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尔姆斯在其位于埃德蒙顿附近的办公室里。他已经被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微软、奥普拉·温弗雷、dazzlesmile公司还有很多很多公司及个人起诉。不过他从未因犯罪行为而受罚。(格兰特·哈德供图) 若你想了解杰西·威尔姆斯在人生的巅峰时刻是一副什么样子——他的财富、他的生活方式、他不可一世地昂首阔步的时候给人带来的感觉,那么2010年11月12日的周末便是一个最佳的开始。周五下午,着一身光鲜闪亮的紫罗兰色衬衫,威尔姆斯带上半打朋友,乘上一架停在雾气中的埃德蒙顿机场里的私人飞机,飞往拉斯维加斯。 途中,威尔姆斯打开了一瓶唐·培里侬香槟,传给机上的每一个人,这样的话每人都能来上一大口。然后好戏来了:男人这边——杰克·丹尼威士忌;女人那边——有三个长腿黑发女郎加一个凹凸有致的棕发女郎——勾兑上红牛的斯米尔诺夫伏特加。开喝不久,威尔姆斯的衬衫就被脱了下来,往常此类狂欢出现的时候基本如此。 在拉斯维加斯降落之后,这一大帮子人就进了一辆银色加长豪华轿车,驶往Encore:8000美元一晚,5829平方英尺的复式套房——哈里王子的最爱。接下来的两天里,直至周一早晨飞回埃德蒙顿,威尔姆斯和这一大帮子人就在夜店的桌子上跳舞,在蒂芙尼商店里一掷千金,开飞车,看亚瑟小子的演唱会。 当然,对于像威尔姆斯这种年轻气盛的商业大亨来说,在拉斯维加斯度过一个流光溢彩的周末简直不值一提。在这些天里,威尔姆斯大半时间都在大肆庆祝——在花花公子大厦上豪饮,驾驶F1赛车——而这一切都有着绝佳的理由。只有22岁,连高中学历都没有拿到的威尔姆斯却成为了身价亿万的电子商务巨头,在网络仓储、健康保护、数据服务等等方面皆有扎根。 他的公司Just Think Media在网络商业方面获得的成功也许是前无古人的:2009年,只有20名员工的公司却能创造1亿美元的利润。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能在这个年纪就做到如此业绩的企业家只怕是凤毛麟角,即便是早慧的商业天才马克·扎克伯格都赶不上:2006年他22岁的时候,Facebook的盈利只有区区4800万美元。在拉斯维加斯霓虹灯的映衬之下,他的眼神依然刚毅而坚定,威尔姆斯正如一个已经取得胜利的贵族一样,正在朝着下一个更大的胜利进发。 不过,尽管这场旅行以威廉姆斯的标准视之不过是日常之举,熟悉他处境的人都会为他现在还能承受这一切而感到惊讶,即便他和他的朋友还摆着一副高傲自大的pose;在两个人的照相机里都留下自己挥洒纸币的形象。威尔姆斯知道,他现在正经受着来自联邦贸易委员会旷日持久的一场调查,这个调查将会决定,目前红得发紫的他到底是不是互联网发展史上最糟糕的掮客。 2011年5月,调查了威尔姆斯汇往塞浦路斯和英国的现金流整整一年半之后,联邦贸易委员会就他罄竹难书的罪名提起诉讼。Just Think Media的网络欺诈,就犹如在每一个在线输入自己信用卡账号的人的心中插入一把象征恐惧的冰锥:起诉书中称,2007年至2011年间,威尔姆斯用一些手段,劝诱客户注册“0风险的”产品,之后用一些冗长的协议书掩人耳目,让客户麻痹大意,不断收取某些费用,最后从他们手中一共骗走4670万美金。几个月下来,威尔姆斯的公司就可以用这种方式骗取一个客户几百美金,至于那些被威尔姆斯诱捕进来的客户,若要把这些乱七八糟的债务处理掉,过程则会相当曲折,以至于很多客户只好把旧信用卡停用,然后开张新卡。 若你在过去的6年内用过互联网,那么光标就常常会停留在威尔姆斯的网站广告上,总时长会大大超出你的预想。他的广告和大部分欺诈广告的体裁基本一致:用一些托辞,比如一张上面有着英俊新闻播报员的照片,旁边配着:一行文字,比如说“令人震惊的节食方法”;一个完美到虚假的故事,比如说“一天赚629美元的家庭主妇”;一个文字链,比如说奇迹般的洁牙产品或者政府福利“漏洞”;其中最臭名昭著的还是,一个吸引眼球的动画,比如说消失掉的“大肚子”,旁边有着一个链接,上面说:若你能玩“一个老游戏”,就能获得跟他一样的效果。(线索:这个“游戏”需要填写16位数字还有一个到期日期)。 不管是大的小的网站,从最不起眼的的消息板到最显眼的新闻链接,这样的广告已经出现好多年了——如此之长,以至于大部分人都将其视作互联网上雷打不动的一块了。因为他们兜售的这些家中工作计划和用芒果作原料的清肠剂实在太过可疑,推销这些东西的公司从未赚过大钱。 不过威尔姆斯却在同龄人还在推销橄榄园(某连锁意式餐饮店,中国内地只有北京有分店——译注)的速食意面碗的时候,用同样的渠道捕获400万只客户,赚取将近5亿的销售收入。“他们不过是在做着相同事情的不同人罢了,”哈佛商学院教授,网络销售欺诈专家本·埃德尔曼这么告诉我,“不过威尔姆斯的规模要比同行们大的太多,就几乎是和行内其他对手的总和一样大——也许是最大的。” 因此,单单只是控告威尔姆斯网络欺诈这一点之于他就是极大的打击;他的成就实在太让人讶异,甚至对手也为之而叹服。