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春节寄语

  年,是人类在繁衍生息的漫长岁月中依据天体运转和气象更替共同创造和遵承的一个时间概念。欢送一年的结束、迎贺新一年到来的节日,被称为年节。

  世界各地各民族的年节,虽然因地域不同、种族有别而各具特色,但从历史传承、文化内涵、空间规模和持续时空等方面来考量,没有哪国哪族的年节能与中华民族春节相比。

  查典究史,中国的春节源于气象历数之学的兴起。

  在一浪推一浪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历经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现代社会四个阶段,但从炎黄蚩融合汇聚中原,尧舜禹治理江河湖海划天下为九州始,就由游牧时代逐步跨人了农耕社会。以农业为本的先民们视农时和节令为生命,因此中国的气象历数之学起源甚早。据《尚书·尧典》记载:“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尚书·洪范·五纪》又称:“一曰岁,二曰月,三曰日,四曰星辰,五日历数。”盖天干地支纪日,甲子首推,三正六历,与时偕极。由此可知,中国的气象历数之学早在尧帝时代就已形成,并有了“岁”的计时概念和节祭之说。

  所谓“岁”,就是后世的“年”,今日的“春节”。

  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对上述史实进行了更加明确的记述,称“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各有教令”。之后的《汲家周书·时训释》、《淮南子·天文训》以及《汉书·律历志下》对此阐述得更加详尽。律历的产生和完善将春节的时日固定在一年之末、一岁之首,才使春节成了一年一度普天同庆的民族盛典。而岁月的推进和人类文明的发展,又使春节的内容不断得到充实、丰富和完善,对春节的认识不断得到强化和升华,从而形成中华民族体系完整、行为规范的最具民族特色的节日内涵。尽管春节在历代传承中也被附会进一些糟粕和陋习,但其主流一直是昂扬向上的,是广大民众由衷喜爱和狂热传承的。他犹如甘泉和食粮,已经成了每一个中华人不可或缺的精神和物质大餐。由于这个节日的宏大而悠久、深邃而活态,被中外专家学者视为研究中华民族个性、品格、思想和历史的活化石。

  典籍论断常用“中华民族第一大节”来形容中国的春节。所谓第一大节,无外乎有四层含义:一是全国56个民族中历史上有39个民族春节定为法定的传统大节,几乎涵盖全体国民,人数多达十几亿;二是在中华民族所有传统节日中,春节的时间最长最隆重,从腊月初八到正月十六,共39天,几乎每天都有特定的活动行为和内容,堪称世界节日之最;三是内容最丰富,涉及衣、食、住、行、礼仪、祭祀、信仰、美术、语言、技艺、游宴、娱乐、交际、习俗、制度、理念、精神等各个方面,行为遍及社会各个阶层和领域;四是传沿历史最悠久,若从三皇五帝传说算起距今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了;即使从汉武帝于公元前104年颁布《太初历》确定正月初一为新年开始计算也有两千一百多年了。一个传承数千年的民族节日,至今仍红红火火地活跃于世间,这在世界文明史上可谓是独一无二的奇观。他既是中华5000年文明绵延不断的佐证和写照,也昭示着这个节日具有非同凡响的文化内涵和强大的生命力及生存空间。

  翻阅史册,历朝历代的学者们记述和研究中国的春节,多从民俗学角度探奇猎艳,虽然硕果累累、不乏经典佳作,但究其内容大多只是揭示出节日的表象和皮毛。数以十亿计的华人,不管落居在地球的哪个地方,子子孙孙世代相承,5000年不懈守护和弘扬着的春节,绝非民俗二字能注释清楚的。这不是说对民俗事象研究不重要,而是说节日期间所展现的琳琅满目、奇光异彩的各种民俗事象,只不过是其表达情感、思想、理念、信仰的一种方式和载体,真正吸引和凝聚国人一代又一代狂热追求、醉心欢度的力量源泉是春节所蕴含的博大精深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内涵,是生发和集结民族向心力、凝聚力和自豪感的巨大价值。

  古人没有把这个内核说深谈透,自有说不深谈不透的原因。作为当代人,当我们站在21世纪的高度来审视历史文化景观和传承弘扬春节这一伟大民族传统节日的时侯,就应该了解和认识他的深层内涵和社会价值。这就是我们常谈的提高全体国民民族文化的自尊、自信和自觉性的问题。

  世界上任何一种事物或景象,一旦被称为“文化”的时候,就成了全民族或一定区域内民众的共有财富。

  这种财富,是支撑一个民族或区域民众繁衍生息的基石,是区别这个民族或区域民众不同于其他民族或区域民众的传承符号和基因,是熏陶和保障民族特质的血液与熔炉。我国的春节,就是一个具备这种性质和功能的民族节日,他担负着承载和传递中华文化命脉的重任,起着固化民族特色和个性、构筑民族文化安全屏障的重要作用。所以年复一年、代复一代伴随着中华民族的荣辱兴衰,阅尽沧桑而共存,并会随着历史时空的推进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脚步变得更加红火和灿烂!

  但我们也应该看到,节日文化不是一座静静的山脉,而是一条流动的长河。这条长河在流动的岁月中,我们只有不断地为传统内涵注人新的时代因素,才能使我们的节日文化滚滚奔腾不息,永远充满活力和魅力地向前流淌。要弘扬和发展我们的春节文化,就要从多方面、多层次、多视角来进行观察和研究,壮其根,扶其涵,把握其特质,使古老的春节更加多彩和璀璨。

  事实也正是如此。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崛起和民富国强,不仅国人越来越重视传统春节,而且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也加人到过春节的行列中;不仅许多传统习俗、理念和娱乐项目得到恢复和加强,也产生了许多与时俱进的新民俗、新风尚。阔步走在现代化建设道路上的中国人,在醒悟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同时,也越来越深刻认识到拥有5000年历史的传统春节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巨大价值,从而更加重视节日的保护与研究、弘扬与创新。

  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随着中国政治经济日益强大和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如何弘扬和传承传统春节,增强春节的文化内涵,不光是中国人思考探索的大事,也是全世界关注的文化大课题。经众多专家学者论证,国务院已将春节这一风情奇特、充满浓郁民族特色、文化内涵极其丰富的中华民族创立和世代传承的传统节日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为古老的春节在新时代发展壮大铺开一条阳光大道。与此同时,时代也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课题,那就是在加强文化安全、防范西化中,古老而神圣的中国传统春节如何立足现实、面向世界、积极参与全球化竞争的大问题。

  古诗云:“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当十二生肖依序轮番叩开一座座春节年关大门的时候,响彻神州上空的爆竹声和欢庆的锣鼓声,不仅激荡起十三亿中国人和海外华人开心欢度节日的喜悦,也迎来中华民族以独有的文化自立于世界之林的尊严和豪迈。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春节寄语  寄语  寄语词条  春节  春节词条  春节寄语词条  
茶文化中元节

 七月半的来历

 七月半的“中元节”和“盂兰盆会”,是我国遗留下来的散播封建迷信的乙种旧风俗。过去从七月初一到十五,人们都要供奉历代祖先,“烧袱子”、“泼水饭”,大办酒席铺张浪...(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