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谁说工薪族不能成为大收藏家?!

当拍卖市场的成交金额,动辄数以亿计占据着媒体版面时,比如近期大热的龙美术馆创始人刘益谦先生以2.8亿人民币在拍卖场上买下鸡缸杯的新闻,艺术品收藏几乎被惯性地视为是财富阶层行为。 

而作为一个工薪阶层,每月拿着不足1万的薪水,刚刚解决吃饭租房问题,或者更高一些,年薪二三十万,仍面临是否送娃出国读书的艰难抉择?甚至包括年收入百万级的,在艺术收藏的选择上,仍会望而却步:我们这点钱还不够买一张蔡国强的一厘米? 

今天我们为大家介绍分别来自美国和日本的工薪阶层收藏家,他们会告诉我们,钱确实重要,但并不意味着一切。实际上,有很多普通人都成为了令人尊重的收藏家。并且他们最初的人生经历都与艺术完全不相干,跟专业也扯不上关系。他们只是喜欢。

美国的沃格尔夫妇HerbertVogel和DorothyVogel。

HerbertVogel的父亲是一位当制衣工人的俄罗斯犹太移民。Herbert连高中都没有毕业,生前是位邮递员,1980年退休,2012年以89岁的高龄去世。DorothyVogel倒是一直读完了图书馆学硕士,职业是图书管理员,1990年退休。两人非常清寒,一直住在纽约曼哈顿的一套受“稳定租金”政策保护的单卧公寓。纽约市有45.4%的出租房受“稳定租金”政策的制约,不得大幅度涨租,以保证房客能够住得起。可想而知,住在这种房子里的,大多是受福利政策保护的中低收入阶层。Vogel夫妇一辈子就是普通劳动者,退休后拿着微薄的退休金。他们的一生共收藏近7000件艺术品,全部捐给了美国各大美术馆。如今,在美国国家美术馆西侧展馆建筑的入口处,他们的名字被永久镌刻在墙上。 

另外一位是日本的宫津大辅。

1963年,宫津大辅出生在日本东京一个非常普通的家庭里,他也从来没有接受过任何系统的艺术教育。然而在宫津大辅已有的近20年收藏历史中,靠着一个工薪族的微薄收入——共计花费了300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200多万元),收藏了300多件重要的当代艺术作品,其中不乏像草间弥生、奈良美智、田中功起、蔡国强等如今已炙手可热的顶级艺术家的作品。宫津大辅是最早购买蔡国强作品的收藏家之一。后来,世界上最著名的私人现代艺术博物馆之一古根海姆美术馆举办“蔡国强回顾展”时,还曾向宫津大辅借出藏品展览。 

从他们的经历,可以给作为普通人的我们一些收藏的建议和提示。 

1、热爱艺术。相信艺术永远与生活和自由与关,而财富和价格只是艺术品的物质价值;艺术收藏并非是富有阶层专属的享受,想要拥有一定规模的收藏品确实需要用金钱去换取,但是并不是有了钱就一定能够拥有高质量的藏品。最关键的还是靠我们去用心了解和感受艺术,用心爱艺术。 

2、选择艺术品非常简单,首先买得起,其次就是我喜欢。很多人买艺术品要看这个艺术家有什么背景、被什么样画廊代理、参加过什么重要展览……重要的还是看作品能不能触动我。 

3、不是只有已经成名成家的艺术家的作品才是好的; 

4、每一个成功艺术家都是成名前的年轻时代,需要我们去发现;现当代艺术赝品比传统艺术要少,门槛更低; 

5、选择自己时代的艺术家和艺术品,跟着这些艺术家一起成长,往往这样的收藏更能获得未来的收藏回报和成就感; 

6、收藏不等于投资。跟墙上挂满赝品和家里摆满旅游纪念品相比,一个艺术家的原作更有价值; 

7、好的艺品收藏,一定会有投资的功能,无非看个人选择是卖还是捐给美术馆做公共财产;

