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社日

社日

  社日节是我国古代祭祀社神即土地神的日子,是农历二月中历史最悠久、在民间最流行、最盛大的节日。社日节分春社节和秋社节。汉代以前只有春社节,汉代以后才有春、秋两个社节。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春社节,一般在春分前后五天之内;立秋后第五个戊日为秋社节,一般在秋分前后五天之内。

  春社是为了向社神析求五谷丰登,秋社则是为了向社神报告收成以示庆祝。

  社日节的起源很早。有学者认为,上古时代的社日节与后世的祭祀土地神本无关系。社日节萌芽子原始人群生产季节的性禁忌。有禁忌,就有开放。春分前后、春耕之前厚是上古人们的婚配时期,也就是性开禁时期。所以,上古时代的社日节实际上是未婚男女的“婚配节”、“择偶节”。《周“婚礼”地官·媒氏》中记载:“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的也,奔者不禁。”秦汉以后,在封建制度和礼教的形晌下,上古社日之风由于不合时宜而被改造成为祭祀土地神的节日。

  “社”为何物?自东周以后,“社”字便有多种含义,一种是指社神,也就是土地神;另一种含义是指祭祀社神的地方,如古代帝王都设有社极坛,明清时期的社寝坛至今仍保存在北京的中山公园内。在地方上则分别设有地方社坛。“社”

  的第三种含义又是指地方的基层组织单位,有以百户为一社的,有以五十户为一社的,也有二十五户为一杜的。同一社内的人都参加本社范围内的社日活动。

  关于社日节的由来还有这样一个传说:那是很久很久以前,水神共工生养有好几个儿子,这些儿子有好有坏,其中有个名叫勾龙收L子就是个好孩子。共工长着满头的红发、人脸蛇身,脾气暴躁。一天,他跟天神打仗竞把撑天的柱子撞折了,弄得天崩地裂,幸亏女蜗炼了五色的大石头才把塌下来的天补好了。勾龙见父亲共工撞塌了天,造成洪水泛滋,心里很难过。当女蜗把天补好之后。他就把九州土地上的大裂缝坟平整好。由于他给大伙做,了好事,黄帝便选中他封他个官职叫“后土”,让他拿着丈/-1L土地的绳子专门管理四面八方的土地,他就成了土地神,也就是社神。人们为了纪念勾龙对治水平整九州土地做出的贡献,便在每年的社日祭祀他,并形成为节日。

  每逢社日节,人们就带着米酒、社饭等去祭祀社神,祭完之后,便聚会宴饮。南朝·梁·宗镶《荆楚岁时记》中记载:

  “社日,四邻并,结综会社,牲醉,为屋于树下,先祭神,然后食其昨。”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秋社》中云:“八月秋社,各以社糕社酒相曾送。贵戚宫院以猪羊肉、旗子、弥房、肚肺、鸭饼、瓜姜之属。切作莽子片样,滋味调和,铺于饭上,谓之社饭,请客供养。……春社重午重九亦是如此。”

  此种祭社神、吃社饭、喝社酒活动便是社日节的主要节日习俗。

  据记载,早在夏朝就有祭祀社神的活动了。唐宋时代社日节最为盛行和热闹。唐代王驾有(社日)一诗描绘当时过社日节的情景: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埘半掩扉。

  桑拓形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宋代诗人样尧臣(春社)一诗周描写了宋时这一节日活动的情景:

  年年迎社雨,淡淡洗林花,树下赛田鼓,坛边伺肉鸦;春瘳酒共饮,好老暮相华;燕子何时至,长皋点翅斜。

  元朝统治者为了防范人民组织反抗,在法律上明文规定禁止“集众祠祷,、禁止“赛神赛社”,民间的一社日节活动遨被取缔、中断,几乎失传。元朝以后得以保留下来的社日节活动就只有统治者的祭祀社神理神的仪节了。近代以来各地方条祀社神的社坛大多变成了土地庙、土谷祠,所祭祀的作为土地之神的土地爷,大都只剩下了迷信的成分,而且不少地方土地爷也不再是勾龙了。

  社日节从上古先民的“择偶节”演变成为后人祭祀土地之神兼及聚会宴饮的节日,显现了中国古代社会向封建制转化的历史轨迹。

  古人春天祭祀社神(土地神)以祈求丰收的日子,一般为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约在春分前后。宋朝陈元靓《岁时广记,二社日》:“《统天万年历》曰:立春后五戊为春社,立秋后五戊为秋社。”汉代以前只有春社而无秋社,汉代以后始有春、秋二社。南朝·梁·宗檩《荆楚岁时记》:“社日,四邻并结综会会社牲醪,为屋于树下,先祭神,然后飨其胙。”社日兼有祭神和乡邻会聚宴饮的性质,在古代受到人们的重视,古书中亦屡见记载。唐代张演《社日村居》诗:“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社节

社节的由来

  社节又称社日,原系汉族地区重要节日之一。社节分春社和秋社。立春后第五个戊日或二月二日称春社,立秋后第五个戊日或八月二日称秋社。传说远古有一天神脾气暴躁,把撑天柱子打断了,天崩地裂、洪水泛滥。一位女神下凡用大石填好裂处后,天帝封她为土地神。到了夏朝,人们设立神社坛,后易名土地庙,祭祀祈寿。唐宋时祭社十分盛行,元朝被禁止,元亡社节复兴。清末民初,全国各族盛行社节,在社坛、社庙举行祭祀聚会共饮,祈望社王保佑人畜两旺、五谷丰收。

