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agershare:保罗·格雷厄姆是整个湾区人气最高的「创业教父」。他作为创投界的前辈,给所有立志要创业的大学生们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文章面面俱到,将大学生创业所需要做的准备,应该有的心态,应该面对的挑战全部覆盖到了。
心怀远大志向的同学们往往会问我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你要等到毕业之后才去创业?为什么不在学校里就开启你的创业之路?另外,为什么要去上大学?直接去开一家初创公司岂不是很好?」
我曾经在多年之前的一次演讲中提到这样的事实:雅虎、Google、微软这些大公司的创始人的年龄都是 24 岁,既然肄业的同学们都可以开办起一家初创公司?那么为什么大学生不能毕业之后,或者是更早时间边读书边创业呢?
其实,不管是边读书边创业,又或者毕业后创业,你必须考虑到下面的种种情况,谨慎做出决定。
在学校创业,比如在暑假写写软件什么的,大家会认为你是在打零活,散工,你的角色还是学生,你没有背水一战,破釜沉舟的决绝,不管主观上多么用心,客观上是存在出路的。创业失败了自然就老老实实拾起课本当个好学生,这就会从某种程度上降低创业成功的机率,创业是需要某种决绝的。
可是如果你在毕业之后去创业,那么你的角色就是创始人。你所面临的非议、评价、指责就更大,创业不成功的后果光是想一想就让人头皮发麻,你给自己的失败找不了任何借口。没了退路,有了动力,肩膀上的压力进而增大,你是否能够处理好这些压力以至于不让自己崩溃掉?
况且,不管是其中哪种情况,学生背后的动机往往更单纯:无非是想变得富有。但是有没有想过创业路上的动力是否足够呢?人们总觉得自己有一个很好的想法,很不错的资金支持,很团结的团队,那么路上自然可以一鼓作气,但这只是活在梦里的说法。
你在创业路上会遇到各种预料之外的情况,那些彻底推翻你所有设想的变数,你需要有足够坚实的理由支撑自己走下去,仅仅是「变得富有」是不够的,而回头再想一想自己要是失败了会面对多大的打击,多少人的奚落嘲笑,那么自然整个人都会崩溃掉。
从目前来看,建议学生毕业后再做创业打算。
现在开办一家初创公司是非常困难的,甚至对于那些成功的初创公司创始人来说,让他们回想一下自己当时的经过也会觉得惊险万分。不管一家初创公司的发展过程多么顺利,在起落装置上总会卡着几片树叶。在起飞的过程中,阻力稍微大一点就足以将你推翻到失败的深渊中。
当 Y Combinator 刚刚创办的时候,YC 的创始人们都鼓励大学生还没毕业就尝试创业。部分原因是 YC 刚上路的时候就是某种性质的暑假项目,但是现在 YC 的创始人们都觉得最好等毕业之后再做创业打算也不迟。
这是不是说绝对不能在大学期间创业呢?绝对没有这个意思。Loopt 的联合创始人 Sam Altman 就在读完大二的时候完成了融资,而且他的项目也是我们所投资的项目中最富有前景的。 但是 Sam Altman 自身有着不一样的地方,这也是使他成为特例的一个原因。当时我甚至有这样的一种想法:「当比尔盖茨在像他这么大的年纪里应该也跟他言谈举止如出一辙吧?」
如果能够在大学里就开始创业之路,那当然更好,我们没有理由去阻止。很多人评价质疑创业者,总是在说他们本身的才干并没有他们想象中那么强大,正如音乐家往往既需要决心,也需要天赋一样。所以这样的评价最能站得住脚。但是也正是在这样的压力下,一些人由于自信不够,草草放弃;而另外一些人却能坚定的相信:「去他妈的,我不管怎样都会成功的!」
所以我们的投资对象就是那些经过了百般嘲讽,打击,戏弄却永远不回头的创业者。如果你能够给予自己一个客观的评价,在决定创业之前需要问自己这样的一些问题:「你是否做好足够充分的准备?如果没有,那么是否应该再等等?为什么不先工作一段时间之后,或者再修完学历之后再作打算?我目前的这个创业机会瞄准的市场是否打开,它是否能够在未来的某个时间段迎来更好的发展期?」这些都是需要你仔细、认真考虑的问题。
大学生创业的优势
如果你真的在刚刚大学毕业后就创办了一家初创公司,那么你就成为了一名年轻创始人。作为一名大家眼中的年轻创始人,你应该了解自己的长处在什么地方,事实上,你拥有的长处有以下的五点内容: 精力、贫困、随遇而安、同行、以及傲慢。
