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端午节粽子宴

  端午节,又称为端阳节、重午节、端五节、天中节、天长节、女儿节、女娲节等。这个节Et,是汉族的一个传统佳节,时间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端,开始的意思,初五,就可称为端五;农历又以五月为午月,因此,五月初五就可称为端午。

  关于端午节的来历,自来说法纷纭。归结起来,大致有这样几种:一是为纪念我国历史上的某一人物而设。这其中,有人说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有人说为纪念隐身自敛的介之推,有人说为纪念替父报仇的伍子胥,还有人说为纪念忍辱奋起的越王勾践;二是近人闻一多考定的吴越龙图腾崇拜说,认为这天是古代吴越人的祭龙日;三是五月为恶月说,认为五月浊气上升,所以要设法除恶,从而形成节日;四是认为端午节原为夏至,后改为五月初五。五是认为起源于夏商周的“兰浴”,或祭“地腊”而形成等。但是,这些皆能自圆其说的说法中,最为人们所普遍信从的,还是纪念屈原说。诚如唐代诗人文秀所说:“节分端午自谁言?自古传闻为屈原。”可以说,这一说法,表达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爱国诗人屈原的爱戴和怀念,所以为后世广大民众乐于接受。

  从史料记载来看,端午节的节日活动,源远流长。

  早在汉代,就已经开始在民间流行了。如东汉人应劭(sh60,音哨)《风俗通义》中,已记载了东汉时人们在每年五月五日煮食粽子的情况。魏晋南北朝时期,据南朝人宗懔《荆楚岁时记》说,人们在这天要吃粽子,还要到野外采集艾草,悬挂于门头上,用以避除毒气等。到了唐代,端午节已发展成了一个十分隆重的节日。在传世唐代诗作中,屡有反映唐代端午节盛况的佳作。如反映龙舟竞渡的《竞渡歌》,其中写道:“五月五日天晴朗,杨花绕红啼晓莺。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又如反映唐人端午吃粽子的佳句,说“诸闹渔歌响,风和角粽香”,等等。其后,历代相传不衰。进入清代,端午节更受到南北各地民众的普遍接受和欢迎,各种活动也较前更加普及,形成一年之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o清代的江南古城苏州,端午节一到,  “百工辍业”,人们穿上节日的盛装,一起举行各种丰富有趣的庆祝纪念活动。其中。最吸引人的,就是划龙船。

  龙船,就是形似龙形的大彩船。一般来说,一艘龙舟一种颜色,彼此错落,等待进发。龙船上,有手持各种乐器的吹鼓手多位,端坐中舱,鼓乐唱和;1一六位被称为划手的壮汉,分坐两侧,持桨待发。船头,有一位经挑选的漂亮小男孩,身穿鲜艳服装,昂首挺胸站立在那里,人称“龙头太子”;船尾,高出水面一丈有余,上面挂着五色彩绳。船尾的水中,无数小孩子沉浮出入,演出各种吸引人的戏目。岸上,前来观赏的游客,纷纷买瓦罐投入水中,龙舟上的人持戈竞夺,有的甚至纵身跃入水中捞取,引得岸上观众嘻笑捧腹。一会,有舱手手执五色小旗,插入画舫之楣,而后龙舟各奔自己颜色的小旗而来。一时之间,它们“回朝盘旋”,水溅成珠,鼓声不止,与水声相激荡,场面十分壮观热闹。

  在划龙船处,岸上往往形成人来人往、游玩购物的热闹集市,人称“划龙船市”。入夜,人们还兴致勃勃,无意离去。但见万盏灯火,照彻夜空,水波中一弯新月摇摆起伏,人称“灯划龙船”。

  划龙船之外,苏州城的端午节活动,多与避邪祈寿有关。如“独囊网蒜”,就是将蒜瓣用线网住,制为饰物,戴在身上;如“老虎头”,就是将铜钱编为虎头形,系在小孩子的胸前,以示“服猛”;如“雄黄荷包”,就是用小巧的绣囊盛上雄黄,戴在身上;如“避瘟丹”。就是用苍术、白芷、大黄、芸香等,做成饰物,戴在身上。也有不随身佩戴,而是挂在门头、床头的。

  如“蒲剑蓬鞭”,就是将菖蒲截为剑形,将蓬草截为鞭形,再加上桃树枝、大蒜,一起挂在床头、门头,以吓走来犯的鬼魅;如“五毒符”,是尼庵里用五彩纸,剪成蟾蜍(chdn chO,音蝉除)、蜥蜴等形,分赠给百姓人家,贴在门楣、床头,用以除去害人之虫,等等。