各族人民过社节概述

  乾隆进士、广西横县吴道置《社日》:“社鼓咚咚社酒酣,赛神邮北又邮南。人逢乐岁犹祈寿,谷雨到浓春好蚕。一派笑声穿古乐,双桃果实压深篮。独怜燕子营新垒,频向朱门语再三。”反映了壮族地区祭社的习俗。壮族社节称为“吃社”或“祭社”。左江流域各县将祭社神和祭土地神合二为一,故社节又称为“土地节”。广西德保、大新等县以二月初二的春社为“土地公诞”,八月初二的秋社为“土地婆诞”。祭社时有“立猪而屠”的习俗,《宋史·太宗本纪》有“雍熙二年(985年)禁邕管杀人祭鬼”的记载,“立猪而屠”应是禁止“人祭”之后形成的习俗。会餐时,人们吃猪血粉肠、猪肉稀饭,说是与社王一起“血食”。凡祭社,以木竹制作刀、枪、斧、链各数件置于社前,说是给社神添置武器。新嫁女子必携夫婿回娘家拜社,否则认为将来夫妻聋馈。新生男孩由舅父带到社前命名,女孩则于社前穿耳戴环。广西凭祥等地祭社时,请巫公做“神工”(做斋)三至七天。散斋时抢“花纸”(彩纸剪成禽畜花草鸟虫鱼类),抢得多者有福气。社日,壮族地区农村多制作黄花糯饭或玉米核把,松把须于天亮前吃掉,认为可以封住鸟嘴眼,使其不能危害庄稼。

  汉族城乡均立有社坛。社有社头,由各村街民群众推举或轮流担任,其职责是筹办祭社事宜。每年各村街人户轮流或雇人喂养大猪一至数头,专供社日宰杀祭社之用,名为“社猪”。

  社日,男女老幼聚集社坛处会餐,尽醉而归,名为“吃社酒”。

  餐后将剩下的猪肉均分给各户,名为“分社肉”。有的村街于社日请戏班演出助兴,名为“唱社戏”。春社日,新嫁女子备米、蕉叶核、艾核返回家祭社,名为“送社饭”或“接社”。

  新丧人家要在社日前到新坟哭拜,名为“拦社”或“签社”,俗语“二月要签社,不签社,野狗扯”。广东、广西、湖南、湖北、福建等地于春社日各家制作小核把沾于竹枝上,名为“鸟粟把”,当日禁止言谈与鸟有关的话题,意在禁鸟危秧谷。

  湖南、广西瑶族社节也分春社和秋社,日期与壮、汉族相同。社节活动有三种方式:全体村民集中于社前,杀猪祭社聚餐并平分社肉,多数瑶族取此方式;各户派户主为代表,带上三根香、半筒米(约半斤)、一只鸡或一块猪肉,集中于社前,在村老主持下聚餐祭社;由本寨村老作总代表在社坛祭社,各户则在自己家门口祭拜,请社王到各家领筵。广西金秀瑶族,社日由社老(或村老)“料话”,布置本村应举应革事项,涉及生产、生活、治安、环保、公德、公益等内容。广西富川等地的瑶族(盘瑶)春社又称为“开春节”。当日清早,各家开始翻田,有牛犊教犁的人家必于当日始教.认为如此,牛犊听话易教,日后也好使用。广西融水一带瑶族(红瑶),春社日为“封芦笙日”,从此日至秋收完毕,禁吹芦笙,意在让人专心农事生产。

  湖南、广西、贵州的侗族秋社比春社隆重。春社日各家必做艾核,习俗认为艾草开花报春最早,吃艾松表示开春,进人春耕大忙季节。解放前,凡为财主当雇工者,必于春社日上工.故有“吃过艾松,进入苦头”说。秋社有杀猪祭社的盛会、以酬谢社王恩德。各村寨多于秋日“放鱼塘”,打鱼宴客。

  广西仫佬族社日,村民捐钱买猪一头,各户派一个代表集中于社庙前,猪宰后,按村中户数将猪肉分成若干等份,称“分肉串”。肉串挂在竹竿上,置于社庙两旁祭社王。祭毕,各户代表会饮于社前,肉串则带回各家中。仫佬族社王指传说中的伙佬族英雄罗申(或称罗仰)。相传罗申武艺高强,好打抱不平。他在黄茅岭上扎了四万九千九十九个草人为兵与朝廷作战,后兵败遇害。罗申冤魂变为黄蜂,飞至宫廷鳌刺皇帝及文武百官,皇帝认输求饶,并答应封其为社王,享受天下每年供祭两次待遇。黄蜂得胜后飞回仫佬山乡,自那时起,仫佬村寨遍立罗申社坛,求其神力保佑子孙后代。

  1958年后春秋祭社已经消失,20世纪80年代,农村社坛、社庙又渐出现,祭社之风又起。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社日  社日词条  
茶文化中秋节

 月饼的做法

小月饼的做法  原料:  精粉500克,糖浆250克,熟精粉250克,白糖300克,豆油300克,熟芝麻50克,熟花生米50克,熟核桃仁50克,青红丝250克,...(展开)

茶文化茶道

 注水方式对茶汤品质的影响

注水方式对茶汤品质的影响注水和出汤的方式是对茶的品质影响最大的软性因素,也是泡茶过程中唯一需要人工完全控制的环节,当然也是最容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环节。注水方...(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