关于「精力」有多重要不用再进行过多的强调了吧?你应该听说过创业就意味着长时间的工作。这是完全躲不开的,我无法相信一家初创公司的创始人能够朝九晚五的规律上下班,而对于年轻的,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创业者来说这就更加必要了。因为他们有可能效率一开始不会多么高,勤能补拙。
你的第二大点优势:贫穷。这听上去似乎不是什么优势,但是却能给你带来极大的帮助。贫穷意味着你生活朴素,成本很低,这对于初创公司来说至关重要。几乎每一家倒掉的初创公司都是因为缺钱。
这说起来也许有点儿极端,创业失败肯定有各方面更深层次的原因,但不管是出于哪方面,一个较低的资金消耗率会让你拥有更大的胜出机会。绝大多数的初创公司在一开始都会犯下大大小小的各种错误,所以能够从错误中修正过来,这就需要低资金损耗来保证。
绝大多数的初创公司最后做的事情跟当初的设想都有一些出入。 初创公司在发展过程中找出来的正确途径也往往是通过「试错」而得来的。所以,发生在初创公司最糟糕的事情莫过于有一个非常教条,死板的发展机会,然后从一开始就在上面花大把的钱。有效的控制金钱消耗速度,能够给你赢得更多喘息的机会。
现在的学生们往往都可以在一无所有的情况下坚持创业,这比那些年龄比他们大的创始人们要有竞争优势多了。目前在软件类初创公司中最主要的成本还是人 。携家带口,负有房贷车贷,这些都是不小的压力。这也是我为什么在投资中更看好 25 岁而不是 32 岁的原因。32 岁的那个人也许是更加出色的程序员,但是他有的生活成本是非常高的。刚刚毕业的学生们的生活成本其实跟在校大学生没有什么区别。
当我们创办 Viaweb 的时候我和 Robert Morris 分别是 30 岁和 29 岁,但幸运的是我们的生活方式仍然跟 23 岁左右的人一样。我们基本上都是 0 资产,我也想要抵押贷款,但是那必须有房子才可以。现在回头看看其实一无所有,轻装上阵才是我们最大的优势。
生活成本低只是好处的一方面,更关键的是思考上也能以一个穷人的视角出发。之所以 Appple II 能够走红的一个原因就是它很便宜,电脑本身很便宜,使用起来也很简单。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 Woz 本来就是给自己打造的电脑,他本来就没有多少钱。
我们当时创业也是基于同样的理由受益。我们的价格当时非常低,一个月的服务费也就 300 美金,这远远低于业界同期标准。现在看看这真的是明智之举,但是我们并不是出于多么有远见才推出这样的价格。因为在当时对于我们来说 300 美金其实已经是一个足够大的数字了,正如 Apple 一样,我们打造的东西是便宜的,因此能走红,其原因归结下来仅仅是因为我们本来就很穷。
一大堆初创公司都是遵循这样的发展模式:他们打造出来的产品其价格是过去产品的十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之前在这个领域很久的竞争者都没有办法适应全新的模式,他们压根没觉得这可能实现。在这场游戏中,贫穷是赢家胜出的筹码,他们只有站在一个很低的角度来重新思考产品发展,技术趋势,才能够带来真正意义上的创新。
随遇而安其实跟「贫穷」差不多,当你还年轻,居无定所的时候,不仅仅意味着你没有一个房子,更重要的是你不太拥有一段比较稳定的关系。这很重要,因为很多初创公司都需要这样一个能够自由行动的人。
就比方说 Kiko 的创始人现在已经前往湾区开他第二家初创公司了。他还没有认真谈恋爱的对象,所有的东西全部都能塞到一辆车子里。
曾经还有人专门写文章,说 Y Combinator 的一个短板就是要求各家公司成员必须搬到 YC 里面。但这确实是必要的。我们必须面对面地进行沟通,我们一次要投资十几家公司,不可能将自己的团队再分散到十几个地方。更何况就算是我们有办法让人们不用搬到 YC 来,我们也不会这么做。你们永远想象不到一个「创业中心」的重要性。
就初创公司的密集度来说,为什么湾区要胜过迈阿密,我想最主要的原因是在这里有太多适合创业的人存在。成功的初创公司往往不是靠一个人办起来的, 它们往往都是起始于一段对话,有个人提到了个创业的好想法,另外一个朋友就会说:「嘿,这确实不错,让我们试试吧!」如果你身边少了这样一个说出「试试吧」三个字的人,那么后续的一切都不会发生。
