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阿飞
聊天的时候,总会有人一腔热血的向我推荐,“这部电影太励志了”,“这本书讲正能量诶”,或者是“昨天那个讲座我听得热血澎湃,讲的太有道理了”,刚开始我还会说,这些都是骗人的。
后来,每次我都是摸摸我的狗头笑了,我明白,这些人都得了一种病,一种叫做鸡血狂躁症的沉疴,一种会间歇性发作的痼疾。这种病会让人免疫退化,犹如习武之人内力全失,让你在亢奋和低落之间跌宕起伏,而且传染力极强,会让你头脑发热。
这样的病人,究竟是怎样的一群人呢?当我看到他们每次学习的时候书都是从第一页翻起的时候,我若有所思,有所悟。
按照熵的社会学解释,人总是会慢慢衰落,消亡,可是这些人,总是在追赶最后一趟火车。他们有雄心壮志,最后往往半途夭折。他们拥有的是表面的热情,深藏的却是内心的狂躁,他们营造着自欺欺人的假象,让自己在岁月的杀猪刀下消亡殆尽。
人生总是逃脱不了与生俱来的困境,很多打鸡血的人,往往深陷泥潭却不自知,他们从来不去思考自身的困境,把自己逼进了进退维谷的地步,最后却寄希望于天上掉馅饼,馅饼掉下来了,你接得住吗?
期待着武侠小说的情怀,到头来却是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总有那么一群人,在一个慵懒的午后,满心期待着通过一两本书,一两部电影,一两场讲座,希望从中得到所谓的真传,让自己脱胎换骨,顿悟法门,那你做梦去吧!
“即便你真的能排除思想上的障碍,将计划付诸行动,在过个程中,也有无数这样那样的困难,挡住你前进的道路——这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决不是一时意气就能坚持下来的。”
在现在这个糟糕的时代,打鸡血变换着各种戏法,作恶江湖,无孔不入,所谓的成功学,励志,正能量,不都是他披上的新装吗? “只要有信心,人永远不会挫败”“人生的道路很长,但关键的时候,往往只有几步”。
经常在海报上,网路上看到这样的文字,乍眼一看,觉得是无可辩驳的箴言,让人内心澎湃,仿佛是人生的福音书,仔细一想,又是如此的理所当然,用冯唐的话来讲,顿觉心头肿胀,然而,认真思考却是如此的荒谬与戏谑,就让他们扯淡去吧!
看看你的身边,你会发现,那些过早放弃的人,往往是对于未来很乐观的人,现实世界的糟糕会让他们过早的退出循环,那些鸡血打得最多的人,呐喊得最强烈的人,往往是最先逃跑的人。
而那些能够一直坚持到底的人,往往是清楚地认识到前路所会遇到的苦难但是坚信自己的人,就是我们所谓的“呆子”,“nerd”,我不知道为什么,世界总是偏爱青睐那些“偏执”的人,想到这里,不禁让我唏嘘的纳闷:上帝是nerd吗?如果上帝不是nerd,又为什么对于“nerd”钟爱有加呢?
《大学》云:“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不知止,何以定,不定不静不安,孰能得?知止者,又何用打鸡血?
那些打了鸡血的人生终究会变得很狗血!
想想那些昨天还跟你满腔热血,高谈阔论”励志“,”正能量“的人吧,大梦初醒时,天依旧清亮,风依旧分明,他应该都不记得他昨天说过什么吧,或许只记得昨天吃了什么吧!
豆瓣链接:http://www.douban.com/note/279416819/
附:我最讨厌的书
文/陈鲁民
近 年来,媒体总在批评中国人不读书,这恐怕也要在出版方面找找原因,如果没有什么值得读的书,那么不读也罢。每次我进书店,就会想起苏格拉底逛市场后的观 感:啊,我没想到世界上还有那么多我不需要的东西!同感,面对那铺天盖地的图书,我会有一种很压抑的感觉:怎么会有那么多我读不下去的书!
古人说开卷有益,那是对好书而言。现在,全国每年出版19万种图书,世界第一,可是,平心而论,好书实在有限,平庸的书居多,不少是东拼西凑的书,剪剪贴贴的书,无病呻吟的书,跟风炒作的书。
就我个人来说,我最讨厌这样几类书:
励志的书。这类书又可分为《成功学》、《心灵鸡汤》两大类,一般路子都是,讲个真真假假的小故事,引出个貌似深刻的大道理。写这种书的人,往往是混得不怎么样的穷酸文人,百无一用,不得不编点瞎话骗几个稿费。我不是说不能出励志书,但时下的励志书,滥竽充数者太多,浅薄、粗糙、牵强、烂俗,于是就让人反胃了。
研究关系学的书。这类书是教人怎样精明地处理人际关系,讨上司或老板的欢心,在社会上吃得开。教人勾心斗角,心口不一,挑拨离间,坐收渔利,把上下、同事关系搞得复杂而诡秘。这种书读多了,人就会老 于世故,对人无半分真情,精于算计,处事多虚心假意。
教人发财的书。这类书是教人怎样在生意场上拼搏,赚钱,发财,出人头地,书名颇诱人,举例也很生动,前景描述得更辉煌,可你要真 信、真照着干,肯定会惨到一败涂地。道理很简单,如果发财那么容易,写书的人干嘛还那么辛苦地去爬格子?
养生保健的书。写教人健康长寿的 书,本是功德无量的好事,可时下这类书鱼龙混杂,乱象丛生,且都吹得神乎其神,似乎照他书中所言办法养生,就能长命百岁。你鼓吹吃红薯延年益寿、他宣传吃 绿豆包治百病,而且书名也很吸引眼球,也骗了读者不少银子,但内容却自相矛盾,谬误百出。
考试宝典。中国是个考试社会,成千上万人在考中学、考大学、考职称、考公务员,出指导考试的书就成了出版界一块肥肉,人人都想分一杯羹。或曰《题海宝典》,或曰《考试大全》,或曰《历年考题精选》,或曰《高考必读》,或曰《考级秘籍》,都说自己是权威读本,是国内著名专家撰写,读了我的书一定会顺利过关云云,其实,多是故弄玄虚,谬错不断,东拉西扯,最后往往误人子弟。
高尔基说:“看见书,我就像饿汉看见面包一样扑了上去。”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可如果遇到一本不好的书,那会是什么结果,不就相当于在食用有毒食品吗?可见,出好书的意义之重大。
我 们正在为文化大繁荣而努力奋斗。出版繁荣是文化繁荣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书出得多不见得就是繁荣,很可能是在冒虚火,与其花钱费力出那么多没用或有副作用的 书,还不如走精品路线,少出书、出好书,让读者爱不释手,读了有收获,学了有教益。只有这样的书,才无愧于“人类进步阶梯”的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