“杰西将一个无形的世界级大公司运作得井井有条,”向威尔姆斯提起诉讼的一个律师对我说,“他的天才之处在于,他能够让公司的每个部分都变得有用,并且让它看上去是一个合法的企业。” 曾经是他同学的人还没从高中毕业的时候,威尔姆斯已经将eDirect做成了微软最大的分销商。 现年26岁,已经得到又失去不计其数的财产的杰西·威尔姆斯,变成了电子商务中凶残景象的符号。若互联网在大部分程度上依然是一片荒野,由于过分广袤而基本处于无政府状态,那么威尔姆斯就是其中售卖假蛇油的家伙,语速很快,风尘仆仆,滔滔不绝地公开鼓动那些对数字世界毫不知情的消费者。当然,几乎没人会认为他们打开浏览器的时候会踏入一片充满诚信和正义的沃土——不过,即便互联网在我们的生活中越来越流行,它还是几乎不受管辖。 联邦贸易委员会这样的管理机构陷入人手不足的僵局;法院不大愿意惩罚违规者;而最糟糕的还在于:即便是在我们认知中会对网络进行管理的大型企业们——Google、雅虎、微软——最终都会变成网络欺诈者们玩弄我们的平台。若要理解威廉姆斯的成功,那么就必须理解互联网商业中不堪一击的软肋之处,以及这些软肋对在网上进行支付的人所造成的危害。那么问题来了:他怎么做到这些的呢? 当我们使用“骗子”(con artist)这个称谓的时候,我们通常会将重点放在第一个词(con)上而忘却了第二个词(artist)的指代意义。而将两个词联系起来解释,则会知道:骗子是用高明的技术来诈骗他人的。不管你是否认为威廉姆斯能够忝列诈骗名人之一,毫无疑问,他是大师一般的存在——网络神童。当他获得与失去第一桶金的时候,威尔姆斯还只是愣头青,但这段经历却教给他一些很重要的东西:在互联网上什么才能做到一击必杀。 甚至早在孩提时期,威尔姆斯就已有了一点商业天赋。(这个地方比较适合提起一件事情:尽管威尔姆斯先前在电话里已经说他很‘高兴’接受我的采访,不过之后又通过律师拒绝了采访请求——尽管他还是通过电子邮件回答了一些无关其事业的问题。他还让我采访他妈妈琳达。) 生于1987年4月的威尔姆斯长在偏远的阿尔伯塔,家中本身就有创业的基因:父亲戴夫运作着一家焊接设备公司;一度做过蛋糕裱花师的母亲则将收入管理的井井有条,用这些钱在暗地里开办了一家“小企业”。三四岁的时候,只要他妈妈带他去杂货店,他就会求妈妈为他解说结账的每一个程序。一年之后,当他已经可以送报的时候,他将自己的收入都用来买商业书籍,在字里行间寻找着例如巴菲特还有韦尔奇这样的商业巨擘成功的秘诀。 90年代早期,在他家搬到埃德蒙顿郊区的谢尔伍德公园之后,威尔姆斯就花上一整天呆在后院里,建造由水池和管线构成的复杂水道系统。“某种程度上,他在创造自己的东西,”琳达·威尔姆斯回忆道,“他不是一个阴沉沉的孩子,只是这些东西很容易让他高兴而已。” 在学校里,威尔姆斯成绩不错,不过他只花了一半的时间用于学习。威尔姆斯的同学们都将他描述为一个朋友很少,常常讲些奇怪笑话的家伙:“杰西不大合群,在班上就像个书呆子似的小丑一般,”同学中有一个人告诉我,“他虽然不是常常跟老师对着干的家伙,但是也算不得模范学生。” 2003年,威尔姆斯16岁的时候, 第一次寻找到了正式意义上的商业机遇。他发现,若自己手上有有一张足够便宜的光碟,例如Office办公套件,那么他就可以将它挂在比如说像易趣这样的论坛上出售。随着倒卖光碟的生意越来越好,他决定创立一个覆盖面广的光盘网店,这就是日后的eDirect软件网。不久以后,威尔姆斯就完完全全地对学校失去了兴趣,用他妈妈的话说就是:“创业精神取代了学习精神。”他的成绩一落千丈。 高三开始之前,威尔姆斯经常让他妈妈接他回家吃饭,这样就有更多时间投入到eDirect的运营之中。最后,他和妈妈达成了一个条件:“如果我继续这么做,那么一整天下来大家都会不得安宁,”琳达·威尔姆斯告诉我,“于是我们达成协议:若他能够在限定时间内赚到符合要求的钱数,那么就可以不去上学了;若没有的话,下个学期就得把所有的课程给尽数补上。” 不过威尔姆斯在完成盈利要求上全然不可能有问题。不久以后,他雇佣了12个左右的员工,并且租用了一间办公室开公司。当曾经是他同学的那些人还没从高中毕业的时候,威尔姆斯就已经将eDirect打造成了微软最大的几个网络分销商之一。 由于他在商业方面的天才表现,他也在谢尔伍德公园周边赚足了名气;那些在学校里嘲笑他的家伙,不久之后就突然看到他驾着自己28万美金的黑色兰博基尼Murciélago在城里四处招摇。(现在威尔姆斯在拉斯维加斯的车库里还放着一辆亮黄色的兰博基尼,每一次去拉斯维加斯都要开开。) 威尔姆斯在eDirect上获得的成功,从表面上来看,是奇迹般的商业天赋所带来的成果。不过问题在于,他过人的天才被用在商业市场中见不得光的地方——这也就是为什么18岁时候,威尔姆斯成为了微软的诉讼对象:微软以他大量非法售卖“假冒、篡改、违法的”微软软件为罪名起诉他。 你也许会奇怪,一个小毛头是怎么做到这样的呢?当威尔姆斯运作eDirect的时候,他将过程一步一步进行:开始时候,他会找到一个不太贵的软件,在网上销售,得到20或30美元的利润。不过,若他想把生意做大的时候,就需要一个比较稳定的货源了。通过某些手段,一段时间内他就雇到了学校里的熟人,为他处理客服以及网页设计一块的内容。 