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端午节的别称

  阴历五月初端午节,是我国独有的传统节日。据《风土记》载:“仲夏端午,端,初也。”这一天为纪念战国时期伟大诗人屈原举行的划龙船比赛,称为“端阳竞渡”,故始称“端阳节”。因为竞渡都在风和日丽的中午进行,后人便称为“端午节”。

  因端午是农历五月初五日,所以又称“重五”或“重午”。民谣:“五月五日午,天师骑艾虎,蒲剑斩百邪,鬼魅入虎口”。过去人们爱把菖蒲,艾叶悬挂门上,驱魔、避邪,因此又称之为“菖节”、“蒲节”。又因为端午节是五月里的节门,有些地方干脆就叫“五月节”。

  1912年,民国成立后,曾行文规定:“阴历四节!藉使民时,以元旦为春节,端午为夏节,中秋为秋节,冬至为冬节。”故端:方称为“夏节”。

  农历的五月初五,我们俗称“端午节”。端是“最初”“开端”的意思,所以我们也称初五为端五。在我国农历是以“地支”记载月份,分为十二地支,分别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正月即一月为寅,二月为卯,顺次下来五月就是午,所以五月就称为午月,端五也就是端午了。其实,根据统计,端午节的别称达到了二十多个,可以说是节日中的别称之最了。例如有端午节、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蒲节、龙舟节、浴兰节、解粽节、午日节、女儿节、地腊节、诗人节、龙日等等。其中,端午节、端五节、重五节、重午节是用地支来命名的,我们在上面已经介绍过。

  端阳节,根据史书上面的记载,五月为仲夏,仲夏登高,阳光正好照在头顶,是天气好的日子,所以称之为“端阳节”。天中节,古代的人认为,五月五日正好是太阳在人的头顶之时,所以称之为“天中节”。浴兰节,端午正是夏天要到来的时候,夏天也是皮肤病多发的季节,古代的人就用兰草的汤来沐浴,以达到去除污秽、清洁全身的效果,所以称为“浴兰节”。解棕节,古代的人在吃粽子的时候,会玩一个游戏,就是把各家包粽子的叶子解下来比较长短,棕子叶长的一方就获胜,所以称为“解粽节”。女儿节,端午节又有女儿节之称,因为在五月初五的时候,未出嫁的女孩儿都各自打扮,十分可爱。而出嫁了的女子都要回自己的娘家去,和自己的父母度过这个节日,这对于古代出嫁的女子来说,应该是一个十分开心的日子。菖蒲节,古代的人认为,端午节是一个很不吉利的日子,在这个时候,五毒尽出,会对家人的健康不利,所以家家都会驱邪避毒,在门上悬挂菖蒲(一种草的名称),所以也素有“菖蒲节”之称。

  以上简单介绍了端午节的几个别称的由来,都是根据古代各地的习俗产生的叫法。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我们每年都会庆祝端午节的到来。尤其是2008年起,端午节已经成为了我们国家的法定假日,该民俗也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关于端午节,在各地都有不一样的习俗和传说,也产生了节日庆祝的地区差异。深入了解端午节以及我们国家的每一个传统的节日,是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的责任。

  端午节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透过这些端午节的别称,可以更多地了解其起源与定型的文化基因。

  端阳节: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天气好的日子,故称五月初五为“端阳节”。

  重午节:午,属十二支,农历五月为午月,五、午同音,五、五相重,故端午节又名“重午节”或“重五节”,有些地方也叫“五月节”。

  天中节:古人认为,五月五日时,太阳重入中天,故称这一天为“天中节”。

  浴兰节:端午时值仲夏,是皮肤病多发季节,古人以兰草汤沐浴去污为俗。汉代《大戴礼》云:“午日以兰汤沐浴。”

  解粽节:古人端午吃粽时,有比较各人解下粽叶的长度,长者为胜的游戏,故又有“解粽节”之称。

  女儿节:沈榜宛《杂记》载:“燕京自五月一日至五日,家家饰小闺女,尽态极妍。已出嫁之女,亦归宁簪以榴花,曰女儿节。 ”

  菖蒲节:古人认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时五毒尽出,因此端午风俗多为驱邪避毒,如在门上悬挂菖蒲、艾叶等,故端午节也称“菖蒲节”。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端午节的别称  别称  别称词条  端午节  端午节词条  端午节的别称词条  
茶文化茶具

 茶与茶具的诠释

5月底,以“唯美茶境界”为主题的“首届海峡茶道用品创意设计大赛”在福州开赛,并于10月底闭幕。本次大赛是由海峡茶业交流协会、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主办,武夷山易安居茶...(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