8、艺术跟所学专业并没有什么关系。经常看展览,去画廊、美术馆、图书馆,都是了解艺术的方式; 

9、树立自己的收藏观和艺术品味; 

10、     什么时候开始收藏都不晚,多少钱都可以开始。因为收入的缘故,至今宫津大辅还会选择那些年轻人的作品,常常不过几千人民币,比不上女人的一个包包和男人的一双鞋子。 

收藏家职业:纽约邮政人员(赫伯特·沃格尔),图书馆员(桃乐丝·沃格尔) 

收藏年限:50年 收藏数量:5000余件  

收藏偏好:极少艺术和观念艺术

撰文/金思梦 图片提供/国家美术馆(National Gallery of Art)

“我只是喜欢艺术。 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喜欢艺术,为什么热爱自然,为什么喜爱动物,甚至我也不知道我为什么爱我自己。”——赫伯特·沃格尔 

作为收藏家的赫伯特·沃格尔(Herbert Vogel)从来都不是高调的,但却因为对艺术朴实而执着的喜爱成就了他在美国艺术收藏上的传奇:邮政人员和他的妻子——一个布鲁克林的图书馆员节衣缩食、精打细算把只有一个卧室的公寓塞满了5000件作品。今年7月20日,沃格尔夫妇收藏展在罗德岛设计学校艺术博物馆开幕,两天之后,89岁的赫伯特辞世的消息就在经过国家美术馆确认之后,被美国各大艺术媒体纷纷放上了头条,向这位将绝大部分收藏捐献给国立美术馆与公众分享的工薪族收藏家及其妻子桃乐丝表达无限敬意。 

赫伯特·沃格尔1922年8月16日出生于曼哈顿,从学校毕业后去了一家制衣工厂工作。在军队短暂呆了一段时间之后,他退伍到了纽约一家邮局工作。从在大都会美术馆欣赏古典大师们的画作开始,赫伯特开始对艺术特别是当代艺术着迷。他甚至压抑不住内心对创作出这些作品的艺术家究竟是何许人也感到好奇,刻意跑到传说中艺术家最爱去休闲聚会的纽约格林威治村的“雪松吧”(Cedar Bar)寻觅他们的踪迹,与他们搭讪,同桌,充满敬畏地倾听马克·罗斯科(MarkRothko)、弗朗兹·克兰(Franz Kline)和大卫·史密斯(David Smith)聊天。“我什么都不是,只是一个邮政人员。”他曾对《泰晤士报》的记者说,“但是我尊敬这些艺术家,他们在某种程度上也尊重我。他们会聊到早上三四点,我就是那些聆听者之一。对此,我非常清楚,我从来没有问过一个问题。” 

1960年,赫伯特在伯克诺斯(Poconos)的一个度假村遇到桃乐丝·费·霍夫曼(Dorothy Faye Hoffman)。在他们刚开始约会的时候,艺术并未成为共同的话题,他们只是相约去看电影和总统大选,直到他们去华盛顿度蜜月时才去了国家美术馆,还一起上绘画课。这时,他们才马上意识到把艺术家的作品挂到家里的墙上,是一个不错的主意。 

在1962年他们结婚不久,赫伯特买了他们的第一件艺术品,一件约翰·张伯伦(John Chamberlain)创作的的小件碎金属雕塑。他购买艺术品有三个标准:不要太贵、足够小件以至于可以带着它乘坐地铁或者出租车、适合放进他们位于纽约上东区的一居室公寓。 

