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二月初一为中和节。据《新唐书·李泌传》可知,唐贞元五年时李泌上书,请以二月初一为中和节,是年正月十一日获得批准,因此,中和节是唐德宗李适于贞元五年(789)亲自提倡而兴起的节日。“中和节”名称的意义是“助阴阳以交泰,表天地之和同”。“中”指冬夏中分,“和”指阴阳和同,故中和节实指春分。上古时有在春分日于东郊祭日的活动,而唐德宗设置中和节也是为了祭日,故与上古时春分的活动相当,只不过将春分的祭日活动固定在二月初一罢了。
中国古代对日神的崇拜与祭祀由来已久。太阳是万物之源,自然界所包含的一切生物都是赖以太阳提供的光和热得以生存的,故人类感谢太阳所给予的恩赐,在祈祷丰收时,自然就要祭祀日神。据甲民俗思维重量4骨卜辞所提供的资料证实,早在殷商时期就有对日神朝夕迎送的礼拜仪式。至于日神,我国古代曾有两个,夏民族和南方民族供奉的日神是羲和,周民族和北方民族供奉的日神是句芒。《礼记}等书记载的是周民族的社会制度,对秦汉以后的礼制有直接影响,故后世较多地沿用周朝的习俗,以句芒为日神,同时它也是春神。
中和节主要盛行于唐朝。每逢此日,皇帝要举行耕种仪式,并象征性地赐给百姓百谷,以示劝民努力从事耕织之事。在民间,这一天亲友们聚在一起喝中和酒,并祭祀句芒神。人们还往往互赠刀、尺之类的礼物,互相勉励努力劳作。这一天,民间尚用青袋盛百谷种子互相馈赠,以祝早生贵子,禁中宫女斗百草以取乐,而百官大都上书劝皇帝以农业为本。
中和节最明显的特点是吃太阳鸡糕,并用以祭日。据载,当时人用米面团做成小饼,五枚一层,在上面做一个一寸有余的小鸡,并印上金光闪闪的太阳,题上“太阳星君”,谓之“太阳鸡糕”,人们“或三俱或五俱,买之祭日”。祭日时,焚烧锦帛,并将事先挂在各个房门上的五色纸钱取下,一起烧掉,称为“太阳钱粮”:祭日之后,人们三五成群,带上酒食,前往城中的太阳宫,游乐一整天,实在热闹非凡。
据今人考证,太阳鸡糕上的。鸡”实指凤凰,是太阳的象征。因此,中和节要用太阳鸡糕来祭日,反映出古人对太阳的崇拜。
[评析] 如前所述,中国古代对日神的崇拜和祭祀由来已久,从远古时代它就出现在原始文化之中,遗留下许多日神崇拜的痕迹。中和节正是日神崇拜思维的产物。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正需要充足的阳光雨露,因此人们要祭祀太阳,以求获得阳光,达到丰收的目的。在中和节人们用。太阳鸡糕。祭祀太阳,其中的。鸡。便是古代民间崇拜的日精。凤凰。(关于日精,有三足乌、凤凰、朱雀、飞鹊等说法)。这是关于日之精的说法在中国古代民间的太阳崇拜由直觉感官感受的自然崇拜向精灵崇拜发展的一种过渡态,它是构成太阳崇拜体系的重要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