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互联网+”很火,火得让很多人恐慌,特别是传统行业,各种理论也是眼花缭乱,再加上一些江湖骗子招摇,让很多人雾里看花一样。
其实“互联网+”,这些年很多企业也都在尝试,现在只是给了它一个统一的名称而已,比如淘宝、京东、支付宝、微信钱包、滴滴打车、自媒体等,现实中我们也一直都在触碰着“互联网+”的各种实践,所以“互联网+”并不神秘。
如果从另外的角度去看,无论是“互联网+”,还是“+互联网”,都属于商业的范畴,都离不开商业的本质,从这个角度去看,就会让我们从容一些、理智一些。
从市场的角度看“互联网+”
市场经济的敌人是专制、垄断、权力,崇尚的是公平、自由、法制。我女儿今年暑假从美国回来在北京打工,感叹国内移动互联网的开发运用比美国发达,生活太便利,特别对年轻人。
为什么互联网可以在中国发达,而在美国、德国、日本却不那么发达?因为在中国权力垄断了太多领域,遏制了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而互联网的出现刚好可以摧毁权力、摧毁垄断,可以让诸如出租车公司、银行、报纸、电台等这些机构失去垄断地位,释放市场经济中被压抑的活力,重新配置被浪费的资源。
包括以前的“渠道为王”,同样面临着互联网带来的冲击。互联网的出现确实做到了让权力失效、让金钱失色、让垄断失控、让领导失策,让市场回归到真正的市场,让消费者享受市场的公平和正义,免受垄断和权力的压榨。所以“互联网+”是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把市场的主动权让给客户。
从商业的角度看“互联网+”
商业的本质是交换,交换必然带来交易费用,减少交易费用一直以来都是大家努力的目标之一。
互联网的出现,让信息更加通畅和透明,物流更加便捷,B2B、B2C、F2C、C2B、C2C、C2F、C2M等各种商务模式的出现都是在减少中间环节,去掉中间商,从而降低交易费用,让利于消费者,让商业回归到商业的本质。
互联网对于人类最大的价值就是打破时间和空间,所以如果你还是代理商或者是经销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那真的就要小心了。
从经营的角度看“互联网+”
德鲁克说“企业的定义是创造客户”,只要能为客户创造价值,特别是在你的领域或细分市场做到数一数二,无论你会不会、用不用互联网,都会有客户找到你,有互联网公司去为你服务,只不过有了互联网可以让客户更方便的知道你,仅此而已。
比如2015年春节,中国人去日本买了50亿元的马桶盖,他们没有用互联网,生意却好到火;还有LV包,虽然买起来不方便,照样有成千上万中国女人漂洋过海去买;还有褚橙,也因为品质好,才有本来生活网主动去找他们,看起来好像是本来生活网成就了褚橙,其实是褚橙成就了本来生活网。
另一方面,创造客户的最好方式就是要让客户价值驱动,满足客户需要,以销定产、以需定产,从以前的经营产品,到现在的经营人的情感,更加强调个性,尊重客户;以前是大众流行,现在是小众个性。
所以就出现了C2B、C2C、C2F、C2M等模式,归根到底就是把主动权交给客户,让客户真正成为上帝,比如红领的工业4.0、荣昌的e袋洗等。所以未来会出现一批小而美、小而专、小而精的企业。
从管理的角度看“互联网+”
美国经济学家科斯指出,企业本质是一种资源配置的机制,企业与市场是两种可以互相替代的资源配置方式。也就是说企业存在的价值要优于以市场方式存在,如果企业内部生产的东西比买别人的贵,那么移动互联网就会一步步消解企业存在的既有价值,所以移动互联网时代对企业内部管理的冲击,才是最为可怕的,它让人和人之间没有距离,组织和组织之间没有边界,它会使传统企业的根基逐步消融。
美国著名学者钱德勒说“战略从属于时代,组织从属于战略。”,所以时代变了,组织模式也要跟着变。稻盛和夫说,经营的本质是创造高收益,是价值最大化,成本最小化。
既然这样,企业为节约成本,就要尽可能在企业内部市场化,取消内部层级设置,去掉中层,建立内部市场化的组织、扁平化组织,甚至是平台化的组织,从而成为无边界、无领导、无层级、无中心的“四无”组织。
如稻盛和夫推崇的阿米巴经营、海尔的自组织、韩都衣舍的小组制,包括 BAT打造的巨大的平台组织,还有现在兴起的创业孵化器等为别人做嫁衣的平台组织,都是围绕战略所做的组织变革,所以从管理的角度来看,“互联网+”就是要使管理简单化和容易被坚持。
从人性的角度看“互联网+”
管理的核心是人。管人最好的境界就是充分尊重人性。无论是对员工还是客户,尊重人性就是让“人人做主”。现在的职场主力“80后”“90后”,他们一出生就是爷,让他们像“60后”“70后”去做企业的螺丝钉,几乎是不可能的。互联网推崇的是开放、平等、协作、分享,人们称之为互联网精神,其实质是普世价值在互联网上的体现,这就是人们特别是年轻人喜欢互联网的根本原因。
张瑞敏说:“互联网时代的组织应该是一个完全能够有能力吸引最优秀的人过来的地方,这才叫自组织。”内部市场化、小组制就是这样的自组织,尊重人性,让人人都是领导、人人都是中心,自主经营、自由组合、自我淘汰,把管理的主动权让给员工,从而大大提高组织的灵活性和竞争力。
对客户来说,O2O的模式,就是让客户充分体验再去购买,同时也给客户带来方便和快乐,目的也无非是真正的尊重客户。这种商业模式的创新就是要让人回归到人,让产品有人格,一切因人而聚,一切因人而止 。
互联网的出现只不过让商业回归到了商业,让商业更像商业,市场更像市场,客户更像客户,员工更像员工,人更像人。
所谓的“互联网+”和传统企业转型,也无非是上述几个层面的一部分或几部分。“互联网+”绝对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也不是可以全盘照搬模仿的,别人的成功模式也未必适合你,跟风一定会失败,因为企业内部的条件是有千丝万缕的差别的。
面对“互联网+”的大潮,还是要秉承着商业的本质,根据自身的条件,找准自己的细分市场,才不至于被潮水吞噬。比如有人发现私家车资源是一种浪费,于是产生了打车软件;SOHO中国要与Uber合作,是因为SOHO中国看到了自身存量资源的浪费,要提高存量资源的利用率以解决环境资源的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