威尔姆斯由此开始,拿到了更多与Windows相关的软件——有一些是和戴尔电脑捆绑销售的,还有一些是来自某些见不得光的出处。“这就是个灰色地带,”eDirect的前雇员这么告诉我,“我们的工作基本上就是让人知道,这些软件是可以用的。” 随着eDirect的扩展,越来越多的顾客对这些假软件牢骚满腹。“在这地方工作实在是太无趣了,因为我的工作就是让顾客明白我们卖的软件都是好东西;不过一会儿之后,你又不得不对他撒谎。”那个前雇员继续对我说,“我最终辞职的原因还是在于,那些Office软件又寄回到我们手上,盒子上面粘着的标签说明这东西已经通过一遍认证了。我说,这就是明目张胆的盗版行为,但杰西坚称:‘不,不是!’” 2006年5月,因eDirect售卖的软件收获极多恶评,并且微软已经再三重申,命令eDirect停止售卖盗版软件之后,eDirect依然故我的情况下,微软最终对他启动了诉讼。当进入诉讼程序后,eDirect的盗版行为让微软一方见多识广的反盗版律师都大为震惊。“通常那些售卖盗版软件的人,行事都相当小心翼翼、偷偷摸摸,”微软一方在该起案件中的律师团团长斯科特·韦斯顿说,“而杰西则反其道而行之。他从一开始就大大方方,尽可能多、尽可能快地捞钱,对顾客一点也不关心,对后果一点都不在意。” Google、雅虎还有微软花了很大代价来维持用户对他们产品的信心,所以他们肯定不会去冒险同可能有潜在违法行为的分销商做生意。这句话对吗?好吧,你又错了。 这场跟一个普通小青年打的简单官司最后变得比预期复杂的多得多。当微软通过法律途径获取了威尔姆斯的PayPal账号之后,律师认为他们只会在里面发现几千美金。结果这个账户里有高达20万美金的存款。和上述情况类似,微软当初也只认为eDirect手里只有数目有限的软件。“在这类案子中,大部分情况下他们会有几千份软件,”韦斯顿解释道。 与预期正好相反,根据当年的法律卷宗,当局从威尔姆斯自己的仓库和遍布全国的海关仓库里发现了一共六万六千份有问题的微软软件,这些海关仓库的范围一直从加利福尼亚到纽约。更神奇的还在于,威尔姆斯都是从一手渠道拿到这些软件的:这些软件原来都是约旦政府为本国教育而购入的,威尔姆斯从某些神秘渠道搞到了这些软件。 这起诉讼将威尔姆斯由内到外洗刷的分文不剩。他违背了父母“随他们去”的意愿,采取了强硬的否认态度,声称没有做出违反法律的行为。威尔姆斯最终被处以一个未指定的六位数罚款,将他两辆兰博基尼和一辆道奇蝰蛇罚没,并且今后不得再次售卖微软的产品。(eDirect代理的另两款软件Filemaker Pro还有诺顿杀毒的母公司也提起诉讼,判决与微软的大致相同。) 这就是他第一桶金得到和失去的过程。然而,在这场诉讼尚未尘埃落定之前,威尔姆斯攫取第二桶金的一个更大的、更具欺骗性的计划已经准备上路。 威尔姆斯经营的众多商业中的一项是售卖茶叶。开始运营新商业计划的的时候,他关闭了一些在产品介绍或支付方式(或者两者兼具)上存在欺诈行为的网站。 在进入第二桶金的赚取之前,停下来一会儿是有意义的。所以,我们现在可以探寻一下现时用来进行网络监视的工具——尤其是一个最基础的工具,一个通常让人感到迷惑的、大部分时间是体面的、有的时候则全然是欺诈的东西:联盟营销。 当然,自互联网出现开始,互联网骗子就如影随形——由依靠几个世纪以来流传下来的骗术到依靠互联网技术扫过他人的互联网账户。不过,既然互联网已经从一个在千禧年后期成长起来的后进事物到现今已然成为美国人生活中必不可缺的部分,那么大多数人就会对那些我们曾经落入的网络监视陷阱很熟悉了。 除了那些在过去十年内已经有在网络荒原中迷失过的人外,几乎没有人会把钱电汇给号称自己是“尼日利亚王子”或者是以类似“Horatio Hugemember”为名字劝诱大家购买伟哥的人。我们知道在eBay上购物的潜在陷阱,也会警惕那些由身份偷窃者带来的身份泄露威胁。简而言之,我们已经对在网络上泄露自己的个人信息这一点十分谨慎了。 我们大多数人已经相当地意识到:网络监视在大多数我们会信任的网站里都时有出现。经常出现的情况就是,网络监视将购买该项服务的广告投放到用户的Google、雅虎或者微软必应搜索结果的靠前位置(之后还会更多)。但也许最不受推荐的——基本上也是最有害的——网络诈欺形式,是所谓的营销联盟,其实质就是网络上挨家挨户走访的推销员:独立操作员向受信任的网站买下广告位,之后将用户对这些广告位的点击转移到客户推销的产品上,以此换取所推销产品曝光度的增加。 理论上来说,营销联盟为那些传统商业领域的公司提供了极大便利。若你是一个小工厂主,希望将自己的一款补充肌肉增强产品推向市场,但你又没有足够的资金来运作一般意义上的网络营销,那么营销联盟能助你一臂之力并且成本几乎为0:在产品售卖出去之后才会收取抽成。这是它的积极一面。 营销联盟的消极一面便是其高的惊人的欺诈率。因为营销联盟要用自己的资金投放广告来推广这些产品,他们就有了欺诈消费者、以此收回投资的强烈愿望。若你曾经点开过一个广告或者是所谓的“赞助链接”,主题是,比如说,一个卓有成效的减肥计划,之后就会将你导向一个假新闻(或者用行话来说,“farticle”),里面充满了可疑的科研成果还有持续不断的“0风险”购物宣传,恳求你买下这个商品,之后同情心就占据了主导:此时你已经陷入了营销联盟设下的陷阱。 “营销联盟是由最具有创造力的一群人构建起来的东西,因为你可以同时召集5000人来为同一个产品做推销,并且他们都想方设法地尝试着获取利润,”营销联盟策略专家吉姆·利利格告诉我,“因此,当然这种营销手段会让人做事罔顾道德底线。某些人为了赚钱,会不择手段。” 在整个网络上,营销联盟形式的广告犹如雨后春笋一般爆发性增长;几乎每一个高点击量的网站,从福克斯新闻网到ESPN.com,都有至少一个该种形式的广告。并且,即便这些公司常常声称他们一直在清理导向潜在网络监视的营销联盟广告链接,网民们还是能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找到与其完全相反的证据。 比如说,2009年,MSNBC.com发布了一个故事,提醒人们注意虚假广告的爆发,体现了其副总裁宣称对“虚假”广告的零容忍——即便如此,当我2012年采访营销联盟和互联网欺诈专家佩斯·拉丁的时候,他还是向我指出依然盛行于MSNBC.com的这些特殊广告。 “这里就有:拉斯维加斯的著名医生发现了一个对付平坦腹部的简单方法,”拉丁在随便一个MSNBC.com的网页里浏览,将这些东西指给我看。“我点进去,就导向一个虚假新闻网站。里面有一条赞助链接,标题为‘内华达的妈咪发布了全免费的脸部整形秘密,医生很生气’,这个链接又导向虚假博客。 虚假博主写道:‘妈咪比注射保妥适(一种肉毒杆菌制剂,主要用于瘦脸、除皱——译注)的医生更聪明,只需4美元,6个疗程的时间,就能获得一张没有皱纹的脸蛋。’这是完全虚假的宣传,明显就不是真的。”联邦贸易委员会要求这样的网站将自己标记为‘广告信息’,但网站主基本都用迷惑性极高的小号淡色字体将这种信息标注出来,打个擦边球。 显然,杰西·威尔姆斯只是依靠营销产品售卖抽成挣钱的数千人之中的一个。然而,在我对营销联盟的报道之中,他是唯一一个让我想用“业内传奇”而非一般意义上的“营销天才”来描述的人——一个身家5亿美元的家伙。 微软摧毁了他的公司之后,威尔姆斯从总结失败经历之中,得到了有价值的一课。这一课的内容并不是他做错了什么,而是他做对了什么 :他从中知道,一个人可以依靠售卖1000英里以外的产品赚取数不清的钱财,而你却不用去接触这些产品。 在eDirect,威尔姆斯挣得的最大一笔财富是在他开始“直发购物”之后随之而来的——也即,租下偏远地区的仓库,将他看都没看过的订购货物送去那里之后进行派送。eDirect的盈利模式只有一个问题:并非所有他售出的软件都在严格意义上属于他。若通过将除了市场部和财务部的所有部门外包给他人,直发自己的产品,那么潜在的盈收将会十分丰厚。 所以,问题就在于:他能卖什么?根据《加拿大商业杂志》上一篇由乔·卡斯塔尔多写作的文章来看,威尔姆斯在成堆的互联网搜索及广告数据中悉心钻研。最终找到的结果是减肥产品。他将注意力特别放在中国的乌龙茶上,它被那些发了狂想要减肥的家伙奉为圭臬。 用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注册完商标之后,威尔姆斯将网站重新命名成Just Think Media,将茶产品外包给一个“白标”公司——将产品生产出来,然后在其上加上他人的商标——之后就开卖了。在微软彻底清算完威尔姆斯之前,威尔姆斯就已经在2007年2月份,开始在一个分类网站上推销自己的乌龙茶了。 说的婉转些,这些网站都含有非常明显的大量欺诈信息。他投放的网站中最明显的一个,dietwards.org,将自己伪装成一个营养学家还有医生的行业组织网站,还有一个“身价极高的好莱坞个人教练”,将威尔姆斯的茶产品在一场于斯台普斯中心举行的仪式上尊为“本年度减肥产品”,而这些没有一个是真的。 威尔姆斯投放的营销联盟网站中另一个比较明显的,oprahsdietsecret.com,将“奥普拉脱口秀冠名”这些字样放在弹窗里面,并在弹窗内将这位脱口秀明星和威尔普斯的茶P到一起,从而造出一种她在为威尔普斯的茶做宣传的假象(奥普拉根本没有冠名这个东西,因此她之后起诉了威尔姆斯和其他的广告商)其他一些网站甚至将一个英俊的亚洲男人特写照片放在首页,用大标题标出“从杰西·威尔姆斯桌上发现的减肥教练和健康导师。” 让事情变得更糟的是,指控称,威尔姆斯照抄了奥库玛营养食品的大部分网页设计,而奥库玛公司拥有对乌龙茶这个名字的专利(奥库玛公司起诉了威尔姆斯,而后达成了庭外和解。)时机成熟之后,威尔姆斯就把自己的产品名字称为“武夷”,并用所谓的“科学事实”、更多“看得见”的营销,还有客户的“使用体验”——其中一些人描述的使用经历,持续时长甚至早于公司开始运作的时间。 女子布鲁克·巴斯发现自己的名字和减肥前后的对比照片被用作武夷茶的宣传照片——而这个茶她听都没听过。她对20/20(一档美国新闻杂志节目,1978年6月6日于美国哥伦比亚广播首播,关注人们感兴趣的话题。——译注)说,当她提出抱怨的时候,威尔姆斯向其支付了1000美元以换取继续使用照片的权限。(威尔姆斯的律师声称,这些使用体验都是有实实在在的顾客作支撑的,科学成果也都来自“有名望的专家”) 即便有这么多的可疑之处——或者用“正因为”更合适些,武夷茶依然获得了极大成功,为威尔姆斯下一步的商业计划提供了一个模板。