泉灯会声势浩大,各式各样的花卉灯、鸟兽灯、走马灯、故事灯、谜语灯、动画灯,有的富丽堂皇,有的古朴典雅,有的灵巧别致,有的千奇百怪。特点各异的花灯,将传统性、知识性与趣味性结合起来。公园内的主要建筑物也由彩灯勾出轮廓线,整个公园灯泉相映、五光十色、构思奇巧。有的灯组装上电器设备,使其跃动,并配以声乐,既歌又舞。生动活泼的花灯世界,反映出浓厚的文化气息。灯会持续一个月之久,观灯人数近二十万人次,仅正月十五这天晚上观灯人数就达到八万人,是整个灯会的高潮。

  元宵节花灯还能在河里放,这叫河灯。河灯有多种形式,小河灯是以木板作底托,穿上竹签,上插蜡烛点燃。讲究的则制作更精致,用木板作底托,上塑碗状面灯,注入油脂,用棉絮捻成灯芯,点燃后,让其在水中漂游。大河灯是在彩船上挂起龙灯、鱼灯、罗帛灯、玻璃灯、荷花灯、菱角灯、走马灯、游船灯,整个船上披红挂彩,船头、船尾、船舷、船帮尽是五光十色的彩灯装饰。船游在河里,灯映在水里如满天繁星。当正月十五日夜幕来临,彩船就出发了。船上一人擂鼓,船按鼓点行进,鼓点紧时,船跑得紧,鼓点慢时,船行得慢。在悠悠的民乐声中,船手们载着千姿百态的河灯,翩翩起舞,一串串,一行行,此来彼往,交织变幻,犹如一颗颗彩色的珍珠,在碧波中跳跃,又如满天星斗,在天幕上闪烁,使人几乎分不清哪是天上的星,哪是水里的灯。此时,船上的爆破手,点燃彩船的烟火、鞭炮。烟花四射,金星飞腾,天空中飞雷闪电,花珠腾空,水面上金蛇狂舞,彩龙戏斗,耀眼的鳞光洒满水中,叫人眼花缭乱,仿佛进入了灯的世界,彩的海洋,童话般的幻景之中,真是蔚为壮观,使人流连忘返。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灯节  灯节词条  
茶文化小寒

 小寒与腊八节

 小寒是腊月的节气,古人称农历十二月为腊月。腊的本义是“接”的意思。古人取新旧交接的寓意。腊,也指一种祭祀活动。每年十二月初八为腊八节。与腊八节密切相关的还有腊...(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