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尔邦节
回、东乡、保安、撒拉、维吾尔、哈萨克、塔吉克、塔塔尔、乌孜别克、柯尔克孜等信奉伊斯兰教的民族共同的宗教节日。阿拉伯语,称为“尔德·古尔邦”、“尔德·阿祖哈”,其意思是“牺牲”、“献身”,故汉语又称为宰牲节、献牲节。在回历十二月十日,回族视其为新年。
关于节日的由来,据伊斯兰传说,古代先知易卜拉辛梦见真主安拉,真主责备他犯有过失,命令他宰杀爱子伊斯玛仪献祭,以考验他的忠诚。易卜拉欣第二天遵从安拉的旨意去宰杀儿子时,安拉为其诚心所感动,奇迹发生了。真主让天使背来一只羊,命令他宰羊代子作祭品。这天恰是回历的十二月十日。此后,穆斯林就将此日定为宰牲节。节日早晨,人们沐浴整装,前往清真寺参加会礼。见面互道“色俩目” (您好),祝贺节日幸福,并行“拿目洒拂哈”(握手礼)。双方均用右手握住对方右手心,再以左手握住对方右手背,轻摇几下,以示致敬。教长带领大家向麦加方向叩拜,教徒们各自对一年来的错误、罪过进行忏悔。“伊玛目”讲经布道后,众人互道“色俩目”,礼毕。节日里,一般家庭都要宰一只羊或一头牛。屠宰的牲畜肉不得出售,大致分为三种用途:一部分自家食用,一部分馈赠亲友邻居、招待客人,再一部分则济贫施舍。宰牲时的禁忌;不足两岁的羊羔、不足三岁的牛犊不宰;眼瞎、腿瘸、割耳、少尾的牲畜不宰。亲朋好友这一天互相拜访,致以节日祝贺。中国西北地区回族习惯以牛羊肉、糕点、油香、糖、水果等食物招待客人。通常宾客进门,主人先敬三炮台盖碗茶。“三炮台”,指茶具由衬碟、茶碗、碗盖三件组成。主人在碗内放上云南沱茶或散春尖茶及冰糖,桂元,当面沏人沸水,有的还要再加入葡萄千、杏干等。客人饮茶寸,须用碗盖边刮边喝。然后,主人再端果碟待客,一般由九个或十三个碟子摆成正方形或菱形。碟内摆放红枣、黑枣、黑糖、白糖、核桃仁、沙果、葡萄、柿饼、蜜饯、苹果、香梨、花生仁、杏干、果干、炸锞子等。主人请客人中的长辈先“口到”,再请众人同时品尝。大家饮着香茶,边吃边谈,共享节日快乐。夜晚,青年男女们点燃一堆堆篝火,欢快地跳舞唱歌,直到夜阑更深。另外,许多穆斯林国家的古尔邦节别具风情。例如,在沙特阿拉伯,古尔邦节前往麦加朝觐、会礼与宰牲的人很多,宰牲后就将所宰杀的牛、羊、骆驼分赠他人留作纪念。
古尔邦节又叫宰牲节、牺牲节,就是宰杀牲畜来祭祀上帝,是伊斯兰教的传统宗教节。古尔邦节在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即开斋节后的七十天举行。与开斋节同样,古尔邦节早已成为我国十多个民族的传统节日,并以各种方式热烈庆祝。
古尔邦节,在阿拉伯语中称作尔德。古尔邦,或尔德。阿祖哈。“尔德”的意思是“节日”,“古尔邦”和“阿祖哈”,都含有“牺牲”、“献身”之意。
传说古代阿拉伯人的始祖易卜拉欣受伊斯兰教真主安拉的启示,要宰杀自己的儿子伊斯玛仪勒以表示对安拉的虔诚。当易卜拉欣尊命执行而举起刀子的一瞬间,安拉派特使牵着一只羊匆匆赶到,命令以宰羊代替献子‘从此,就在阿拉伯民族中形成了每年宰牲献祭的习俗。伊斯兰教产生后,承认先知易卜拉欣为圣祖,并把伊斯兰教历、太阴年十二月十日定为“古尔邦节”。节前,穆斯林们家家户户打扫得干干净净,凡经济能力达得到的穆斯林,都要在节日里宰羊、杀驼或屠牛,分发给贫民,接待来客,馈赔亲友。
我国有关的各兄弟民族,过节方式丰富多彩,