当他的茶叶生意到了巅峰,并且有所下降的时候,威尔姆斯很快就推出了新产品线——结肠清洁剂、牙齿美白工具,阿萨依浆果营养品:Oz博士在电视上说,该浆果能够有效延缓衰老之后,该产品的销售便立刻呈现爆炸式增长。 归根结底,Just Think Media的网站上专门为了售卖这些产品而设立的网页,高度贯彻了威尔姆斯欺诈方法的加强版本:虚假的科学事实;知名人物(比如说Rachael Ray)、事物(ABC电视网)的宣传;难以置信的“亲身体验”;打消不信任念头的巧妙处理(“你绝对不用担心自己会在姐妹的婚礼上变成那个‘肥猪女伴娘’!”);“铁壁一般的”保证说明:“试用”该产品完全“没有风险”。 不用说,除了威尔姆斯这个超前的销售策略,别的策略没有一个能够以数百万美元的销售金额成为一代经典。但这不过是开始。威尔姆斯真正的天才还在于:微微调整现有的销售计划,让本来略有盈余、不温不火的商品变成风靡一时的爆款。 威尔姆斯的新商业计划最开始一段的红火要归功于两大理由。一是他抢占了营销联盟策略的先机,用营销联盟来帮助自己推销商品。威尔姆斯肯定知道,在网络上他既不是唯一一个想要卖减肥产品的人,也不是唯一一个运用分销商来替自己做推销的人。不过,有没有一家公司能够从这纷繁的乱象中脱颖而出呢?威尔姆斯打破僵局的方法很有技巧:上市的每一种商品不止对应一个,而是一打商标。 当竞争对手还在使用单个“阿卡林浆果”商标的时候,威尔姆斯用眼花缭乱的商标横扫整个市场,而大部分商标多半都指向同一个商品。比如说,威尔姆斯将阿卡林浆果片的商标定为 AcaiBurn, Ultra AcaiBurn, Extreme AcaiBurn, AcaiSlim Detox, AcaiEdge Max,还有很多,不计其数。这就是他创造性地使用分销联盟的一大创举:正因为他有不计其数的商标,他就可以将任何一个商标抛给一个分销商,称这个是“独家”商标——每个商标都有自己的特殊设计,针对网络上不同层次的消费群体,这让分销商不遗余力地推销这款商品。为了让消费者们有捡了便宜的感觉,威尔姆斯大方地推行优惠制度:报价80美元的产品在实际售卖中会略便宜一些。 突然之间,分销商就开始运转起来,将客户源源不断地输入威尔姆斯的网站,和威尔姆斯推销的步调完美贴合,而更为狡猾的战术还在于:他开账单的方法。为了在发给分销商如此大手笔的优惠酬劳的前提下依然保持盈利,威尔姆斯必须确保每一单销售都尽量对应一张信用卡。 联邦贸易委员会指控称,在他“免费试用”的许诺下,威尔姆斯将各类收费项目的条件和概念用极小的字体打出来:每种产品14天的试用期过后,消费者就会自动成为一月一次的订购对象,每月最高80美金。大多数消费者们在收到信用卡付费通知,或者是收到自己根本没有订购的产品之前,都没有意识到这一切的发生,而意识到的时候,早就为时已晚了。 对于这些不大高兴的消费者们来说,第一单产品的付款只不过是为漫长而艰难的挨刀过程宣告开始罢了。2012年秋天的一天,我在联邦贸易委员会位于西雅图的办公室里花了一下午,查看了该组织对威尔姆斯几码厚的监控材料。我查看这些资料的每一个小时都让我心有戚戚,想要把信用卡给立即注销,彻底变回原始社会,以物易物,用根茎蔬菜进行交易的那个时候。 除此之外,对于那些深受威尔姆斯所售假冒伪劣产品之苦的消费者们(举个例子,一个使用了结肠清洁剂的女人称这东西让她直肠出血。),联邦贸易委员会的调查让他们明白,威尔姆斯是怎样让消费者们东奔西走,才能取消订购或者拿到退款。 除了极少的特例以外,威尔姆斯的“免费试用”通常都和一个隐藏附件,例如“傻瓜减肥电子书”或者一个俱乐部会员资格相绑定,而据调查称,这些附件每个月都要出一次钱。为了弄明白究竟这些费用到底是用来做什么的,需要花上好些精力。 在一个较为典型的申诉中,一个申请了AcaiBurn的消费者发现自己的银行账单上多了8项支出记录,而接收人姓名多半是乱码,比如说VHACCESS还有ezykit;家住埃德蒙顿的消费者坎迪斯·罗扎克申请试用以后,短短的几个月内,信用卡上就以这种方式被划走了731美元。 雪上加霜的是,威尔姆斯每一次收费的数额都是不定的——7.22,2.97,3.34,而这就让收费看上去像是合法的。据联邦调查委员会透露,因为消费者们不是认为这些收费是合法的,就是对这些异常情况不够上心,这些毫无规律可循的匿名收费便成为了威尔姆斯最赚钱的一大法宝。而这种收费在某些消费者的信用卡上,一月月周而复始。 但即便消费者最终成功地发现了这些每月付款的项目,把这些收费给取消掉还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据联邦贸易委员会对他的诉讼称,威尔姆斯还有他的员工为每一个项目都建立了不同的电话,意在迷惑消费者,减缓他们维护自身权利的进度。 当客户成功地拨通了一个电话并要求“取消一切订购服务”的时候,电话那端的客服们就会大玩文字游戏,“好的,我可以帮你取消掉Acai的87.62美元。”若消费者们要求把别的项目都给取消掉,客服人员就会告诉他们还要再拨另一个电话——即便这个电话最终还是打到这个呼叫中心,接电话的还是同一个客服人员。 (威尔姆斯的律师声称,公司极少接到客户投诉,不过也会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呼叫中心,“用所有可用的条款来保证我们对客户的承诺。”)