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起家于杭州,腾讯发迹于深圳,浙江与广东被外界视为阿里、腾讯的大本营。眼下,两家巨头正在工业互联网领域展开日益激烈的交锋,而阿里云这一次将它的“新制造战略”的大本营选在了腾讯后院——广东。
工业互联网最早由通用电气在2012年提出:开放、全球化的网络将人、数据和机器连接起来。由机器、设备、集群和网络组成,能够在更深的层面和连接能力、大数据、数字分析相结合。
中国正在经历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这背后是对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需求,工业互联网平台成为科技巨头们瞄准的新领域。
11月下旬,广州举办中国工业互联网大会,会上发布了“2017年广东省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供给资源池”。除阿里云之外,腾讯也进入供给资源池名单。就在这场大会的第二天,阿里云在云栖大会上宣布,未来将招募1000名云计算和人工智能工程师,将全国工业云总部定于广州。
阿里云宣布工业云总部设在广州的同时,面向企业还进行了降价,CDN下降25%,VPC环境下的企业级实例最高优惠40%。降价策略预计将吸引更多企业成为阿里云的付费客户。
一个月前,阿里云承接打造国家级工业云平台,目标是服务全国十万家制造企业,这次在广州设立工业云总部,意味着已开始落地推进。去年,阿里云还跟高德合作进入了广东,利用高德采集到的实时交通数据,结合交通指挥系统进行动态调解,对海珠区和天河区这两个关键路口信号灯配适方案进行实时调节。
吸引阿里云将工业云总部落户广州,是因为广东得天独厚的优势。广东省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比高达65%,广东400多万工业企业中90%以上是中小企业。2016年广东在阿里巴巴平台出售商品成交总额达到了8756亿元,制造业规模位列全球第五,是“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桥头堡。
阿里云总裁胡晓明透露,超过10万家广东企业已经成为阿里云付费用户,其中有上万家规模以上企业,广东已经成为阿里云新制造战略的大本营。
阿里云大举进军广东,对腾讯云来说颇有些“后院失火”的意味。
腾讯云正式对外开放大约是在2013年底,腾讯云副总裁刘克鸿曾表示,腾讯十七年来的技术积累都是在做云计算的东西。腾讯对云计算的定位,就是把技术积累拿出来,从原来自己用变成给外部用。
阿里云与腾讯云都有着先天优势,依托庞大的商业体系,自有平台就已有很大用户量。对外开放,考验的是技术架构的支持,即如何将产品给更多甚至更大体量的用户使用。
相比从2009年推出就对外开放的阿里云,无论从稳定性、技术以及运营经验方面来看,腾讯云似乎都要稍逊一筹。
为了寻求突破,腾讯云不惜赔本赚吆喝。今年2月,厦门市政务外网云服务招标,中移动、电信等企业纷纷开价上百万竞标,腾讯云却以0.01元中标。
随着阿里云的稳步高速增长,腾讯云则显得越来越焦灼。现在面临着老对手兵临城下的巨大压力。稍有不慎,就会被对手占据老巢。
据公开资料显示,阿里云2017年上半年IaaS营收5亿美元,占据47.6%中国市场份额。腾讯云虽位居第二,但营收仅1亿美元左右,市场份额不到阿里云的四分之一。此外,阿里不仅主导国内云业务市场,也是仅次于亚马逊、微软与谷歌的世界第四大云服务供应商。
今年8月份,美国权威投资研究机构Morningstar发布的报告指出,全球公共云市场将进一步整合,到2021年形成由亚马逊、微软、阿里巴巴和谷歌四分天下的格局。
根据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及当前渗透率、国外云计算业务体量和增速,结合阿里云近两年均超过100%的增速,阿里云未来几年仍然可以保持50%以上高增长。亚马逊是阿里主要对标公司,阿里云目前体量不到亚马逊AWS十分之一,但营收增速超过AWS同期水平。去年8月份,高盛曾发布报告指出,AWS真正的竞争对手并不在美国,而是来自中国的阿里巴巴。
中国公共云计算服务市场2017年上半年规模超过10亿美元,同比增长近七成。预计未来15年中国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将达1.8万亿美元,云计算无疑是最先受益的领域之一,而未来两到三年将是主要供应商规模化扩张的关键时期。
对于阿里云和腾讯云来说,全国市场的争夺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