他们夫妇的理财计划更是让外界惊叹:主要是以赫伯特的记名支票购买作品,而桃乐丝作为图书管理员的薪水则用来生活。多年来,他们一直生活有些逼仄的小公寓里,8只宠物猫、19条鱼、20只乌龟,和无数的书籍、艺术品瓜分着有限的空间,就连衣柜都奉献给了艺术,去掉了沙发和其他家具,永远会不小心被画作绊倒。桃乐丝在1992年接受《纽约时报》的访问中告诉记者她不会将作品放进她的烤箱,“我们不打算怪诞地生活”。夫妇俩在生活上也极尽简单,外出就餐往往会选择一些街边小店或者中餐厅。自70年代起,他们就放弃了去出国旅行,仅仅是为了有更多的钱购买花在艺术上。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纽约艺术圈发展的人都熟悉这对沃格尔夫妇,常常见到他们手拉手现身纽约SOHO艺术区。

沃格尔夫妇被认为是最早收藏极少艺术和观念艺术的先驱,这一类的收藏将近有2500多件,包括的艺术家有唐纳德·贾德(Donald Judd)、索尔·勒·维特(Sol Le Witt)、卡尔·安德烈(Carl Andre)、埃德·拉斯查(Ed Ruscha)、罗伯特·曼戈尔德(Robert Mangold)、理查德德·图特(Richard Tuttle)、安迪·高兹沃斯(Andy Goldsworthy)、詹姆斯·锡耶纳James Siena、帕特·斯特尔(Pat Steir)、克里斯托·克劳德(Christo Claude)等。多年来,他们与这些在当时还鲜为人知的年轻艺术家相识,并长期收藏他们的作品追踪他们的职业发展动态。“

“你知道当你把作品卖给他们的时候,它就成为他们重要收藏的一部分。”对照相写实绘画有巨大贡献的艺术家查克?克劳斯(ChuckClose)在1992年接受《纽约日报》访谈时说。在克里斯托?克劳德成为大地艺术的标志性艺术家之前,夫妇俩就收藏了他的作品。他在1989年对《迈阿密先驱报》说:“他们从一开始就充满热情地收藏某些艺术家作品,在画廊和批评家对他们感兴趣之前。”但是,恰恰也因为他们凭借与艺术家的私交甚笃,常常绕过画廊直接从艺术家手上购买作品,也成为被业界诟病之处。

尽管沃格尔夫妇在经济最为窘迫的时期甚至为了购买艺术品在工作之余还帮邻居照顾猫咪,但他们从来不谈论自己在艺术品收藏上的花费,在1992年与国家美术馆(National Gallery of Art)的接洽之前,他们从未出售过任何一件作品。是的,在那一年,他们将在30年间收藏的大部分作品——有2000多件,捐赠给了华盛顿的国家美术馆。以至于美术馆方面出动了最大尺寸的搬运车才能将这些藏品运达目的地。

在那里,美国首席大法官威廉·H·伦奎斯特(William H. Rehnquist)和大卫·洛克菲勒(David Rockefeller)接待了他们。除此之外,美术馆方面也出资购买了少量作品。正是这次惊人之举,让沃格尔夫妇一时成了名人。在邮局最高工资只有税前23,000美元的Vogel告诉美联社记者,他和他的妻子能够很容易就变成百万富翁,“但是我们从来不有考虑过这个方面”,他说。他也说也不清楚为什么会喜爱这些艺术品胜过一切,还要在收藏时自己寻找的东西到底是什么。“我只是喜欢艺术。”赫伯特说道,“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喜欢艺术,为什么热爱自然,为什么喜爱动物,甚至我也不知道我为什么爱我自己。”

在这之后,他们又在接下来的20年里购买了更多艺术品。正是这样持续性的举动,沃格尔夫妇成为了“如何凭借工薪族收入建构博物馆收藏”的真实范本。2008年,日本导演佐佐木惠(Megumi Sasaki)制作了一部关于长达60分钟的纪录片《赫伯特&桃乐丝》。在影片中,佐佐木将镜头对准了赫伯特在见到喜欢的艺术品时似乎能发光的眼睛。同年,国家美术馆宣布了将他们的作品捐赠给美国50个州的美术馆的计划,而在国家美术馆西侧展馆建筑的入口处,他们的名字被永久镌刻在墙上。 