而收退款的过程还更加麻烦,需要经历十分繁琐的程序,某些地方还会拒绝受理。对于客户来说,想要拿到他们的钱,比较可靠的方法还是向信用卡公司申请账单复议或者向商业改善局提交报告。 时间过去,威尔姆斯追求新爆点的的胃口变得越来越大。比如说,2009年夏天,位于犹他州的公司dazzlesmile——以几名牙医研制的美白牙片为主营业务——开始一直收到不大对劲的投诉信息。 “人们开始给我这里打电话,说‘我不要这个——我要把这支笔退给你们,’”dazzlesmile的CEO罗格·李费佛说道,“我们那个时候一头雾水,回答道‘你在说什么?一根笔?’”不久以后,愤怒的消费者们就给这家公司寄来数百支带着dazzlesmile商标的洁牙笔,有些人还因这些自燃的洁牙笔而投诉他们,所有这些假冒伪劣产品都出自中国的廉价工厂。李费佛顺藤摸瓜,追踪到了威尔姆斯,那个时候他正在用分销网络大肆推销这种洁牙笔。 “这就是彻彻底底的欺世盗名!”李费佛告诉我,“他们仿造了我们的商品,盗用了我们的网页,还将所有的客服信息都指向我们这里!”在威尔姆斯销售的巅峰期,dazzlesmile平均每天要接到1000个电话,要求退一样他们根本不卖的商品。 当消费者在盛怒之下,直接将dazzlesmile这个品牌从在线小广告的行列里拉黑之后,李费佛自己的销售立马降到了0。dazzlesmile在2009年11月份起诉了威尔姆斯,以一笔赔款,达成庭外和解而结束。 不管你怎么评价威尔姆斯的商业道德,没有一个人能够对他的成就提出任何异议。2007年以后,威尔姆斯有大笔大笔的钱入账,整个公司的盈利最高点在2009年。他打算趁着公司效益最好的时候爽一把。 格兰德·哈特 威尔姆斯的生活状况随着其本身经济状况的变化起起落落。尽管他从来没有在学校里怎么有过人气,有一个熟人告诉我,每当他的减肥产品销售网站达到一个新高度,他就会“买来朋友”。有一些人变成了Just Think Media的执行官;别的人就好像成了他某种程度上的随从,从公司的壮大中得利。“杰西口袋里有几百万美元,这是尽人皆知的秘密。”之前的一个同学回忆道。“每个人都想和他做朋友,实在太疯狂了,就好像那家伙是个名人一样。” 尽管某些之前的雇员说威尔姆斯一向不擅长社交活动——坐立不安、不看人眼睛、很难开始谈话,他还是依靠砸钱迅速建立起了一个朋友圈。在他新建的别墅里,入口处有一个喷泉,房子里还有几个厨房,威尔姆斯从来都把冰箱用酒和小零食塞的满满当当,为聚会做好准备。在埃德蒙顿那地方的酒吧圈子中,威尔姆斯的形象是一个挥金如土的家伙。 “每到一个酒吧,杰西都能受到VIP的待遇。”另一个人回忆,杰西曾经在酒吧里点了50杯鸡尾酒,走的时候大部分的杯子碰都没碰过。这就和《明星伙伴》(HBO出品的系列喜剧,讲述一个在纽约皇后区长大的好莱坞明日之星的生活、奋斗,以及他与朋友们之间的友谊。——译注)没啥差别,而杰西就和那个主角维妮一样,他说。“他会当即买下100个镜头,然后把它们全部分给路人。” 威尔姆斯也经常在路上寻欢作乐。尽管很多照片在联邦贸易委员会向他提起诉讼之后,被他从脸书上删掉了,余下来的几百张还是能够显示,在威尔姆斯赚钱的那些年里,他和他的朋友至少去过拉斯维加斯和洛杉矶十几次了。这些照片捕捉到了大概20个男人还有不定数量的棕发女伴们,他们过着极尽奢侈的生活:在俱乐部里扔钱;驾驶战斗机飞行;在拉斯维加斯海滩上40000美元一晚的Hugh Hefner Sky Villa(全球十大奢侈套房之一。——译注)开party。有张照片是威尔姆斯在好莱坞星光大道上的特写,他在代表唐纳德·特朗普(唐纳德·特朗普,曾经是美国最具知名度的房地产商之一,人称“地产之王”。——译注)的那颗星旁边跪了下来。 不过,他之前的员工说,这些穷奢极侈的欢歌并未将威尔姆斯对工作的认真削弱分毫。“杰西每天早上总是在那里,和每个人一样准时,”一名前雇员告诉我,“他在周五工作完之后会乘飞机去拉斯维加斯,但周一早晨一定准点回来,一点宿醉的样子都没有。若不是听到那些传言,你根本就不知道他周末居然过着这么一种生活。”实际上,尽管有那么多钱流入威尔姆斯的户头,他的前员工回忆起Just Think Media的时候,还是说这地方就和一个小公司给人带来的感觉差不多。 威尔姆斯是一个很友善并且组织能力很强的老板;根据《加拿大商业》的报道,他经常在早晨分发每日计划表,然后希望员工下班之前把单子上的任务完成之后交回来。他给的工资很高,但也同样期待好的工作表现。当员工迟到或者在公司里闲逛的时候——有些时候只是因为“他昨天晚上和老板出去了”,另一个员工告诉我——威尔姆斯就会直接把他炒了。 确实,Just Think Media的工作环境实在是太过传统,以至于一小部分员工以为公司的运转处在困难之中。商品本身从来没有在办公室里出现过;他的雇员大部分只需要设计网页,提供客户服务就可以。没错,看上去很多人确实在投诉,但难道不是每一个公司都会接到投诉的吗?威尔姆斯难道不是某种意义上的商业天才吗?“没有一个人问过他这个问题,”一个前员工说道。“你只要知道他组织很到位,并且做好他要求的就可以了。” 