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忘我之境

一、忘我

很多的时候所谓勤奋,往往是误读。当一个人沉迷于某件事,直至达到忘我(Flow)的境界之时,他的所有行为,用“勤奋”去解释的话,实际上并不恰当。

勤奋这个词,往往含有太多“克服困难”、“勇往直前”、“屡败不馁”之类的“悲壮”意味。可实际上,当一个人忘我之时,困难是不存在的,勇气是没必要的,而所谓的失败只不过是必要的试错而已……

而所谓的专注,用大白话来说,只不过是“花费比常人想像的多得多的时间精力去关注”。

也许你有过这样的经历:

某一天你躺在床上,盯着天花板发呆。天花板上有些无意义的细纹和灰渍。可是,盯得久了,那些原本毫无意义的细纹和灰渍在你眼中渐渐组合起来,构成含有或者能 够代表某种意义图像……(这实际上与我们大脑的“模式识别能力”有关,因为我们只能理解有意义的东西,所以,即便在面对无意义信息的视后,我们就算强加也 要弄出点意义来……)

其实,做事的时候,也有类似的情况发生。刚开始的时候,很多细节散落在那里,是无意义、 无联系的。只有关注整件事情的时间达到一定程度之后,那起初看似无意义的东西才可能渐渐显露它实际上的巨大意义,那原本貌似无联系的联系才可能展露它的至 关重要……不耗费几倍于常人的时间,不投入几倍于常人的精力,这种明察秋毫的机会不会出现。

靠努力、靠坚持、靠勇气,基本上都可能随时放弃。因为这类情绪都太“悲壮”了,它们本身就是分散注意力的。如若基于某种原因,沉迷到正在做的事情中去,渐渐忘我,那么就可能在“不知不觉”之间已经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最终一不小心就走到了能够洞悉一切的境地。

专注常常是忘我的表现——“我”都被忘了,那除了正在做的事情之外还有什么可以分散注意力呢?

二、忘我之境

庄子在《达生》篇里,讲了一个木匠的故事:鲁国木匠梓庆削木做悬挂钟鼓的架子两侧的柱子,上面雕饰着猛兽。他做成的柱子,看见的人都惊讶不已,以为鬼斧神工。

鲁侯召见梓庆,要问一问他其中的奥秘。梓庆对鲁侯说:我准备做这个的时候,不敢损耗自己丝毫的力气,而要用心去斋戒。斋戒的目的,是为了“静心”。

斋戒到第三天的时候,我就可以忘记“庆赏爵禄”了。斋戒到第五天的时候,我就可以忘记了“非誉巧拙”了,也就是说,大家说我做得好也罢,做得不好也罢,我都 已经不在乎了,也就是忘记名声了。到第七天的时候,达到忘我之境,我可以忘记是在为朝廷做事了。大家知道,为朝廷做事心有惴惴,有杂念就做不好了。

这时,我就进山了。静下心来,寻找我要找的木材,观察树木的质地,看到形态合适的,仿佛一个成型的就在眼前。我就把这个最合适的木材砍回来,顺手一加工,它就成为现在的样子了。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忘我之境  忘我  忘我词条  忘我之境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