互有异同。穆斯林们清早就沐浴馨香,衣冠严整,到清真寺参加会礼,听阿旬朗诵《古兰经》等教义。礼毕,有的人家单独宰羊,有的几户凑合宰牛、驼。更多人则是访亲问友,馈赠香油,相互贺节;也有的游坟打墓,诵经祈祷,缅怀先人。有的成群结队,到亲友家中拜访,主人按照传统的礼节,摆出丰盛的筵席,大家同食羊肉、油食糕点和瓜果等,亲密地畅谈。盛装的青年男女尽情地载歌载舞,沉浸在欢乐之中。
宰牲节,是伊斯兰教的三大节日之一。由于地区不同、民族不同,称呼也不一样。回族称宰牲节为古尔邦节,新疆的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等民族称宰牲节为库尔班节,甘肃、青海等地的东乡、保安、撒拉等民族称宰牲节为尔代。
从开斋节那天起,往后推七十天,即是宰牲节。宰牲节,是阿拉伯语尔代古尔邦的意译。古尔邦节,在阿拉伯语中称为。尔代·古尔邦,或尔代·阿祖哈……“尔代”的意思。是“节日”,“古尔邦”或“阿祖哈”都含有“牺牲、献身”之意。
“宰牲节”是根据古代阿拉伯地区的宗教传说演变而来的。据说“先知”伊卜拉欣在一个晚上梦见“安拉”(即真主),“安拉”
令他宰自己的儿子伊斯玛仪勒献祭,当伊卜拉欣忠实地去执行命令的时候,“安拉”又命天使送来一只羊,命令以宰羊代替献子。从此在阿拉伯民族中形成了每年宰牲献祭的风俗。
公元7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后,继承了这一风俗,并将伊斯兰教的太阴历(即回历)的十二月十日定为宰牲节。现在,居住在世界各国的穆斯林,都按照各自的传统习惯,·于这天欢度古尔邦节。
据历史文献的记载,自公元651年(唐永徽二年)伊斯兰教传入我国,我国的回、维吾尔、哈萨克、乌孜别克、塔吉克、柯尔克孜、塔塔尔、东乡、保安、撒拉等十个少数民族先后信仰了伊斯兰教。在一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伊斯兰教的古尔邦节便逐渐演变成为这些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节日期间,人们收拾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清晨,穆斯林要沐浴馨香,衣冠严整,前往清真寺。见面时,互道节日愉快、幸福,热情握手。然后由“伊玛目”(教长)或阿甸带领穆斯林进入礼拜堂举行节日会礼。
节日里,一般家庭都要宰一只羊,有的还宰牛、宰驼。
屠宰的牲畜肉不能出售,除将规定的部分送给清真寺和宗教职业者外,剩余的都拿来招待客人或赠送亲友。经济条件一般的人家则访亲问友,馈赠油香(用香油、白面做成的圆;形油饼),相互祝贺节日。客人登门祝贺时,主人要拿出牛羊肉、糕点、糖飞水果、茶招待,彼此亲热交谈。
在新疆的维吾尔、哈萨克、塔吉克、柯尔克孜等民族中,还举行歌舞、刁羊、赛马、摔跤等活动,热闹的气氛,远远超过开斋节(肉孜节)。例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的宰牲节,要在艾提尕尔广场开展规模宏大的歌舞活动。届时,广场上万头踢动,车水马龙。四周空地,支架着色彩缤纷的伞棚、布帐、夹板房,地上铺着各式各样的地毡、毛毯、方巾。备有丰富的小吃。如烤羊肉串、烤包子、炸一裸品、镶圈,佐料齐全的冰面、凉粉、酿皮以及杏、桃、葡萄、石榴等。广场西北角的清真寺,屹立着两座十多米高的塔楼,大厅上的白色拱顶同楼上的铁制月牙塔尖,形成三足鼎立之势,直插苍弯。门楼上设置节日集会的伴奏乐队,以婉转悠扬的“十二木卡姆”的乐曲,招唤全城四面八方的穆斯林前来欢度节日。
