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寒冷的冬季,人们的许多活动都会受到限制,尤其是娱乐活动比较少。古代人发明了画九九消寒图的民俗游戏,以帮助人们度过漫长、寂寞的冬季。
九九消寒图种类计有梅花消寒图、文字消寒图和画圈消寒图等多种形式。画消寒图,一方面是为了计算过去的九九日数,另一方面也是一种有趣的消寒娱乐活动。
《帝京景物略》记述梅花消寒图时说:“冬至日,人家画素梅一枝,为办八十有一。日染一办,办尽而九九出,则春深矣。曰‘九九消寒图’。”这种素梅图最早是各家各产自画,后来由于发展得十分普遍,深受文人雅士的喜爱,有许多商店开始出售现成的素梅图。
关于梅花消寒图,民间传说始于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文天祥被俘后,被押解至大都,时值数九寒天,他在狱中墙上画一图,循九九之矩,共成八十一格,日以墨染一格,借以表达严冬必将过去,春天一定来临的信念。
文字消寒图即是在一张印好的词句上描红以数九,一句诗词九个字,每个字九划,九九共八十一划,每天描一划,诗词描完即到春天。
画圈消寒图和上述两种消寒图相比,更有情趣,也更复杂。《帝京景物略》记述:“有直作圈九丛,丛九圈者,刻而市之,附以九九之歌,述其寒燠之候”。将81个图排列成九行,每行九个圈,自冬至日,每日涂一圈。涂时视天气情况,遵循“上阴下晴,左风右雨、雪当中”的口诀记录天气变化。
九九消寒图是标志节令的一种游戏,《帝京景物略》中曾有记载,南北各地十分流行,又有《九九歌》,借以知晓气候变化。明朝天启年间,每年长至节,司礼监印制九九消寒图,宫眷将其贴在壁间,每过一九即赋诗一首。民间则直接画九个圆圈,每个圆圈里再画九个小圆圈,并刻印出来出售,附以《九九歌乳歌词写道:“一九至二九,相唤不出手;三九二十七,篱头吹竿集(寒风刮在篱笆上像在吹华巢这种竹制管乐);四九三十六,夜眠如露宿;五九四十五,家家堆盐虎;六九五十四,口中晒暖气;七九六十三,行人把衣单;八九七十二,猫狗寻阴地;九九八十一,穷汉受罪毕;才要伸脚睡,蚊虫蝎蚤出!”(歌词各地大同小异。)
《荆楚岁时记》中称,从冬至次日数起,到九九八十一日时寒冬消尽。吴地的风俗则从冬至当夭数起,叫作连冬起九,也叫九裹天。九九消寒图以一张纸画九个格,每格画九个圈,总共八十一圈,从冬至日起,每日涂一圈。其方法是上阴下晴,左风右雨,雪当中,圆圈尽则九九毕。比较风雅的做法是绘素梅一枝,共八十一枚花瓣,每日染一枚花瓣,也分别注明阴晴风雪,瓣尽而九九出。还有的是寻找九个九画的宇,每日添一画,等添划完毕,消寒图尽而春意已深。明代杨允孚《滦京杂咏》写道:“试数窗间九九图,余寒消尽暖回初。梅花点遍无余白,看到今朝是杏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