这也是大学生拥有的第三大优势,他们身边拥有充满着尝试新鲜想法的人。在大学里的年轻人既心怀远大梦想,又同时专注于技术前沿动向。
人们在 Y Combinator 提到的最多的问题便是 :「我到哪儿去找一个心仪的联合创始人呢?」 这对一个 30 岁开始创业的人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当他们在学校的时候,其实身边存在着很多天然理想的联合创始人,而当一个人到了 30 岁的年龄时,周围这些非常好的合作对象早已经断了联系,即便有联系,这些人往往也会被生活的负担压的喘不过气来,更别提什么创业了。
人们向 Y Combinator 提出过很多创业有关的问题,几乎每一个问题我们都有准备好的答案, 但是唯独关于如何找联合创始人这个问题我们是没有标准答案。联合创始人真的应该是你早已经认识的人,至今结识他们最好的场所就是学校。 一大堆初创公司都是来自于学校,比如 Google、Yahoo 以及微软,创始人都是在上学时候认识的。
另外一个能够找到联合创始人的地方就是公司内部了。当然成功概率肯定没有学校大,但是你还是能够做一些事情来找出理想的合作人选。 最重要的是这个地方有一大堆聪明的年轻人,这家公司最好是在一个初创公司中心,正因为周围初创公司林立,这样你说服联合创始人辞职也就不用多费什么口舌了。
这个时候你往往还得多有心留意一下入职时候所签的雇佣协议。很多公司都会在这个协议里面夹了这样一个条款, 任何你在为本公司工作时所产生的想法,这些想法都归本公司所有。 但实际上,这一点压根不好证明的。所以如果你有意要创业,那么在之前工作的雇佣协议上就要看清楚上面的内容。
所有雇佣协议中我见过最过分的是 Amazon 公司的雇佣协议,除了它声称拥有你脑子里的各种想法之外, 如果曾经供职于 Amazon 公司的同事创业开办了公司,那么你不能成为这家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就算在你不知情的情况下也不行!甚至你们俩不是联合创始人的身份出现,就算是一起工作也不行。我怀疑这个条款执行起来难度颇大,同时它也给所有员工传递出一种极为不好的印象。
说到理想的工作场所,那么非 Google 莫属。但是大家也许忽视了一个挺吓人的现象:从 Google 中走出来的初创公司数量是 0。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其实是创业者的「黑洞」。看起来,似乎人们太喜欢在 Google 公司内部工作了,以至于舒服到不想着挪窝了。所以这里就会出现一个结论:如果你想创办一家公司,那么你现在的这家公司是不值得你再为此工作的。
对于创业者来说最适合的公司莫过于一家初创公司。除了能够得到最切合实际的经验,而且也能迅速地结束这段工作,助你走上创业之路。这家初创公司有可能因为获得成功,你也因此获得事业上的丰收,从而为创业奠定基础,但更有可能是这家初创公司就此搞砸,你最后不用自己辞职就彻底转变为自由身。
最后一个优势「傲慢」:也许听起来有点儿刺耳,其实可以换成一个柔和一些的词:「无知」。这句话换成中国话就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在我的合伙人 Jessica Livingston 针对无数成功创始人的采访中,他们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一点:「如果早知道创业是这么辛苦,这么难的一件事,也许在一开始就会吓得什么都不做了。」
往往人们都看不清未来的路,凭借着的是一股单纯的勇气,他们既看不清未来有多难,也不知道自己的能力远超过他们的想象。你看,平衡出现了吧?
以上就是大学生创业拥有时手上捏着的「好牌」,在接下来,我们将看看他们手上还有哪些「烂牌」,提前了解这些劣势才能更好地助你上路!
年轻创始人有这么多优势,那么他们有什么劣势呢?我首先会提一些最容易出错的方面,然后再追根溯源说说导致这些错误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创业项目?课堂作业?