  北方如北京的端午节活动。也是十分丰富多采的。

  此地虽无南方泽国水乡的纵横江河可供竞龙舟,但也并非毫无此乐。据清人昭裢(¨6n,音连)《啸亭续录·端午龙舟》介绍,清朝皇帝与贵族大臣,端午节时也要在“福海”一起观赏龙舟竞渡。据说,还“颇有江乡竞渡之意”。当然,对广大的北方民众而言,观龙舟不是他们的活动内容,他们更多地是做一些避邪祈寿的力所能及之事。

  北京城民间的避邪祈寿活动,与南方大同小异。一般人家,都要悬挂朱符,插蒲龙艾虎,窗户上贴上红纸吉祥葫芦。小孩子也要佩带大红朱雄葫芦,以保平安。人们还要买来天师符和钟馗像,以及纸剪的五毒符,一同贴在门楣,以驱妖避邪。此外。

  人们还三五相携,结伴前往天坛附近游玩。据说。天坛这地方有天神驻寨,人们到此可仗神力避毒瘴,随时又可游乐玩耍,观赏景色。一些人在这里赛马,生意人乘机在此搭棚设肆,兜售食物及玩物,形成热陌的场面。

  饮食方面,清代端午节也承继了前代传统,形成特色。其中,尤以吃粽子和饮雄黄酒,最为普及和流行。

  清代,南北各地的粽子,一般都是以糯米为馅,斥菰(gO,音孤)叶或苇叶等包裹成各种形状。据说,依其形状,有角粽、锥粽、茭粽、筒粽、称糙粽、九孑粽等。形态各异,独具匠心。粽子的煮制过程要长,以确保米烂熟如泥。这样,吃起来既有甜香的米味,还有菰叶、苇叶的味道,清香可口、松软粘牙。一些土也方,还要将粽子缠上五彩线。

  据说,粽子是为纪念屈原而出现的一种食品。女[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中说:“屈原五月五日投泪(m i,音密)罗江而死,楚国人哀痛他,每年这天,帮要用竹筒盛米,投人江中祭奠他。”其实,据其他史判看,粽子最初本是适应我国南方生活环境的产物,并非专为屈原而设。后人附会,就有了这种饱含寓意的说法,并为人们欣然接受。到清代,不仅南北各地能端午节都要吃粽子,而且吃粽子的人也都确信是为了纪念屈原。其真实来源,反而不被人们注意了。

  再就是雄黄酒。它的具体做法是,研雄黄成细末,把蒲根切为屑片,晒干后一并放入酒中浸泡,形成雄黄酒。饮用雄黄酒的历史,在我国也已十分久远了。早在唐人孙思邈《千金月令》中,就已有明确记载了。清代,人们在饮用之余,还将剩下的雄黄酒,洒到墙壁之间,涂抹到小孩子的眉头、耳鼻及手脚心等。据说,这样可以杀死毒虫邪物,确保小儿一年身体健康、无病无灾。

  端午节时,已人五月,南北各地的气候都已转为夏季气候。所以,此时各地的应季水果都十分丰富。以北京为例,水果不仅数量多,品种也非常之多。如红樱,bJ6、黑桑椹、文官果、八达杏等,都源源不断地涌上货架和人们的餐桌。南方的水果,自然远远多于北方,更令人们应接不暇。因此,南北各地的节日宴席上,各种新鲜水果,都是必不可少的菜。

  十分有趣的是端午节时,南方人家的酒席,一般多设在自己家中;而北方如北京等地,有些人则喜欢将酒席摆到天坛的树荫之下,以及户外其他地方。有史料记载说,北京人端午节的野宴,很有风味。人们坐在凉爽通风的树下,嗅着树叶、鲜花的香气,喝着甘冽宜人的雄黄酒,吃着应季的各种新鲜果品菜肴,沉醉其中。一直到日落西山,还在尽情畅饮,享受美景。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端午节粽子宴  粽子  粽子词条  端午节  端午节词条  端午节粽子宴词条  
茶文化泼水节

 瓦耶卡斯泼水节

(7月中旬)  每年7月中旬的周日举行。始于1982年。  1981年夏天,马德里地区酷热难耐。卡门圣母节时,参加节日的小伙子们找到附近的水源处冲水解凉,同时用...(展开)

茶文化少数民族节日

 羌历年

 关于羌历年的来源有一个美丽的神话传说。相传天神的女儿木姐珠看上了羌族小伙子斗安珠,并执意要下凡和他结婚。经过一番艰难困苦后,天神终于答应这门婚事。临行前,天神...(展开)

茶文化泼水节

 岷县的泼水节

 1991年,应邀参加云南西双版纳傣族泼水节的采风活动,泼水节的热烈气氛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后来,发现在我的家乡甘肃岷县也有一个民间泼水节,与云南的泼水节相比,...(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