礼拜过后,在“独他尔,、“热瓦甫”、“达甫”等乐器的伴奏下,只见头戴四楞小花帽,身着“拾拌”或短衫,脚穿皮靴的男女青壮年,手拉手,围成大大小小的圆圈,跳起他们最喜爱的舞蹈。他们边歌边舞,当音乐节奏由慢转快的时候,舞步也随着加快。这时“凯一那”(加油)、“巴力卡勒拉”(妙啊)的呼声随之四起,舞蹈者的情绪也更加炽烈。节日期间,艾提尕尔广场歌不断,舞不尽,整日都沉浸在欢乐之中。
回族古尔邦节
“古尔邦节”,一般在“开斋节”过后的第七十天(即回历的12月10日)举行,是信牵伊斯兰教的回族的传统节日。中国的回族也把“古尔邦节”叫作“忠孝节”。
节日的早晨,人们都穿戴整齐到清真寺参加会礼,由阿訇带领,面向圣地麦加方向鞠躬叩拜。阿旬宣讲有关经文,大家互道“色俩目”。节日里除了参加会礼和炸油香等外,还要宰牛和宰羊等,制作精美的食品。大家还可走亲访友和开展各种文化娱乐活动,节日的欢乐气氛很是浓厚。
维吾尔族古尔邦节
“库尔班节”是维吾尔族的传统节日,又称“古尔邦节”,就是“宰牲节”。
维吾尔族对“库尔班节”非常重视,节口期间都要宰羊献牲;成年男子要洗大净,并去清真寺内会礼;人们穿戴一新,互相登门拜贺,互相馈赠礼品;制作炸油香、炸傲子等节日的美味佳看;节日期问,从清晨至黄昏,各大礼拜寺的拱门顶上,陨呐声、手鼓声响声不绝。三日之内,城镇和乡村分别举行歌舞、赛马等娱乐活动,人们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之中。
哈萨克族宰牲节
“宰牲节”,哈萨克族叫“库尔班节”或“古尔邦节”,过这个节时,必须宰羊以作祭献。家家户户还必须准备丰盛的食品,大家要走亲访友,相互拜年,以祝贺新年的来临。年节里还要举行具有民族特色的叼羊、姑娘追等体育、文娱活动。
“姑娘追”是哈萨克族青年男女恋爱、求婚的独特方式,哈萨克族把这叫作“克孜库瓦尔”。现在,姑娘追不单是恋爱、求婚的方式了,它也成为哈萨克族人普遍的娱乐方式了。每当繁花似锦的季节或节日到来,青年男女一个比一个打扮得漂亮,他们谈笑风生地向着宽阔的场地或乎坦的草原弃去,当他们汇拢到一起的时候,人群中的长者就会发号施令,宣布姑娘追开始。双双对对的青年男女就骑着骏马,并留侵步地走向指定的地点;行程中,小伙用心施展才能向他所爱的姑娘逗趣、整容。姑娘并不生气,可地她寻找机会摆脱;到了终点往回折返时,就开始奔跑了。姑娘就快马加鞭地追赶小伙,一旦追上,姑娘可以用鞭子抽打小伙,小伙也不还手;如果姑娘是爱小伙子的,她就不会真打,直到追回到原处。
这种马上戏谚的追逐就叫“姑娘追”。关于“姑娘追”也有个典故:很早以前,有两个部落的头人结成了儿女亲家,新媳妇过门那天,新郎的一行人中有人夸大话说,我们新郎骑的马是从很多骏马中挑出来的千里马,“日行千里不慌,夜跑八百不忙”。姑娘的父亲听了这话很不服气,就说,我的姑娘骑着马向你们接亲方向去的相反方向跑,你们的新郎如能追上,今天就过门;如追不上就另选“吉日”。接亲的人应了这一挑战。姑娘就骑马飞也似的向前奔去,新郎也就立即追赶,当新郎追赶上了时,姑娘提出她要追赶新郎n这就把原来的“追姑娘”变成了“姑娘追”了。以后人们在游乐时,又不断的改进、完善,就演变成今天的“姑娘追”了。
柯尔克孜族古尔邦节
