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把别人挖的老坑填了。年龄一直是职业生涯的瓶颈,这个问题谁也无法回避,本文对高龄企业主管的培训方式进行了探讨,同时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建议,这些阅历和皱纹同样丰富的老资格需要得到重视和认可。有时候,把机会留给需要它的人,也是给自己机会吧。

年事已高的企业主管们都开始排斥接受公司的培训课程。这个问题使得劳资双方都很困扰。

“终身学习”一词备受商业学校的推崇。但这一点似乎并没有被其客户们(也就是接受培训课程的学员)接受。最近,一项由Mannaz——一家管理发展公司开展的调查称,参加公司培训的专职主管人数在55这个年龄段之后迅速下降。这些精明的老家伙们被忽视了么?

在企业纷纷关注青年人才的背景下,人们很容易认为年纪较大的主管们是年龄歧视的牺牲品。但在Mannaz副总裁乔根·桑谢尔(Jorgen Thorsell)看来,事实并非如此。这种消极被动局面的形成,并非由于企业本身,恰恰是这些上了年纪的雇员们自己一手造成的。

桑谢尔认为常规性的培训已经满足不了这些人的需要了。在这些人看来,企业安排的正规课程教授的内容通常都没有什么变化,鉴于他们自身具备的经验和专业技能,这些课程就显得无足轻重了。由此引发的“培训疲劳”在多数奖励机制的刺激下仍没有多少改观。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这些精明老道的经理人们不想提升自己的个人和职业能力水平,事实上,据桑谢尔说,相较于被动地接受,他们更倾向于采用自主的方式,自发地开展实践研究,与同行们交流实战经验,而不是到商业学校里上课。

经理人们,自主学习吧。

这种自主学习方法有两种潜在的风险。其一是这些拥有丰富经验和知识的老前辈的缺席,会降低培训课程对其他学员的功用。同时,他们不参加集体培训,也使得他们与团队和组织渐渐疏远,同时也会偏离集体的目标和前进方向,这对双方来说都有损害。另外,在位于芝加哥附近的凯洛洛管理学校(Kellogg School of Management)课程培训分院任副院长的斯蒂芬·博内特(Stephen Burnett)说,这些主管如果打算将其职业生涯延长到70来岁,教育对他们的意义就更加重大了。

一个方法是通过投入资金来解决这个问题。当这些高级经理人有机会到顶尖的商业学校而非一般商学院与同行进行交流时,他们似乎能够迅速地融入其中。以位于瑞士的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为例,该学院坚称接收其培训课程的高龄主管数量并未减少,并进一步表示,即便在经济并不景气的现在,各企业还是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于对他们进行培训。

然而,只有很少一部分的组织和机构能够负担得起其所有高龄管理人员参加IMD的高级课程的费用。不过,各公司和企业确实有必要让这些上年纪的经理人与C-suite——最高级别的高管位置保持距离,因为这些职位在对公司的所有事物有着最优先的管理权,同时还掌握着公司的运作的机密。

今后如果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就得对培训课程的内容进行调整,减少抽象的理论知识,增加与实际工作相关的内容。这意味着将各商业学校都热衷的案例分析和研究课程取消掉,代之以与企业的日常工作关系密切的新构想。要实现这个目标,培训课程应该更加简单明了,这样这些老一辈主管们就能够把课堂上得来的东西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从而对其效果进行评估并根据实际情况作出适当的调整。

加拿大麦吉尔大学(McGill University)的亨利·明茨伯格(Henry Mintzberg)是中层经理中的佼佼者,他对这方面取得新进展贡献突出。他认为提高这些高龄主管参与度的最好方法就是让他们自主训练。他创办的培训机构“训练自己”(Coaching Ourselves)把经验丰富的主管人员汇集到一起,每次活动90分钟。在这里,这些学员得到的并非老师手把手的教学,而是适时的指导。其探讨和上课的方式也非一味地讲究现代化。上课时不允许笔记本和黑莓这类高端工具,而提倡学员们用纸和笔进行交流。“他们讨论的过程反映了话题对他们的影响,”明茨伯格说,“经理人们通过相互交流从彼此身上学到了更多东西,更重要的是,他们提高了自己的业务能力。”

一个组织或团体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方式,管理层结构的不断老龄化都要求我们采取必要的行动,不然我们就得面对在不久的将来把这些经验和知识都很丰富的“老马”撤换掉引发的更加严重的问题了。不幸的是,要让“一匹老马”认识到终身学习的价值显然并不容易啊。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志在千里  志在千里词条  老骥伏枥  老骥伏枥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