收藏家职业:东京产品推广经理宫津大辅

收藏年限:20年 收藏数量:300余件 

收藏偏好:当代艺术

“我是个囊中羞涩的收藏家,所以我大多数藏品的购买价格都在10万日元左右(约合人民币6000元)。”——宫津大辅 

1963 年,宫津大辅出生在日本东京一个非常普通的家庭里,他也从来没有接受过任何系统的艺术教育。然而在宫津大辅已有的近20 年收藏历史中,他共计花费了3000 万日元(约合人民币200 多万元),收藏了300 多件重要的当代艺术作品,其中不少作品甚至被世界顶级的美术馆借去办展。尽管投资不高,宫津大辅的藏品名单上却星光熠熠:草间弥生、奈良美智、奥拉维尔· 埃利亚松(Olafur Eliasson)、蔡国强、田中功起、森山大道、保罗·麦卡锡(Paul McCarthy)……颇具慧眼的宫津大辅都是在这些艺术大师籍籍无名或初出茅庐之时就开始关注和收藏他们的作品,当然,那时价格还不高。 

“蔡国强在东京生活了15年,我们在一些场合见过面,当时他还非常年轻,但他所进行的创作是其他人都没有涉猎的。我觉得非常有趣就收藏了。”现在,蔡国强已经是国际顶级的当代艺术家了,特别是在担任了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开闭幕式的核心创意成员及视觉特效艺术总设计后,他的名气大升,作品常常拍出千万级别的价格。 

尽管宫津大辅所收藏的艺术品价格到现在已经不知涨了多少倍,但他告诉大家:“我最为自豪的事情就是我从来没有出售过我的藏品。”宫津大辅说,他主要的收入是自己在东京一家通信科技公司做产品推广经理的工资,有时候他也会出书赚一些版税并通过教学和策展赚取收入。 

“我不可能去拍卖场上寻找艺术品,那太贵了,我的艺术品100% 都是从画廊购买的。我也没有钱请顾问去帮我参谋,我只能自己去逛美术馆和画廊,自己了解艺术家,自己去发现好的艺术品。”但是在宫津大辅看来,这是非常有趣的事情。 

宫津大辅曾将自己的收藏心得结集成书,先后出版了《如何买现代艺术》和《用零花钱购买艺术品》,日本经典艺术大师草间弥生为他的书撰写了序言。宫津大辅说,自己的收藏原则一直都是只关注与自己同时代的年轻艺术家,因为古董和已经成名艺术家的作品,并不是"穷人"能够涉猎的。在他看来,即使是同一位艺术家的作品,绘画作品一般相对会更受人关注,价格会比较高,而一些新媒体作品和装置作品的价格则会更为平易近人一些。

一项被宫津大辅视为“人生最大收藏”的“艺术品”正在进行当中。他将其称为“梦想之屋”计划,他将他与太太居住的房屋建筑设计和内部装潢作为一个艺术项目,邀请众多艺术家朋友和他共同完成,比如由草间弥生设计镜框、请奈良美智绘制门扇、岛袋道浩和郑然斗一起手绘墙纸……“我希望和艺术生活在一起。” 

如今他的“梦想之屋”已是艺术爱好者来到东京必定拜访景点,由法国艺术家多明妮柯(Dominique Gonzalez-Foerster)担纲设计粉红色与蓝色的建筑主体外观。十几年来,陆续加入的还有岛袋道浩的庭园设计和浴室墙面、郑然斗的壁纸、筱田太郎的书架、草间弥生的全身镜、杨俊的灯笼、Surasi Kusolwong的椅子、Peter Pommerer的壁画等十多位艺术家的量身创作。

宫津大辅说,这是他最大的梦想。未来,宫津大辅希望能够把自己的全部收藏,当然也包括“梦想之屋”,捐赠给爱护自己收藏品的美术馆。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工薪族  工薪族词条  收藏家  收藏家词条  成为  成为词条  不能  不能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