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节的由来
在民国初年,政府明令清明节为“植树节”,各机关、学校都要在此日进行植树活动,并把此项活动同农业紧密相连:“岁以为常,重林政也,良以落叶人地,能润土脉,绿阴参天,可致雨云,有裨于农业者非浅。至吐纳炭(碳)气,养(氧)气之说,西哲所云,尤非虚语。矧十年计划收效最速,致富基础于是乎在,故造林事业为现代当务之急云。”m因植树已同国富联系,所以各界对此相当重视。如1920年上海县的植树活动,县知事沈宝昌在上午9点便乘坐塘工局的小轮渡前往植树地点——苗圃植树场,在众人陪同下,先行植树礼,再行植树活动。到场参加植树的人除了知事外,各市乡农会会长、农业学校的教员及学生约二十余人,所植的树是松树、柏树、榆树、梅树4种。植完树后,全体合影便宣告活动结束。
到1928年,则改植树节为3月12日——孙中山逝世纪念日,所以那一天同称为“孙中山先生逝世纪念日”和“植树节”。在这一天植树自然也是为了纪念孙中山逝世的。一些地区专门就植树节成立了筹备委员会,对植树的时间、地点及过程都有计划。如1928年上海市政府植树节筹备委员会经过三次集议,方决定了植树地点——小方木桥。行植树礼的地点则在市政府对面的大操场,参与人数则有卫戌司令部、交涉署、江海关及其他团体各推代表一人,还有市政府的全体职员及市立三十八校的学生,总数在一万以上。对于植树的数目也有规定,特别是各部门所植株数,如卫戌司令部、交涉署、江海关各植一株;市长、秘书长各植一株,市立三十八校各植一株,筹备委员会植二株。
在植树节这一天,还有人专门就此撰写了植树歌,现摘录如下:“(1)树木少,地方枯燥,风雨不顺不调, 塑我们这大上海,灰色煤黑,生气萧条,改造,大家望改造。 (2)人行道,空地学校,栽种许多树苗。瞧,将来的大上,娥海,千树万树,叶茂花娇,真好,风景真正好。”⑨植树节中哔箩F.的主体还是各校的学生,一般会在上午10点齐集一处举行植树行礼,然后去植树地点进行栽植活动。
一些国民党党政要员也会于此日前往各处植树。如——1928年,程潜、白崇禧便前往岳麓山植树。但此项活动并不如规定的那样执行得力,如: “唯近来新定‘植树节,政学各界联翩出东郊至建善寺旁隙地人植一株。且列森林;为专官,如古林衡之职,以时计林麓而赏罚之,宁非美政,惜不能实力奉行,如旧制之迎春劝农徒有其名耳。”
植树节的来历
说到植树节,相信大家一定不陌生。植树节是一些国家以法律或法规的形式规定的以宣传森林效益、动员全体民众参加植树造林为活动内容的节日。按时间长短可分为植树日、植树周、植树月等,但总称植树节。通过此项活动,促进入们对森林功用的认识,激发人们爱林、造林的感情,提高国土绿化面积,从而达到扩大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但是,你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
近代真正意义上的植树节最早是从美国的内布拉斯加州发起的。
在中国古代,就有植树的传统。每当24节气的清明时节,中国人民有祭扫祖先,插柳植树的习惯。19世纪以前,美国的内布拉斯加州是一片光秃秃的荒原,树木稀少,土地干燥,大风一起,黄沙漫天,给当地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麻烦。1872年,美国著名农学家朱利叶斯·斯特林·莫尔顿提议在内布拉斯加州规定一个专门植树的节日,动员人民有计划地植树造林。随后不久,内布拉斯加州农业局通过决议采纳了这一提议,并由州长亲自规定今后每年4月份的第三个星期三为植树节。
规定一公布,州民纷纷响应,当年就植树上百万棵。此后的16年间,又先后植树6亿棵,终于使内布拉斯加州10万公顷的荒野变成了茂密的森林。为了表彰莫尔顿的功绩,1885年内布拉斯加州议会正式规定以莫尔领先生的生日4月22日为每年的植树节,并放假一天。美国有1/3的国土为森林树木所覆盖,其中与人工造林是密不可分的。
在美国,植树节只是各个州的节日,没有全国统一规定的日期。
但是每年4、5月间,美国各州都会组织植树活动。例如,罗德艾兰州规定每年5月份的第二个星期五为植树节,并放假一天。其他各州有的是固定日期,有的是由州长或州的其他政府部门临时决定每年的植树节日期。每当植树节的时候,以学生为主的社会各界群众组成浩浩荡荡的植树大军,投入到植树活动中。
孙中山先生出生于广东省中山市翠亨村,是中国新民主主义创始人、伟大的革命先驱。在孙中山先生的故居中,至今还生长着一棵檀香山酸豆树,已经有一百多年了。这是1883年,年仅17岁的孙中山从美国檀香山带回,并亲手栽种在这里的。可以说孙中山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意识到森林的重要意义和倡导植树造林的人。