节日前,柯尔克孜族家家户户的男女老少一齐动手,打扫庭院、畜圈,洗晒被褥,称浴换衣。男人们宰牛宰羊,女人们推备节囚食品。节日的清晨,年长的男性要到礼拜寺去参加会礼,而后去互相登门拜访,每到一家,这家主人都要拿出丰盛的食物招待来客,然后他们就聚在一起谈古论今,讲故事说笑话,或举行“库姆孜”弹唱,尽情地欢乐。年青人则邀集到一起,在乎坦的草地上进行体育活动,如赛马、叼羊、角力、摔跋、马技表演等。穿着华丽的年轻姑娘和媳妇们也聚到了一起,她们进行跳舞、唱歌,猜谜语,荡秋千,丢手帕等游戏活动。他们的节日活动还有个特点,在白天,小伙子路遇姑娘可拦住她的去路,让她唱歌、跳舞,直到姑娘赠给了礼物才放她走。
晚问,则举行全“阿寅勒”(即一个家族居住的大帐篷)的大会餐。
在一块较大而又平坦的草地上铺有几十米长的餐布,傍晚,全“阿寅勒”的人就把自己家里的节日食物送来,摆在这块大餐布上;全“阿寅勒”的人,不分男女老少,统统围绕着大餐布而坐。最老的长者讲话,他预祝全“阿寅勒”人畜兴旺、平安,生活幸福。老人讲话后,大家互相敬酒并唱祝酒歌;晚辈向长辈敬酒时,长辈要吻晚辈的额头。晚饭后,节日的游乐活动就开始了,有“库姆孜”弹唱、男女对唱、跳集体舞、月下赛跑、月下拾物等。整个节日的夜晚都沉浸在欢乐之中。
科摩罗宰牲节
科摩罗全国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人口信奉伊斯兰教,所以,每逢穆斯林的重大节日,科摩罗人也都要举行纪念和庆祝活动。如既称“忠孝节”又称“宰牲节”的节日到来时j家家户户都要打扫卫生,节日的当天汇聚到附近的清真寺诵经、祈祷、做礼拜,傍晚时全家者小围坐在一起吃手抓肉,边吃边谈;亲朋好友之间互致祝福,互赠礼品;青年男女会聚在一起,燃起算火,伴着鼓乐的节奏歌舞到深夜。
“开斋节”和“圣纪节”等节日和纪念日,科摩罗全国的穆斯林也要欢庆。
马尔代夫古尔邦节
伊斯兰教历12月10至12日是伊斯兰教信徒穆斯林的“古尔邦节”,也就是“宰牲节”,在这几天中,马尔代夫穆斯林要虔诚地按照伊斯兰教的教义教规向安拉献祭,赞美安拉的祟高与伟大。
马里宰牲节
马里的宰牲节,也是按照伊斯兰教的教义和教规来欢度的。独具特色的就是在欢度这样的节日时,女儿和女婿必须带上十枚或者更多的阿拉果作为礼物,敬献给岳父岳母。据说,阿拉果不但可以给人们赐福,在嘴里咀嚼还可以提神和治病。
尼日尔宰牲节
每年的10月20日是尼日尔穆斯林的“宰牲节”,也叫“宰羊节”。尼日尔首都尼亚美到了每年的这一天,更是盛况空前,十分隆重。节日的上午,在首都新建的大清真寺举行隆重的礼拜仪式。
穆斯林身穿节日服装,云集在清真寺门口。参加这种仪式的多为男子(未婚女子不得参加),已婚女子只能在寺外做礼拜。国家元首、政府要员们每年都要定时赴会。·大约9点多钟,朝拜仪式开始后,清真寺内外的朝拜者们面向沙特阿拉伯的麦加圣地,举起上臂,然后跪下叩头。为了表示虔诚之意,叩头时都要把前额贴在地面上。
朝拜结束后,是各家各户的宰羊活动。宰羊前,先挖一个焙坑,坑内备有柴火和铁架;同时在烤坑旁边挖一条小沟。宰羊时,四个人分别抓住羊脚,由一人按住羊头宰杀,让羊的鲜血流在小沟里。羊宰杀后,剥去羊皮,取出内脏,绑在支架上让烈日暴晒,等羊身上的水分蒸发干后,涂上配制好的香料,架火烤熟。这时,全家老少团团围在烤坑周围,以手抓食羊肉,边吃边饮,畅叙家常,欢乐的节日达到了高潮。
在阿加德兹省首府有一座有名的清真寺--阿加德兹清真寺,寺高27米,共分七层,造型奇特,气势雄伟;工艺精细,巧夺天工,距今已有约500多年的历史了。不仅尼日尔全国的穆斯林向往着来阿加德兹清真寺朝拜,它也是国内外游客向往参观的一个景点。
沙特阿拉伯古尔邦节
伊斯兰教历的12月10日是沙特阿拉伯人的“宰牲节”,也叫“古尔邦节”。