若有人投诉隐蔽收费并要求退款的时候,威尔姆斯的客服人员就会强词夺理,称客户应该了解自己所购买的物品,这是他们自己的责任。比如说,2010年初,威尔姆斯在大地市场推广公司旗下设立了SwipeBids,主营业务为“小额拍卖(买家们只要付少少的一点钱就可以出价竞拍)”。 页面上标榜的300笔免费竞拍让人印象深刻,不过一旦客户注册之后,威尔姆斯马上就会收取150美元且不退还,据联邦贸易委员会称,这笔费用的收取通常是由另一个网页显示的,字体非常小。当投诉大量涌入的时候,其中一个网页设计师对其难以置信。“在他们注册的页面这一切都写得清清楚楚,”他告诉我,“为什么到这里注册的每一个人都希望一切免费呢?” 尽管如此,成千上万消费者们的愤怒最终还是波及到了威尔姆斯自己。在2010年以前,这些乱七八糟的产品引来的无数投诉导致,在网上搜他的名字跳出来的都是负面消息。现在你也许能猜到威尔姆斯是怎么应对的:让搜索引擎优化公司注册一堆类似jessewillmsethics.com或者jessewillmscharity.com这样的网址,将搜索结果导向对他有利的内容。 对于一个被控犯有一系列网络欺诈行为的人来说,威尔姆斯的反扑之势颇有规模。他通过上百个新建的博客地址希望扭转外界对自己的印象,其中的内容从他对慈善事业的热情(“慈善事业是我的原动力”),到他对母亲节的深深的感触。有几个网站展示的是他回忆自己怎样成为一个好的约会对象:积极一些,主动付账。 还有一个网站展示了3张威尔姆斯与布什交谈的照片,地点位于某个“网络大会”,还特意叙写了他对从布什那里学来的人道主义的回忆。不过,还有一个网站叙述的是他对《回忆录》的回忆。“回忆录不止于慈善事业还有个人发展,”他对那些想写回忆录的人说道,“你可以回忆起你想要回忆的任何事情。”这些网站上介绍的威尔姆斯是一个对商业道德十分具有热情的人,这份激情只完美地体现在他救治海豚的行动上。 “通常对于那些制假贩假的家伙来说,他们都行事小心翼翼偷偷摸摸。对于威廉姆斯来说正好相反。” 不用说,这些信息中的大部分都是假的;也许大部分材料都不是威尔姆斯自己写的。他的慈善捐款合乎法律(一个前雇员告诉我,威尔姆斯“为了不让自己总是看上去像个坏人”而捐款),但他自家别的一些网页上登载的信息却显得过分不动脑子。 比如说,当那些作者用光了比如说“正直”和“有原则”之类的词语之后,他们就会在新页面上登载购物、历史,甚至恐龙的消息。(一个网站说,“杂色小猫是威尔姆斯的心头宝。”)我花了整整一个早晨,希望能将这些乱七八糟的信息全部总结一遍,但他们看上去却像是永无止境一般,根本总结不完;我一早上总共看了60个不同的网页,终于决定还是缴械投降。 创造这些网页的时候,可信度和可靠性从来没有被纳入考虑之中,它们构成的结果实在太长,需要让顾客们趟过这么一堆的浑水才可能找到一点真实信息;而且,威尔姆斯从来不担心那些穷根究底最后终于打破防线的那些家伙:只要一发现对其本人和公司进行属实报道的信息,他就会寄恐吓信,要求对方删除这些信息。 除了内部进行的一些批判以外,威尔姆斯的客户政策并没有变化多少。相反,他还将这些看上去愚拙无比的形象处理的投放量增加了一倍:自我推销站点;弹窗上展示的慈善信息;投放来路不明之新闻的新爱好,包括一个庆祝主页面jessewilms.com为“全加拿大第15773个受欢迎的网站”的新闻。但除了那些老实巴交的消费者们会对他的宣传买账,一个非常重要的群体是永远不会对此感到满意的:联邦贸易委员会的调查人员。 在2009年末,联邦贸易委员会的官员就注意到,分销联盟页面上推送了一些利用“消极选择权”进行诈骗的虚假信息——消费者们为了“免费”试用而注册,之后却发现自己被昂贵且持续的陷阱深深套牢,而这样的情况在网上已经屡见不鲜。作为联邦政府最基础的消费者保护队伍,联邦贸易委员会对此应该要有些行动,但它却面临着一个最基本的问题:网站规模太大。 这就像是一个怀特·埃拉普(1848-1929,亚利桑那州执法官,因在与犯罪团伙O.K Corral持续仅30秒的枪战中杀死五名团伙成员中的三名而被誉为传奇。——译注)面对着数千个网络匪徒一样,这些网页大多数都利用壳公司隐藏他们的踪迹。因此联邦贸易委员会打开了它的消费者投诉数据库,以此找到几个较大的目标:以2500个向商业改善局投诉的记录高居榜首的是威尔姆斯的公司。 调查的任务落到了凯瑟琳·戴克的身上,作为一名精力充沛的律师,她已经为联邦贸易委员会位于西雅图的西北区办公室贡献了整整30年。就像那些卷入微软与威尔姆斯一案的律师一样,戴克对这一起官司同样感到感到瞠目结舌,一个针对一名20多岁年轻人的、本来看上去很直接很简单的案子最后却迅速扩大成了她从业史上最大的案子——涵盖了全世界的供货商还有数亿美元的交易金额。 威尔姆斯很快就知道了这个调查,并同意他们彻底清查自己的记录,但戴克和她的同事们还是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来厘清这错综复杂的千头万绪。“通常都要花上好一阵子才能找到需要调查的人,然后他们就说‘不好意思,我要休息一下,’”戴克在她28层楼的办公室对我说道,身后,西雅图钴蓝色的海水蔓延开来,“有太多东西要学习了。” 