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魏时文帝曹巫的《九日与钟爵书》中这样写道:
“岁月往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看来古时三月三是到水边去,九月九是到高处去。春秋二节,一趋低、一就高。一踏青、一辞青。南北朝时的《荆楚岁时记》中又说:
“九月九日,四民并藉野饮宴。”到隋朝时,杜公瞻在一个注释中说:“九月九日之宴会,谓之起于何代,然自汉至宋未改。今北人亦重此节,佩茱萸食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近代均设宴于台榭。”可见隋朝人一般性地知道重阳节起于汉代,但没有说南方怎么过重阳节。大书法家王羲之也在重阳时大会宾朋、畅抒秋志。南北朝时,重阳节有皇家骑射的礼制。皇帝先射,臣属从后,这和登山一样是体育、游乐性活动。在魏晋时期,重阳节的登高、插戴茱萸、赏菊、宴饮、吃糕等习俗已基本定型。驱邪避灾、祈求长寿和文体娱乐是节俗的主旨,人们的登高、骑射、佩戴和餐饮都围绕着这个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