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95后的56个关键词

Managershare:解释下,“X”世代和“Y”世代常被称为“新世代”或“新人类”,“Z”世代因而被称为“新新人类”。

日本动画片《神的笔记本》剧照。剧中的女主角爱丽丝自称“尼特族侦探”,擅长运用网络技术,在多屏之间切换自如,是Z一代的典型代表。

世界永远只属于更新、更快、更富创造力的新生族群,而这一族群亦拥有一个亘古不变的专有名词——年轻人。

95后正在长大成人。他们是与互联网同时成长的一代人,他们的大脑经过了信息革命的改造,可以如同计算机般多线程同时作业,熟练抓取信息。他们并不介意跟人工智能做朋友,比起现实世界,他们更熟悉互联网逻辑。

95后的56个特征。

美国调研公司Sparks & Honey在2014年做出了一份关于95后的详细报告,在这篇名为《遭遇Z一代:忘掉关于千禧一代的一切》的报告中,有56条关于Z一代的特征。其中包括:

Z一代(1995—1999年出生)会以自己的方式影响家庭支出——电脑、手机、移动电视的消费比率大大增加,他们喜欢线上购买服饰、玩具、游戏、电影与化妆品;他们迫不及待想要尽早工作。

Z一代成熟,有控制力。他们决意创造不同,渴望拥有影响力。

Z一代成长于后“9·11”与经济衰退时代,看着《饥饿游戏》与《分歧者》等描述屠杀青少年的大片长大。

Z一代亲眼目睹千禧一代的挣扎。他们明白传统、保险的选择并不一定通向成功。

Z一代的教育系统将重点放在全系教育和差异化授课上。所以他们是充满合作精神的团队成员,在输赢面前人人平等。

在Z一代这里,传统的性别角色被挑战。性别角色与性别标准都越发模糊,自我认知也越来越不被性别束缚。

Z一代的成长空间更大。一方面,父母给了他们更为宽松的个人空间;另一方面,网络也带给他们更为广阔的知识世界。

Z一代少年老成地对就业状况、经济状况、恐怖主义表示担心。

在DIY与众筹概念的浇灌下长大,“创业”一词已经被带进了Z一代的DNA。他们很小便会在压力下积累职业经验,已准备好去跟千禧一代作战。(在2014年,有61%的高中生想要自己创业,而持有这种想法的大学生仅有43%。)他们时刻梦想着当自己的老板。

Z一代会在网络上寻求知识与课程,并与同学共同完成线上项目。他们将社交网络用作搜索工具,会在各种屏幕之间多线程作业:电视、手机、手提电脑、台式电脑、音乐播放器、平板、手游。

Z一代的注意力时间更短。他们的注意力持续时间为8秒钟。有研究显示,他们的大脑已经进化至能够更快速地处理信息,并且能够更加灵活地处理更大程度的心智挑战。

Z一代拥有与生俱来的抓取信息能力——他们成长在高清立体声3D与4D的技术发展之中,360度全息影像对他们来说只是寻常事一件。他们的思维是4D的。

Z一代对于现实环境不太敏感。他们基本没有方向感。

作为社交媒体原住民,比起个人资料,Z一代更在意手机的地理定位功能是否已被关闭。Z一代的聚集地是各种匿名社交网络,比如Napchat、Secret以及Whisper。他们并不想在网络上留下蛛丝马迹。

比起文字,Z一代更喜欢用表情符号。这能让他们建立属于自己的秘密语言。

Z一代喜欢快速交流。在2012年,有68%的老师认为数字工具让学生们“想得太少,写得太快”。Z一代是敏捷而灵巧的聊天对象:他们早已习惯快速给出幽默的回应和机智的评论。Z一代绝不是一丝不苟的谈话者,他们更喜欢留下遐想空间。

在传统社交媒体如Facebook或是Twitter上你是找不到Z一代踪影的。他们使用图像交流。他们的领地在Instagram和Tumblr上。

Z一代更喜欢短暂与稀少。他们更害怕掉队。时刻保持与新鲜文化对接对他们来说至关重要。

Z一代花更多时间与电脑相处。他们的社交圈是全球化的。他们更关心人类活动对于地球的影响。

Z一代更少参与各类活动。对他们来说,运动只关乎健康,电子游戏基本可以取代一切室外活动。

Z一代的男孩比女孩更胖。他们都是年纪轻轻的好厨子和美食家。与历届年轻人不同,Z一代对毒品和酒精兴趣不大。在性与食物之间,他们对食物的兴趣更大——食物成了他们的新型毒品。

在Z一代眼中,同性恋不是病,同性婚姻很正常。

这是千禧一代的自我介绍——姓名:马克·扎克伯格;出名年纪:20岁;职业:互联网企业家;代表作:Facebook。

这是Z一代的自我介绍——姓名:罗根·拉普兰特;出名年纪:16岁;职业:活动家、作家、辩手;代表作:2010年的TED演讲“成年人能从孩子身上学到什么”——观众超过三百万人次。

