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新生代员工管理:从“命令—控制”到“教练—激励”

旧时代管理方式的出发点是控制,但是,对新生代员工不能用控制的方式,他们也不让你控制。

旧时代管理方式:“迎合+恐吓”

过去的时代,或者更早一些的时代,我们暂且称之为旧时代,一方面,管理者习惯或者迫不得已迎合上级、迎合老板,工作不是围绕战略与目标转,而是围绕上级与老板转。另一方面是恐吓下属。KPI考核是恐吓,惩罚是恐吓,奖励难道不是恐吓吗?

除此之外,我们是否尝试过其他方法呢?更有效的管理方式是什么?

“迎合+恐吓”的结果是管理者习惯采用“命令—控制”型的管理方式。这种方式简单直接,盯得紧,短时间还能实现好的绩效。但它无法激发团队成员内在的热忱、主动性和创造性。

“命令—控制”型的管理习惯背后,是由管理者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认知造成的,这种认知认为:“下级服从上级,职业经理服从老板”,理所当然。往深处挖,其根源是长久以来在组织里存在根深蒂固的雇佣关系。既然是老板雇佣经理,经理雇佣员工,我们当然理所应当命令你、控制你。命令与控制扼杀了员工的自尊,让组织处于不信任氛围之中。

当人们投入工作是为了满足生存需要时,这种雇佣关系有着存在的土壤。当人们投入工作是为了满足自我价值与尊严时,雇佣关系便变得不合时宜,管理方式的变革成为必要。

新时代呼唤新的管理方式

新生代员工,出生时家庭环境比较优越,个性鲜明,自我意识强,不习惯被约束。特别是他们的成长历程与互联网相连接,自我意识更强,思维更开放,个性更张扬。

面对新生代员工,企业还能采用“命令—控制”型的管理方式吗?

新人类和新技术构成的新时代,呼唤新的管理方式。

创新管理方式,应以人们的需求入手。既然新人类的需求层次处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的中高层位,我们管理的思考点就应从满足这些需求入手。

非常多的企业做出了成功的探索,万科的合伙人制度,华为的员工持股,海底捞的员工自主管理,阿米巴经营模式等等,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淡化员工与企业之间的雇佣关系,强化合伙、合作关系。

在这种合伙与合作关系的组织里,如何开展管理呢?不要管理能行吗?

旧时代管理方式的出发点是控制,所以有人说管理就是控制。对新生代员工不能去控制,他们也不会让企业控制!

上世纪90年代,彼得·圣吉在他的《第五项修炼》中指出:面对新生代员工,管理者应拥抱“策划人+教练+受托人”的管理思维。管理者应该成为下属职业生涯发展的策划人,像教练一样帮助下属成长,像父母一样让员工有安全感,成为下属的受托人。在此理论的指引下,“教练—激励”型的管理方式逐步被认可,并成为当下的热门。

在组织里,如果你懂得用恰当的方式关爱员工,像教练一样帮助员工成长,那么,你就能激发下属内在的工作热忱,又何须控制?

教练是一门技术活儿

在很多家庭,父母与子女关系紧张,其根源在于父母的教练方式。父母爱子女毋庸置疑,有了爱,青春期的子女为什么照样叛逆?

在组织里,“爱”怎么体现呢?刘承元博士将它总结为:爱=关心+帮助成长。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公式,它将管理者如何在组织建立友好氛围给出了操作办法。关心员工比较好理解,但在组织里如何帮助员工成长呢?就像父母帮助孩子成长一样,仅有爱是不够的,还应掌握教练技术

关于教练技术,这里仅谈三个要点:

一是教练要善问,不轻易给出答案。

通过善问,让下属自己找到答案。下属找答案的过程,是一个主动思考的过程。善问可提升下属的思维和思考。直接给答案,下属被动接受,当然理解不透,记忆也不会长久。

二是让下属练,不要帮下属背“猴子”。

这里“猴子”是指问题,要解决的问题。让下属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练,一直练到你要的结果与状态。

三是多赞扬,少批评。

当下属取得一丁点儿进步时,就给予赞扬,而不是等到完美时。赞扬应及时与具体,否则让人感觉虚情假意。发自内心,真切、及时、具体的赞扬,可以让下属将注意力集中在应做的事情上,而不是转移到应对领导的情绪之中,而且,还能够营造信任的工作氛围。

组织与员工关系应淡化“雇佣”强化“合伙合作”,管理思维应从“迎合+恐吓”转向“策划人+教练+受托人”,管理方式应从“命令—控制”型转向“教练—激励”型。在新常态下,管理者在领导企业经营转型升级的同时,也不可忽视管理方式的转型升级。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新生代  新生代词条  激励  激励词条  教练  教练词条  命令  命令词条  员工  员工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