孙中山1912年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不久,就设立了农林部,下设山林司,主管全国林业行政事务。1914年11月,中华民国政府又颁布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德林法》。1915年7月,在孙中山的倡议下,当时的北洋政府正式下令,规定每年清明节为植树节,并指定地点,选择树种,要求全国各级政府、机关、学校如期参加,举行植树节典礼并从事植树。1915年7月21日正式批准后,通令全国如期遵照办理。从此,中国有了植树节。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逝世。1928年,是孙中山逝世三周年纪念日,国民政府举行了植树式。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决定把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
1928年北伐完成后,4月7日由国民党政府通令全国,把植树节正式定为3月12日。1929年2月9日农矿部又以部令公布(4总理逝世纪念植树式各省植树暂行条例》16条。农矿部还公布了烙省各特别市各县造林运动宣传周办大纲》7条,以便全国照办。
国民政府行政院农矿部长易培基遵照孙中山先生遗训,积极提倡植树造林,于1930年2月呈准行政院及国民政府,每年3月9日-15日一周期间为‘造林运动宣传周”,并在3月12日孙中山先生逝世纪念日举行植树式。北方地区因为3月初旬,天气还很寒冷,不适于栽树,特规定植树节仍于3月12日举行外 ‘造林运动宣传周”推迟到清明节举行。
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于1956年发出了“绿化祖国’、 ‘实现大地园林化”的号召。自此,中国开始了“12年绿化运动”,目标是‘在12年内,基本上消灭荒地荒山,在一切宅旁、村旁、路旁、水旁,以及荒地荒山上,即在一切可能的地方,均要按规格种起树来,实行绿化。”1979年2月,在邓小平的提议下,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根据国务院的提议,正式通过了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的决议。这项决议的意义在于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植树造林,加快绿化祖国和各项林业建设的步伐。把孙中山先生逝世之日定为中国植树节,主要是为了缅怀孙中山先生的丰功伟绩,预示着孙中山先生生前未能实现的遗愿将在新中国实现。1981年12月13日,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讨论通过了娱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决议指出:凡是条件具备的地方,年满ll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除老弱病残者外,因地制宜,每人每年义务植树3棵至5棵,或者完成相应劳动量的育苗、管护和其他绿化任务。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对绿化祖国作出的第一个重大决议。决议号召全国各族人民‘人人动手,每年植树,愚公移山,坚持不懈”。1982年的植树节,邓小平同志率先垂范,在北京玉泉山上种下了义务植树运动的第一棵树。中国的义务植树活动更是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
1984年9月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七次会议通过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总则中规定 ‘植树造林、保护森林是公民应尽的义务”,从而把植树造林纳入了法律范畴。1990年3月12日,中国邮电部还发行了一套4枚“绿化祖国”的邮票,第一枚为“全民义务植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