据说,先知易卜拉欣夜梦安拉,安拉命他献祭自己的儿子伊斯玛仪。当易卜拉欣遵命执行时,安拉又命以羊代替。所以,每逢这一天,沙特阿拉伯的家家户户都要宰牲,以示纪念。宰羊是最普遍的,几乎每家都宰,宰牛的要少一些,宰骆驼的则更少了。由于骆驼昂贵,只有富裕的或达官贵族人家才有可能宰骆驼。
新加坡古尔邦节
哈芝节 (Hari Raya Haji) ,又称宰牲节、古尔邦节,与开斋节同为先知穆罕穆德生前指定的伊斯兰教两大节会。根据伊斯兰教希吉拉历法 (Hijrah,意为 “迁移” ,以公元622年穆罕默德率弟子向麦地那迁徙的那一天作为纪元的开始) ,从朝圣月 (Dhul Hijja) 的第10日、斋戒月后的第70日正式开始,三日后结束,逾期则宰牲无效。 “古尔邦” 是阿拉伯语 “献祭” 、 “牺牲” 的意思。 “ 哈芝” (Haji) 是马来语 “朝圣” 的意思,也是伊斯兰教的基础五功b之一。根据 《古兰经》 记载,先知易卜拉欣 (Abraham) 虔诚遵从神的旨意,甚至愿意用自己唯一的儿子献祭,但三次杀子都没有成功。这时,天使吉卜利勒 (Jibril) 降临,向易卜拉欣宣布他已通过真主安拉的考验,并送他一只黑头羝羊以代替其子作为牺牲,从此结束了以人身为祭品的愚昧时代。为纪念这一事件和感谢真主的恩典,先知穆罕默德效法易卜拉欣宰牲献祭,并于伊斯兰教历二年 (公元623年) 把十二月 (即朝圣月) 十日定制为两大会礼 (Eid,音译为 “尔德” ) 之一,即今宰牲节。教法规定: 在体力和财力允许的情况下,每个穆斯林每年都要奉行宰牲礼仪,向真主安拉表达自己的完全顺从与满怀虔诚。
新加坡只在哈芝节当天有公共假期。男性穆斯林自发到清真寺进行早祷,对照所宣读的经文进行自省训诫。当传统的节日祷告仪式结束后,便宰杀牛羊,献祭给真主,象征先知易卜拉欣自愿献祭自己血肉的虔诚。有一部分牛羊肉会被分开包好,发给伊斯兰社群的贫困弱势家庭分享。宰牲节不仅要求穆斯林奉行伊斯兰教义中的传统道德与习俗,同时也提醒人们对有需要的同胞有义务施以援手、分享财富。祷告仪式结束后,教徒们归家向父母问安,与亲友一起共飨节日的盛宴。
文莱宰牲节
宰牲节又称古尔邦节,或尔德节。古尔邦节与开斋节、圣纪节并列为伊斯兰教三大节日。 “尔德” 意即节日, “古尔邦” 意为献身,故通常汉释为 “宰牲节” 。
古尔邦节在开斋节后70天举行,在伊斯兰历每年12月10日。这一天,是到麦加朝觐的最后一天 (朝觐为期二周) ,故此,此节日又名哈支节 (朝圣节) 。每年上万以上的穆民前往麦加朝圣,这是穆斯林所需遵守的五功之一,人一生至少要到麦加朝圣一次。据古代阿拉伯宗教传说, “先知” 易卜拉欣老来得子,为了感谢真主的恩赐,常常宰牛、羊和骆驼献祭。一天夜里,梦见真主安拉,安拉启示他宰杀儿子易斯玛尔以表虔诚。当易卜拉欣遵命执行而举起刀子的一瞬间,安拉派遣特使牵一只羊赶到现场,命令以宰羊代替献子。此后,阿拉伯人便形成每年定期宰羊献祭的传统。 为纪念这一事件和感谢真主, 先知穆罕默德继承了这一传统,将其列为朝觐功课礼仪之一。教法规定: 凡经济条件宽裕的穆斯林,每年都要奉行宰牲礼仪。朝觐者在12月10日举行宰牲,其他各地的穆斯林自10~12日举行,期限为3天。超逾期限,宰牲无效。王室成员亦要参与,苏丹王室宰14头羊32头牛,宰后的牲口分别送到四个县区给有需要的贫困者。文莱政府在宰牲节前都要预备大量牲畜给穆民购买以备献祭用,其中包括羊、牛、骆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