2014年11月6日,德国,19岁的帕特里克·汉德勒在足球游戏《2014世界杯》中以321分刷新了吉尼斯世界纪录。

60%的95后选择在社交媒体中屏蔽父母。

2014年,腾讯智酷公布了一项中国95后社交行为的分析调查。8763份有效问卷勾勒出一个95后的清晰形象:“不自私、不另类、更敢言,不从众、不跟风,喜欢竞争,渴望独立,与父母拉开距离。他们中65.4%的人使用手机上网,60%选择屏蔽父母。相对于沉默的80后,他们更愿意在网络社交中发言,并期待着他人的点赞,事件对于他们而言只有两种:经过分享的和未发生的。”

在青年研究团队“青年志”创始人张安定眼中,95后是一个不谈宏大抱负、只重视当下的群体:“如果说80后的成长隐喻是《海贼王》与‘远方的宝藏’,那么90后的成长隐喻就是《银魂》与‘当下的快乐’。深受90后热爱的漫画《银魂》的主人公银时是一名武士,生活在武士地位低下、名分被剥夺的乱世,但是他并没有拯救世界、打败谁、变得更强大等宏伟的抱负。他只满足于日常的生活,守护想要守护的人和事。”

95后比前人有着更好的物质和生活水准,所以他们更愿意守住与丰富当下。他们在建构个体小世界,实践自己向往的过程中,形成了快乐、理性、体验和消费四个关键性的行动原则:“注重消费过程中收获的快乐,并理性计算风险收益;强调自身感知和体验,在用消费满足需求的同时,不忘更现实的利益选择与妥协——他们普遍拥有提前适应社会的初老病。”

与所有的年轻人一样,95后反对权威。他们鲜有偶像,只有“喜欢的人”:信息量巨大的互联网击破了所有的“造神运动”,只留下大打努力牌的新生代明星——他们并不是什么毫无明星梦、只是陪着朋友去选秀,却因为颜值爆表、天赋秉异而注定走上明星之路的“天降偶像”,他们只是一群通过定位与努力获得自我实现的年轻人。95后把明星当作普通人来投以热爱,为他们组建大规模的粉丝工会,并在这种同龄人自发组建的群体之中表现出高度的组织性与纪律性——与他们面对成人时的自我态度截然相反。而他们所喜爱的明星也呈现全球化趋势:欧美、日韩均不在话下。他们能够通过各种渠道获得外文信息,组团翻译。

所有的年轻人都不喜欢被定义、被说教、被当作一个“现象”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与70后、80后不同的是,出生于互联网元年的95后选择在网上结盟。崔永元在父亲节发了一条微博:“问女儿现在年轻人喜欢什么,她说你上Bilibili逛一圈吧,三观都会被刷新的。设计的父亲节促膝长谈于是戛然而止。”95后不屑解释,甚至都不屑于去关注大人们怎么说——想了解我们是吗?请去我们的世界。

QQ以及QQ空间、微博、微信、陌陌、贴吧、豆瓣,都是95后熟练掌握的各项线上交流工具。他们甚至为不同的社交工具赋予不同的人群定位。

在贺华成、张衡共同完成的申万研究报告《从非主流到AB站:80、90、00后亚文化属性演替与互联网投资策略》中,95后被定义为“追求内涵表达”的一代:“95后开始全面享受高人均GDP和低人口出生率的正剪刀差成长红利。95后的成长阶段经历着中国人均GDP从5000国际元向10000国际元以及20000国际元迈进的快速增长阶段;同时95后同期人口出生率却较85后下跌27%(由2.2%跌至1.6%)。较高人均GDP支撑了他们丰富的物质与文化生活,不同于‘所见不所得’所造就的闷骚80后,‘所见即所得’、‘想要就得到’的生活培养了更为洒脱自信的95后。”

2014年12月9日,挪威奥斯陆,诺贝尔和平中心,2014年度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马拉拉的肖像被陈列在这里。17岁的马拉拉是诺奖史上最年轻的和平奖得主。

自出生起,95后就在致力建造一个新世界。

95后是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之子,他们的社交、学习、玩乐、消费、欣赏,全部在线上进行。谷歌与维基百科几乎能够回答他们的任何问题,翻译软件与语言App能够让他们轻松跃上巴别塔,将所有的语言变为属于他们自己的信息库。

95后也懒得跳出来激情昂扬、改变世界,他们从出生起就在为自己建立一个新世界。他们通过网络上的各种社区寻找志同道合者,在引起注意之前就找到小伙伴把想做的事情做到了。他们拥有如同互联网般开放的心态,不会轻易批判,也不会轻易信赖。他们只依赖观察和信息量。他们将自己和他人都视作独立个体,大型公司对他们没有吸引力。他们将会真正实现一个小而美的社会体系。

他们通过网络完成了见多识广的过程,所以他们心态开放,不以性别、年龄、地域作为认知限制——如果你懂得在信息之间快速切换、不轻易对他人做判断、尊重多过批判、计划多于空谈,那么这群不抗拒现实的筑梦者就会很欢迎你进入他们的新世界。

他们独立而老成,纯真并现实。他们不喜欢长篇大论地谈论理想抱负,做出一副与世俗对抗的姿态——他们才懒得拧巴自己去适应一个旧世界。他们信心满满。因为历史早已让这群孩子看见,世界永远只属于更新、更快、更富创造力的新生族群,而这一族群亦拥有一个亘古不变的专有名词——年轻人。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95后的56个关键词  关键词  关键词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