最容易出错的地方 :这些年轻创始人开发的东西看起来实在太像是课堂作业了! 这是最近我们才发现的一个现象。我们发现初创公司中那些看起来要掉队的公司往往有着一些相似的地方,但是我们不知道该怎么表述总结,最后想出来了:它们的产品看起来太像从课堂上走出来的作业了。
那么这又意味着什么呢?课堂作业又怎么了?课堂作业和一个真正的创业项目之间有什么区别?
在课堂作业中,缺失了两个关键点:
1)对一个实际问题的反复定义;2)认真程度
第一个问题往往是无法避免的。课堂作业往往是解决一个「假想中的问题」,另外一方面在市场上存在的「真实问题」都是非常稀少且宝贵的。
如果再具体到科技领域中存在着的某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那就更加复杂了。 一个真正的初创公司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他们眼中的 这个 「问题」是会不断地「变形」的。
一般来说情况是这样子的,一个人对创业有个非常不错的主意,然后开始召集一帮人开发它,在做的过程中(其实也只有在做的过程中),他们意识到了自己正在着手解决的问题跟之前所设想的不太一样 。而课堂作业不可能在中途变化研究课题,课程作业往往只是一个执行的过程,而执行在初创公司的成立运营中只占一小部分内容。
更实际的情况是这样子的: 只有在执行的过程中你才能不断去调整当初的创业设想,往往你在创业前 6 个月所做的事都是在证明当初的设想是错误的,而这个过程是极其充满价值。如果你能摆脱一下大家都经常陷进去的误区,那么你就立刻站在了市场竞争中的有利位置。
但是请切记你不是在做课堂作业,所以证明刚开始的计划是错误只会给你带来一个不及格的分数,你需要重新调整方式,让每一行代码都直指这样一个结果 :你之前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这就自然而然谈到了我们刚才所说的第二个区别:课堂作业的评估。教授往往都会通过自己的认知和你目前的程度之间的距离来给出一个分数,如果一个人真的进步很大,那么他自然会给出一个很不错的分数出来。而客户则会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衡量你的工作成绩,这也是你的创业项目并不等同于课题作业的根本原因: 你目前所取得的成绩和他们想要的功能之间的距离。市场是根本不管你多么辛苦,多么努力。用户只是想看到这款软件帮助他们达到了目的,满足了需要,没有这样一点做保证,其他说再多都是白搭。
这是学校和商业世界最根本的区别之一:过程并不会带来回报,只有结果才可以。事实上,所谓的「 优异的表现」只是成年人为了鼓励小孩子们听话守规矩才发明出来的词汇,在现实世界中压根不存在「优异的表现」,它只看结果。
「工作经验」到底是个什么鬼?
这样的谎言对于孩子们来说非常有用,但是遗憾的是,当你走出学校,毕业之后没有人会给写一张「谎言清单」,上面列满了所有为了教育你而列出的「必要谎言」。你必须在与现实世界打交道的过程中去一个一个的发现。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很多工作都需要工作经验的原因。而我在上大学的时候是不明白这些道理的。我当时想着,我知道自己编程!事实上,我的编程水平比外面那些赖以谋生的白领们的水平还要高超!所以那个故弄玄虚的「工作经验」有个啥用嘛?为什么我需要它呢?
