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这是德鲁伊阅读了下面这三篇文章后写的随想!阅读前最好先看一下这三篇文章。
易中天:逻辑与“中国逻辑”
乔布斯:我生命中的三个故事
阮一峰:影响力的静模式
其一
乔布斯最伟大的产品设计出现了,iQuit。
选择本身就是一种放弃,他选择了,于是我们似乎觉察的是遗憾的放弃。上帝造了三只苹果,一个被亚当吃了,一个砸在了牛顿的头上,剩下的被乔布斯咬了一小口。苹果成为一种宗教的时候,就会感叹一个人的思维力量的强大,一个通过消费品改变人类思维的人都值得尊敬。
求知若渴,虚心若愚!(Stay hungry,Stay Foolish。)这句话从乔布斯嘴里说出来真的很美妙。这句禅宗意味悠远的话,空中才有,有里知无。无空不得纳,无低不得聚。聪明的时候不是能力提高 了,反而是想着如何取巧了。岂不知有太多的决定性的东西跟你是否聪明无关,跟你是否坚守有关。
乔布斯一向采用的方式是,在消费者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之前告诉他们需要什么。苹果有能力使用户购买他们曾经认为不需要的产品。网络时代的需求调查,在这句话面前苍白无力。人们不是不聪明,而是太随众;不是不需求,是不知道自己的需求;不是不知道好坏,是信息量太大无从选择。
那你自己告诉你的客户他们需求什么吧。最好让他们惊讶原来他们有这样的需求。
其二
影响力是这几年的热门话题。从产品、营销、管理、人生似乎处处都有太多的巨著帮着你增加影响力。成功学永远是中国人的热门话题,传统的文化比较强调势,势成 事成,聚气以成势。现代的中国,有点技巧有余,耐心不足。说服力和合作影响力大家比较在意。甚而和权谋之术相结合,鬼魅般似了巫术。
“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为什么会是这样呢?“这里的重点,不是你放弃了竞争,而是你把用于营销活动的时间和金钱,都用来创造真正的价值。”
其实做人也如此,包装是个锦上添花,自身的价值怕是根本,这个眼球经济时代,这个欲望需求时代,这个感官满足时代,BLINKE一下很容易,Think Different很难。会有人发现你的。
让他们会觉得很惊奇吧,你的东西又认真又好,你的人又认真又好,但是居然从来没有听说过没有在意过,于是,你可以想见到,他们会去告诉他所能通知的所有人的。让接触和使用你产品的人,变成你的推销员,你的价值就成为你最大的广告。
“保持安静,让自己变得有价值。长期来看,这比任何营销手段都有效。”影响力的静模式,对人对管理对营销都如此。
其三
可以不配合,但不能恶意。
整个世界都在合作,如今的世上不需要合作而生存和成就的人,怕是绝迹了。于是,总是在合作里磕磕碰碰、纠结角力,中国人喜欢关注态度大于关注事实;动机比是非重要;认人不认事。这个逻辑美其名曰为“中国逻辑”,于是乎中国的事情办起来,顺利起来风正一帆悬;磨难起来,风刀霜剑逆流逆风。
沉默是一种权利,也是一种选择,沉默而袖手旁观有时候反而是真正的智者与向好者。恶意对待合作,就是合作的噩梦。怕就怕,合作的人耐受住了恶意,似乎最后的结果也将就的过去。忠奸在于对谁,好坏在于结果与权重。
太多的针对合作的恶意,来源于自我被认定的需求,因为感觉被忽视了感觉被边缘化了,于是乎在出力的时候刻意的复杂流程、专业化环节、有意识忽略信息传递,最终的结果无语的沮丧。一直觉得,一个领导者,最难的不是管理模式选择,而是正向氛围的建立。
任何一个团队,你不用担心没有信息渠道、没有独立作战的能力、没有战斗力、没有执行力。最担心的是负向思维和混乱情况的产生,于是可以不配合甚至沉默,永远不要让恶意出现。
其实另外一方面,恶意针对合作,对恶意者其实时间流逝、精力流逝,再加上些恶意的想法对自己内心的攫噬,也是得不偿失哦。
tip:中国逻辑
韩寒说,世界上有两种逻辑。一种叫逻辑,另一种叫“中国逻辑”。确实如此。比如南方周末发表王彬彬的文章,质疑汪晖涉嫌剽窃,马上就有人说王彬彬态度不好。其实,汪晖抄没抄,是一个“事实判断”。跟王彬彬的态度,又有什么关系?如果抄了,王彬彬态度再好,他也是抄了。如果没抄,王彬彬态度再不好,也没抄,怎么连这个都搞不清楚呢?这就是典型的中国逻辑:问态度,不问事实。
第二,问动机,不问是非。动机是第一重要的,事实和是非则可以不顾。比如一个贪官为了保命,揭发另一个贪官。难道因为他“动机不纯”,纪检委就不查了?当然,一个人的错误,如果是“无心之过”,应该原谅。但这总得在认定事实之后嘛。
第三,问亲疏,不问道理。只要是自家人,说什么都是对的。如果是自己仇恨、反对的人,说啥都不对。他不是反对你的意见,是反对你这个人。哪怕你跟他意见一致,他也要从动机、态度等方面,找你的茬。
现在最喜欢讲“中国逻辑”的,主要是三种人。一种是“揣着明白装糊涂”,故意把水搅混。这种人,我称之为“乌贼”;第二种是“疯狗”,逮谁咬谁;第三就是“脑残”,人数最多。乌贼是使坏的,疯狗是咬人的,脑残是起哄的。共同特点,是不讲事实,不讲逻辑,不讲道理。
其四
上海到西安有条高速,陕沪高速。西北再北是一路的主题。
迤逦而来,渐行渐近。上海、江苏、安徽、河南、陕西。其实向着一个方向奔目的明确的时候并不孤独也不恐惧,安静的懒得计时,反而闲适于沿路的审视。
苏州的发展和底蕴让人激赏,白墙黑瓦的乡村,远比那些发展起来后房子即如千篇一律绝无任何曾经的历史好得许多。历史总是告诉人们教训,人们总是一遍遍重复错误。文化底蕴不会被历史湮没,只会让后人唏嘘。
河南信阳和南阳,高速休息区永远是那么烂,只是稻田与池塘意境,荷花与水牛相衬,偶尔初秋的原野在夕阳里有点懒散和金色,让人忘却自己是从一个都市向另外一个都市前行。
在昏睡里行进陕西,熟悉而陌生的地方,隧道的灯光与外界山野间的漆黑,交替在熟睡的人们脸上,变幻莫定。每个人的梦想不一样,但是又是在这个西北再北的路途上,这个车上,人生或许也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