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23日京华时报在其第13版广告版刊发了一则只有三个字的广告:轻点,疼!除此之外,全部留白。三个字孤独地霸占了整个版面,留给人无限的遐思。京华时报官方微博也卖起了关子,请大家“接力猜测”。
一、变“坏”的过程
印象中,纸媒媒体一般对广告内容的审核是非常严苛的。且不说带点“污”,就算是有一点不符合主流价值观的内容也是会立马被枪毙的。
这一次,这样玩,是不是说纸媒也走向“坏”的道路。
二、“坏”更接地气
其实其实,变“坏”是好事。坏代表着更接地气,更与受众们打成一片。
现在的网民一直是非常专业的跟风族。吐槽是大家对所有事件的一致手段。更多人是不分清红皂白的,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毕竟在网络上言论是自由的。而“坏”无疑更是导火索。
所以,当一个坏坏的事件营销,抓住受众感兴趣的点后,在中国10亿网民中形成热点传播那是分分钟的事。
于是网友们就出神段子,制造爆点,其中以下两个是经典版本:
1、《京华时报》印刷事故真相:编辑给领导打电话,今儿广告版是空的怎么办,沉默了会儿……电话那头隐约传来"轻点,疼”,挂了电话小编开始排版……
2、奥斯维辛犹太集中营一次屠杀中,一个孩子对执行的纳粹士兵曾求助到:叔叔,轻点,疼!@京华时报 用一个整版……只写了三个字……引用一个典故,表明一个态度。
最后,事情的真相是:
不得不说这是一场漂亮的营销。
三、坏,也要玩得妙
用几个字、一个整版、不留任何的注解、也没有商家LOGO标识,有无限的想像空间,却又让人摸不着头脑,是这一类案例的基本模式。
淮河晨刊
京华时报
南方都市报
传统赤裸裸的王婆卖瓜式广告展现已经不能适应当下受众群体的关注。
所以,他们把一次广告变成一次事件,通过媒体的推动,引发大众推测,形成主动传播,最终通过有效的事件闭环,来完成一次完事的营销推广。
不过,事件营销一定要玩得巧,千万不要只有事件,而是空洞的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