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大热,目前的情况是,只要给任何事物加上“社交”二字,好像就一下子变得很重要了。
作为一个研究文化和媒体出身的人,我从来不主张把社交媒体或者新媒体当成一个特立独行的个体来研究,应当把它看做是一个延续, 只是它具备了一些自己的特点。 我们看“Social Customer”, “Social Commerce”,“Social Business”,以及“Social CRM”等,这些词条的共同点便是“人”。是“人”把“社交”带进了社交媒体,除此之外的,便是技术层面的事情了。简单来说,我们来看一看传统的4P, Price, Place, Promotion, Product,最重要的P, people,却不在其列。
即使现在大量企业涌入社交网站,国外的不外乎Facebook, Twitter,各种论坛,国内的各种新浪腾讯围脖,QQ空间,豆瓣等等,但很多看到的只是一个表面,光花钱去经营客户关系而不去了解人们为什么愿意在社交网站上瞎混。不能只是不知疲倦的让消费者“赞”和转发他们的活动,在围脖上“粉”他们,追求流量,点击率,转发率等,对数量的要求远远超过了质。所以社会化媒体营销的投资回报率(ROI)很难测量,因为很多时候,我们都不知道怎么定义“回报”。
先不看何种在何种媒体平台上操作,成功的商业营销归根到底都是一条简单的程序:确认客户,了解需求,解决问题,学会沟通,观察用户如何发现和分享信息。
这是一个自下而上的过程, 然而很多实际操作却都是自上而下的发号施令,把潜在消费者圈进预先设定好的框架。 这在传统媒体当道的时代或许没有问题,毕竟商业企业最擅长的就是“没有需求创造需求”,只要付钱,媒体通道就播放你的东西。可在社交网络里,用户掌握着是否传播的生杀大权。
企业界必须记住没有多少用户玩儿社交网站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跟品牌搞好关系,用户寻找的是解决方案,方向,见解,价值;用户在网上与各色人群互动,建立自己的形象,SNS里有友谊,工作,爱情,生活的种种微妙,品牌和产品的传播必须主动融入这些需求,搭上人际互动的顺风车。举个很简单的例子,用户有和朋友出游的打算,便会分享相关旅游信息并@她想一起出游的朋友。这对她来说,这是有价值的
简单来说,社会化媒体的营销并非创造体验而是回应体验。
本文链接:http://www.socialbeta.cn/articles/we-are-5th-p-people.html
参考文章:http://socialmediatoday.com/briansolis/374591/we-are-5th-p-people
本文来自SocialBeta内容贡献者@王婧Jean,拉夫堡大学媒体与文化研究硕士,犀利但天真。做过公共关系,做过市场咨询,穿梭于商界与学术界并将继续穿梭,对社交媒体抱有极大热诚,旅行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