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人日太平宴

  元日的爆竹尚余音在耳,人们在酒醇肉香的美味中迎来了元日后的另一重要节日——人日人日即正月初七,又叫做人胜日、人节、人生日、七元日等。这个节日也是汉族群众的一个传统佳节,在清代仍流行于全国各地的民间。

  人日的由来,是比较久远的。据说,它与西汉人东方朔的《占书》有直接的关系。据该书记载说:新年之后的八天,分别为一日鸡,二日犬,三日猪,四日羊,五日牛,六日马,七日人,八日谷。八天之中,哪一天的天气晴朗,则这天所生之物繁衍昌盛;天气阴雨,则将有灾祸降临。由此可见,人日节的由来,仔细推究起来,是与我国古人的自然崇拜以及“天人合一”的观念紧密联系着的。

  从人日节的发展过程来看,自汉魏以后,它便由单一的占卜扩大为祭祀、庆祝等内容相混合的节庆。据说,最早记载人日节的文字,见于晋人贾充的《典戒》。文中介绍了当时人在人日造华胜相赠送的情况。

  南朝人宗懔(I Tn,音凛)《荆楚岁时记》说,南北朝时代,每逢人Et,人们便用七种菜混合一起做羹,用彩布扎成人形;或镂刻金铂(b6,音伯)为人形,贴于自家屏风之上;或制作华胜,相互赠送,以祈福避祸。

  此外,当时还盛行登高远望,以及赋诗宴会等活动。习惯上,这一天官府不处决犯人。可见,这一时期的人Et活动,十分丰富,人们对此也十分重视。至唐宋时期,人日节仍相沿不衰。如唐代大诗人杜甫有诗句云:

  “草堂人日我归来”。

  清代,流行于民间的人El庆祝与纪念活动,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从节庆活动方面看,在西北地区广泛流行人El“招魂”习俗。招魂,是始于先秦的一种古老活动,一般是借助一些巫术为逝者招回四处游荡不定的魂魄。

  而此时此地的招魂,已演化为为虚弱的生者招唤强健之魂的活动。当时盛行的招魂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在人日的黄昏后,家家户户的弱女、幼子,怀揣面饼,焚香叩拜,跑上街头互相大声叫唤不停(有的地方人们击铜器相呼叫);二是有的地方于各自家门口,挂上明亮的灯球。另外,陕北有的地方,人们把“糟糠堆撒在地上,用艾柱点燃,叫做‘救人疾’’,意义与招魂相近,都是企图借助人日的机会,为人祛(qu,音驱)病除灾,以求福寿安康。

  此外,北京、湖南等地,盛行在露天庭院中煎饼的习俗,人称“熏天”。北京还有在这天测阴晴的活动,保留了最古老的人日活动内容。南方如江苏海宁等地,还有这天以秤称人的习俗流行。

  总的来看,清代民间的人日活动,保留了人日的一些古老传统习俗。各种各类的活动都是紧紧围绕着人的主题而进行,都是为了祈求上天赐福,让虔诚的人们都个个健康安宁,无病无灾。

  在节日饮食上,南北各地,也都自有其特色。

  如北京,人们在这一天,照例一般都要吃春饼和盒子菜。所谓春饼,又名荷叶饼,其实就是一种薄薄的油饼。先将两小块面和好,仔细按揉,压扁,中间抹上一层厚薄适中的油,用面杖擀成薄饼,然后放到平底锅上烙熟。因为中间抹有油,所以薄饼可以自然分成两层。可以单吃油饼,也可以中间卷馅来吃,各有味道,皆具特色。所谓盒子菜,也叫合菜,其实就是春盘。一般是用生萝F、白菜心(富贵人家也用暖洞子生产的小黄瓜和韭黄)等,切成细丝,加上绿豆芽、绿菠菜、酱鸡丝、白鸡丝、肚丝、蛋皮丝等,拌合在一起,就是一道盒子菜。它的特点是甜、辣、威等俱全,绿、白、黄等诸色杂陈,人口有脆有软,清心爽口。人日里吃春饼,品春盘,既爽口又对味,清香在口,欣悦在心,尽享人生之乐。

  南方的人日饮食,与北京不同,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据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说,这一天,安徽人“把饴糖与炒米相拌合成团,叫做‘太平团”’,吃了以后,可保一家老小一年太平无恙。并且,还要将太平团馈饷他人,叫做“饷太平”,就是取其谐音“享太平”的意思。江浙一带的人,则家家户户吃一种“叠沙团子’’,俗称“人口团”。吃过之后,同样可保一家人平安吉祥。

  东北地区的人日食物,主要有年糕、蒸饺等,取其“年糕(高)益寿”的意思。西北地区,家家在这天则食用“饼面”,这种又大又圆的面饼,象征着人们生活的幸福圆满。

  由上述人日食品及食俗,也不难发现,它们也都无一例外地与自古以来人日的节日主题紧紧扣合。从食物的构成、制作,以及名称和有关的习俗看,都是为了祈求全家老少及亲戚朋友们人丁兴旺、健康平安。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人日太平宴  人日  人日词条  太平  太平词条  人日太平宴词条  
茶文化茶具

 如何使用闻香杯和品茗杯

如何使用闻香杯和品茗杯闻香杯、品茗杯是冲泡台湾乌龙茶时使用的茶具。闻香杯细高,能收拢和保留香气,是用来闻茶汤香气的;品茗杯用来品尝茶汤,一般两种杯材质相同,多为...(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