现在我知道了,我之所以会困惑只是因为单纯从字面上理解。所谓的「工作经验」是感觉像是操控某一特定类型的机器,又或者是熟练运用某一种编程语言。 但是这里「工作经验」指的是并不是某个特殊领域的专长,而是对某些从孩提时代就养成的不良习惯的摒弃。
这些不良的习惯有哪些呢?其中有一条就是 「孩子往往会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说『哎呀我不行了』,往往孩子们一撒娇,大人们一心疼,也就理解了孩子毕竟是孩子嘛。」 当然了,在成人世界里面不可能再出现这样的场景,他们要是听到你这样的抱怨,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把你给开了。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可能存在,你才有压力,才会将自己的能力逼至一个过去想都不敢想的地步。
所以当一个雇主要求应聘者拥有所谓的「工作经验」的时候,其实他是要求你的身上杜绝这种条件反射一般的「抱怨,为失败找借口」,他要的是把事情做好,完成的能力,没有任何借口。
你要从工作经验中得到的第二个内容是对工作内容的了解,尤其是通过对内容的了解,意识到了这个工作从本质上来说有多「让人生厌」。残酷的事实: 你需要在醒着的时候花大量的时间去完成一份工作,拿出的结果恰好是人们需要的,要不然就饿死了。
这是从孩子进入成人之后所经历的重大变化。当你是一个孩子的时候你总会下意识的觉得自己理应有个工作,因为人们经常问你最想成什么样的人?可是到最后你才意识到你是「不得不」去成为某个人,也许这份工作并不是你的心头所好,但是你必须去完成它,否则就要饿死了。
理解了工作与钱之间的关系,你才能拥有正确的创业心态
工作与钱的微妙关系是逐渐进入你的视野中的,至少对于我来说是这样。所以如果说 24 岁的创始人比 20 岁的创始人有什么优势的话,那么就体现在了这里。
20 岁刚刚毕业的创始人并没有真正走进工作深处,他们将创业的目标定义为变得富有,进而解读成购置法拉利跑车、成为人们艳羡的偶像,等等诸如此类的内容。但是对于一个有过工作经验,再去创业的人来说, 对于这个已经了解了工作与钱之间残酷关系的人来说,他对创业的看法是这样子的: 我要去摆脱在这个世界上牢牢控制着百分之九十九人口的谋生方式,也就是朝九晚五的上班。富有并不意味着什么买一辆法拉利,又或者荣登时代周刊封面,而是能够让你重新找回属于你的自由。
如果一个人真的意识到了上面所说的内容,那么他会拼了命地去创业,想方设法地让这家公司获得成功,这是将要溺死之人所能迸发出来的力量。实际上,当你了解了工作与钱之间的关系之后,你也就改变了工作的态度和方式。你赚钱并不是仅仅是工作,而是给予其他人一些他们想要的东西。
那么身处大学的你现在能做些什么呢?
让我们假设你现在有可能在某个时点会开办一家初创公司,不管你是刚毕业又或者是工作几年后。那么你应该做什么呢?你应该在大学的时候就开始做准备,也就是去学习一家初创公司是怎么运作的。 这可不是一件容易办到的事情。没有哪个大学会专门开设有关初创公司的课程,商学院倒是有,但很多课程都脱离实际,浪费时间。很多关于初创公司的书也是误人子弟。我看过几本,没一本说到点子上的。
所以我是对课程和书本持怀疑态度的人,那么最正确的方式应该是什么呢?你应该是观看他们怎么运作,参与其中。一个大学生怎么能加入进去呢?也许只能从后门溜进去,什么都不说的看着他们工作,又或者逐渐地跟他们混熟之后帮他们打打下手 。
绝大多数的初创公司都在人员招聘上特别的谨慎,每一次招聘员工都会提升资金损耗率。 但如果你义务地去帮他们,那么他们也不好拉下脸来轰你走。这样子你就可以逐渐地学到有用的东西,甚至还会在日后得到一份正式的工作。
第二点,好好发挥学校所具有的天然优势吧!你的身边存在着大量合格的「联合创始人」。 只要你经过一些小小的测试,你就能发现最正确的人选。你应该挑一个跟你非常要好的朋友来开办初创公司,因为不久之后你们的友情会经历创业的考验。
第三点,你可以在学校期间在充裕的时间中去学习技能,知识,所有一切对初创公司有利的内容。 这也许跟你找工作所需要学的东西还不一样。例如,以找工作为出发点,你很可能在考虑老板们最希望员工们掌握什么程序语言,比如是 Java 或者 C++。可是如果你是在考虑创业,那么出于要在最短时间内把一切都完成的目的,那么最终会选择学习 Ruby 和 Python 这样的编程语言。
但是对于初创公司创始人来说最重要的技能并不是编程,而是了解客户,搞清楚怎样才能给他们想要的东西。我知道我说这话已经不下三遍,但是这简直太重要了,值得重复无数遍。
这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更是关键。因为读书的学生们的脑海中往往还没有形成「客户」这个概念。你在学校里学习编程,只是在学习这个技能,并不会告诉你这是为了跟客户之间传递某种东西。幸运的是,软件的客户就在网上。所以为什么不自己去试着开发一些网站来呢?至少它能够教会你如何利用软件跟客户交流。也许最好的结果是,它不仅仅是对创业进行的准备,它本身就是一次创业,正如 Goolge 和 Yahoo 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