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乔布斯:做好这三件事,你的工作才算极致!

苹果之父乔布斯,虽然他已离开四年之久,可是这个世界仍因他改变,他创立的不仅仅是一个品牌,更是一种新的生活理念,甚至是一种信仰。我们亲眼目睹了他的辉煌成就,可那背后的辛酸努力确是更值得我们深究的。今天我们来聊聊乔布斯的成功之路,他用他的一生,告诉了我们怎样的三件事?

抛去天时地利人和这些外在因素,一家公司能否伟大,归根到底就是取决于创始人的 vision 和 taste。当然,任何一家公司的成长都是从小处着手的,然而如何长大、能长多大,这就要看创始人了。

比如乔布斯在创办苹果之初就说过,交通工具极大地拓宽了人类的行动范围,而个人电脑会如交通工具般进一步扩大人类的创造力;带领人类登上火星、为人类提供可持续的绿色能源更是最近刷爆朋友圈的伊隆马斯克一直以来的梦想,于是他创办了SpaceX、特斯拉和 Solar City。

最最根本的因素 vision 和 taste 聊完后,我们聊聊乔布斯告诉我的三件事,即在给定你的 vision 和 taste 之后,我们还需要什么。

拥有一颗真正强大的内心

这句 “拥有一颗真正强大的内心” 读起来鸡汤极了,但是请务必干了这杯鸡汤。内心强大不仅仅是表现在遇到挫折时能扛过去,更是在遇到质疑时能坚持己见,遭到嘲笑时能坦然面对。

如果不是乔布斯的坚持,苹果董事会里的那些老头子们又怎么会同意该方案通过呢?幼稚和商场大忌又如何?

乔布斯就这样开创了公司在广告里直接鄙视对手的先例(如果你在美国看电视,微软嘲笑苹果、沃尔玛嘲笑 Kroger 都是家常便饭),也开创了为科技产品举办发布会的先例。

没有人可以肯定地知道一件事情的后果会如何,特别是当这件事情违背常识时,只有内心强大的人才敢于坚持自己的判断,冒天下之大不韪,并为后果负责。

没有人天生就是内心强大的,如何让自己的内心强大更是我们一辈子需要修炼的事情。

但是无论何时,如果相信自己的判断,即使遇到再大的质疑,不妨内心强大地坚持住;如果结果不好,遭到嘲笑,亦不妨内心强大地坦然面对。

坚持己见的次数越多,面对嘲笑的次数越多,我们的内心越强大。下一次内心软弱的时候,不妨想一想年轻时哭鼻子的乔布斯: It"s ok to be laughed at; it"s also ok to be looked down upon。

只和最优秀的人一起玩儿

标题可能有些误导人,这里的玩儿不是指交朋友,而是指事业上的合作伙伴或者招聘的员工。

乔布斯说生活中最好的和一般的事物之间通常相差 2 倍。

如果你在纽约打出租,坐最好的出租车司机的车可以比坐一般的出租车司机的车节省近30%的时间;在汽车行业,最好的汽车会比一般的汽车好20%;CD播放器大概也是20%的差距。

因此生活中 2 倍的差别其实已经非常大了,但是在软件行业,还有曾经的硬件行业,最好的人才与一般的人才的差距是 50 倍,甚至是 100 倍。

乔布斯坦诚,他的成功就是建立在找到行业里最优秀的人才,一旦找到 5 个最一流的人才,这 5 个人就只想和最一流的人才一起工作,因此他们也只会招聘最一流的人才,然后公司就会形成一个只吸引最一流人才的良性循环。

其实这个理论,原通用总裁兼 CEO 杰克韦尔奇也提过,公司必须不断淘汰掉二、三流的人,否则最一流的人迟早都会离开。

追求极致,永不懈怠

乔布斯离开苹果后创办了 Next, Next 其实已经错过了个人电脑井喷的黄金时段,因此无法重现 Macintosh 的辉煌。乔布斯甚至不得不裁员 300 多人,关掉生产线,转型只做操作系统和软件。

但是,即便如此,乔布斯依然没有放弃追求极致,苹果在1996年濒临倒闭之际决定买下 Next 的操作系统NextStep,乔布斯得以重回苹果董事会,而我们现在使用的 Mac 的操作系统就是在 NextStep 基础上改良的。

Next 电脑虽然是失败的,但是没有乔布斯的追求极致,就不会有 NextStep,更不会有乔布斯的回归。

我们总是喜欢抱怨,没有大想法,没有大事情,却往往忘记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如果我们实在不知道该做什么,甚至是已经做了什么却收效甚微,也请不要放弃每时每刻地追求极致,至少要保证从我们手里出来的每一件事是尽善尽美的。

只有这样,当大想法、大事情真的来了时,我们才可能是 qualified 的。从被赶出苹果,到重回苹果,乔布斯足足等了12年,而且是从未没有按时发出 Next 电脑的12年。我们为哪怕哪件小事坚持过12年了吗?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布斯  布斯词条  极致  极致词条  做好  做好词条  工作  工作词条  
综合管理财源

 12个字拯救一家海洋馆

据说,有这么一个故事。北方的某个小城市里,一家海洋馆开张了,50元一张的门票,令那些想去参观的人望而却步。海洋馆开馆一年,简直门可罗雀。最后,急于用钱的投资商以...(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