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云南澄江县地区的一个习俗。每年立夏这个节令,澄江坝子里的人们要在西龙潭赶一次庙会(当地人叫“会火”),邀请戏班子唱戏,到观音庙烧香磕头,酬谢龙王,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口平安。关于这个节日的由来,有这样一个故事。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澄江坝子时常闹干旱,但求雨的百姓只要到西龙潭,供起“黑龙恩主杨氏祖太”的牌位,即便是太阳辣得能把人烤起一层皮,云彩也很快聚集起来,接着便雷声隆隆,瞬时下起大雨,使干渴的庄稼喝饱甘霖,禾苗又绿得像块刚铺上的大地毯。
这是为什么呢?传说西龙潭的龙王是一条黑龙,黑龙相中了龙潭旁边萝卜村里一个姓杨的姑娘。姑娘不仅长得漂亮,也十分勤劳,她天天在龙潭旁的地里劳动。渴了,喝口龙潭水;收工就到龙潭里洗脸洗脚。
一天傍晚收工后,姑娘和她的伙伴们照例到龙潭里洗脸洗脚,清汪汪的泉水,就像一面光洁的镜子,映出苍翠的龙头山,更映出姑娘桃花似的面庞,伙伴们都在羡慕地和她打趣。突然,一个眼尖的姑娘看见从月牙潭里漂出一块小木板,上面放着一双绿闪闪的玉镯子。姑娘们好奇地把它捞上来,个个争着要戴到手腕上。说也奇怪,这双玉镯别的姑娘都戴不上。姓杨的姑娘一戴,竟毫不费力地戴上去了,而且戴上就脱不下来,她只好戴着这双手镯离开龙潭回家。到家后,爹妈看见姑娘手腕上的玉镯,就盘问她,埋怨她不该把别人的玉镯戴在手腕上。姑娘委屈得淌下眼泪,向爹妈诉说了在龙潭边遇到的奇事。
全家人想办法帮助姑娘脱玉镯,但玉镯就像生了根似的脱不下来了。
就在这天夜里,姑娘的爹妈做了个相同的梦:一个黑头黑脑的小伙子来向他们提亲,说是看中了他们的姑娘,立夏那天要来迎亲。老俩口早上醒来,各人枕边还放着25两白晃晃的银子。
转眼到了立夏日,各村各寨的百姓远远地听见西龙潭响起了动听的笙箫鼓乐,大家都跑到西龙潭来看热闹。奇怪的是,龙潭边鼓乐又好像在萝卜村里响。
这天,杨家姑娘穿戴得漂漂亮亮,按照黑小伙子托给她父母的梦出嫁了。临走她告诉母亲,在她回门时,在她的闺房里放两把簸箕,摆一桌酒席,还要把窗户、门缝用棉纸糊严。不让人看见里面。杨家姑娘说完,瞬间就不见了,鼓乐声也仿佛渐渐地去远了。
母亲按着姑娘的嘱咐,把闺房裱糊得严丝合缝。回门这天,黑小伙跟着姑娘来了,他俩走进闺房后,黑咕隆冬的闺房就透出光亮,俦是点了许多灯火。姑娘的嫂子觉得奇怪,就舐破窗户的绵纸往里看。
嗬!只见每一把簸箕里盘着一条金晃晃的龙。这天晚上,姑娘托梦佶诉母亲,有人已经偷看了房间里的事情,从此不能再回来了。
杨家自从姑娘被黑小伙娶走后,家里少了一个做活计的人,嫂嫂不得不背着娃娃下地劳动。太阳火辣辣的,娃娃背在背上睡着了不是滋味,嫂嫂就把娃娃放在龙潭边的树荫下,自己又埋头做活去了,半天忙不得看娃娃一眼,等顾得上去看娃娃时只见娃娃坐在树下玩彳导好好的,手里还拿着糖果吃。嫂嫂觉得奇怪,又连着试了几天都是如此。有时天下雨,娃娃不但不被雨淋,连一滴水都不会落在娃娃身上,好像有一个很细心的人在帮着领。她从此放心了,做活计就把娃娃放在龙潭边。村里一些没人领娃娃的妈妈到地里劳动时,也学她一样。
把娃娃放在龙潭边,说来也怪,个个娃娃都照顾得很好,有的人家缺吃少穿,早上把娃娃放在龙潭边。然后要到东家借米,西家借钱,可是晚上去领娃娃时,想借的东西早已如数放在娃娃身边。老百姓们说。
这是杨家姑娘的一片好心。
有一年天大旱,庄稼快晒死了,田里开着大条大条裂口,老老少少都忙着担水浇秧苗。可是。当一挑水倒下去,只听见嘶嘶地晌,转眼却连湿印印都不见一快。人们急得没办法。忽然间,不知是谁想起萝卜村的杨家姑娘,就写了一陕“黑龙恩主杨氏祖太”的牌位供于西龙潭的观音庙里。这一下果然灵验,不多时就下起了倾盆大雨,禾苗得救了,满田满坝又是绿油油的一大片,人们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从此以后,每年的立夏节令,澄江坝子里的百姓都在西龙潭赶一次会火。
邀戏班子唱戏,烧香磕头。酬谢龙王,祈求风调雨顺,物阜年丰。后来,这会火演变为澄江人民的立夏节日,一直沿袭至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