联邦贸易委员会的调查员也非常惊奇于他们所调查的这个越来越复杂的案子——围绕着信用卡报告、延缓衰老产品、家中工作计划,还有更多——威尔姆斯不慌不乱地将自己的便士拍卖网站给翻了个底朝天。他对自己财产的处理也在进行之中。 比如说,2011年4月,加拿大商业竞争局一名与联邦贸易委员会合作的调查员,收集了威尔姆斯的公司扔出去的垃圾以找寻真相,他发现,威尔姆斯在24岁生日的时候,为自己在埃德蒙顿附近的某个赌场开了一场极为盛大的party。 据《加拿大商业》报道,威尔姆斯公开的照片显示,他坐在一辆白色加长豪华轿车里面,身穿一套扎眼的红色套装,打开了香槟酒,举着摇摆铃摆pose。“我觉得他非常享受啊,”戴克对此评论道。 但在威尔姆斯这么多可谓乱七八糟的行为中,戴克还有她的同事对他们所调查之人的聪敏印象深刻。“他即聪明,又机灵;不仅非常有野心,还很努力。”戴克告诉我。威尔姆斯正在受到联邦贸易委员会调查的公司,与其说像是一个商品销售网站,倒不如说是一个收集信用卡信息的高效机器。“这个商业模式让客户只能一直将产品订购下去,并非合法,”戴克说,“商品本身不是重点,重点还是在于将客户信用卡里的钱收过来,越多越好。” 其他的商业机构都只会尝试运作类似的商业门类——在调查威尔姆斯的公司同时,联邦贸易委员会还在调查另两家公司的类似行径——但据联邦贸易委员会称,威尔姆斯的公司要大得多、精巧的多、持久的多,比如说,威尔姆斯给自己受到前后夹击的公司堵漏的时间长度就要比别的公司久得多。 当威尔姆斯因退款过多,而不得不与维萨还有万事达公司的风险处置系统发生抵触的时候,他面临着失去处理信用卡交易资格的危险境地。威尔姆斯的处置方法是:招募5个人(其中一个还是宠物美容师)替他“运作”壳公司,工资为每人每月3000美金,工作内容就是简单的签署文件。威尔姆斯尽量在消费者面前把他们的存在保密起来。 当他们其中的一个,亚当·斯克莱斯特,开始接到成堆的投诉之后,他就被要求将这些投诉全部导向一个叫做恩里克·富恩特斯的人。“哎,这个恩里克·富恩特斯是真人吗?”斯克莱斯特在一封给威尔姆斯的电子邮件中问道。就联邦贸易委员会的调查结果看,答案为“不是”。(这5个人最后都和威尔姆斯一道受到调查,要被处以几万到十几万不等的罚款。) 在2011年春季前,戴克还有她的团队意识到,威尔姆斯的商业计划扩展的实在太快,他们不可能跟得上。“必须要在一个合适的时间点上截止,不然我们毕生的工作都要耗在他的案子上了。”她告诉我。今年5月,戴克整理了一下案子,对他进行了起诉。(这里我必须提醒一下,威尔姆斯从来没有被控犯过罪,联邦贸易委员会的指控是民事而非刑事的。)指控共分9项,从非法向消费者的信用卡收费,到用“0风险”优惠以及配套条款欺骗消费者。 威尔姆斯的律师团队反对上述所有指控,甚至包括分销商刻意骗取消费者信用卡号码的指控。在反击中,他的律师还争辩称,当威尔姆斯说这个产品在CNN或者ABC上能“看到”的时候,他的实际意思是,这个产品的广告在那些电视台的网站上能看到。 但当威尔姆斯的律师指出,他们确实提供了让消费者仔细研读的条款时,便有些难以反驳。联邦贸易委员会对威尔姆斯的网站进行的屏幕截图显示,威尔姆斯确实每一次都会在消费者输入信用卡账号的文本框旁附上条款说明。若人们就像平常在苹果和微软给我们看用户条款,其长度犹如小说的时候一样,看都不看就直接点下去,那么我们能说消费者们的损失确实是威尔姆斯造成的吗? 联邦贸易委员会对此辩称,网络欺诈行为的关键点还是在于,消费者们“对网站本身留下的印象”是否与其事实上所提供的事物相左。“你不可能看过6个都在喊着‘免费,免费,免费,免费’的不同网页之后,来到最后一个网页,上面还是写着‘免费’但却在后面附上小字:‘若你还要继续洁牙,那么就会被收取X,Y,Z项目的费用,’”戴克告诉我,“因为你不可能摆脱这种印象:这东西真是免费的。” “商品本身不是重点,重点还是在于将客户信用卡里的钱收过来,越多越好。” 最后,威尔姆斯的反驳还是无法赢得法院的同情。在初次调解失败之后,联邦贸易委员会让地方法院法官玛莎·佩奇曼明白,留着威尔姆斯的公司就是对消费者的极大祸害。所以,2011年9月,佩奇曼将其财产冻结,并要求他不能继续售卖含有“消极选择权”特征的商品,从根本上动摇了他的企业。 半年内,威尔姆斯就要面对着令人咋舌的3.59亿美元罚金——据联邦贸易委员会的最终审计结果显示,这代表了威尔姆斯“无法补偿给消费者的损失”——并不得再使用消极选择权、虚假代言、误导性的信用卡注册流程等欺骗消费者。作为结果的一部分,威尔姆斯还要将自己的办公大楼、价值3万美元的鱼缸、1.2万美元的貂皮大衣还有七七八八的财产全部卖掉。尽管他否认所有指控,认为自己并没有违反法律。 生活在诈骗阴影之下的美国消费者们也许会希望,联邦贸易委员会的这次胜利能将威尔姆斯给完全打倒,并给予互联网上的阴暗角落以一定震慑。不过它一项都没做到。了解完威尔姆斯在互联网上的发迹史,最合理的反应就只能是把我们所信赖的网站给抓得更紧——发誓再也不从那些由大型网络公司——比如Google、雅虎,还有微软——提供的那看似安全的网路上逃开了。 即便这些公司为赢得用户好感也需要付出许多资金,这种思路也还是能够成行,它们肯定不会用自己的信誉度作代价与那些可能处于灰色地带的公司和分销商做交易,对吗? 好吧,你又错了:事实证明,它们也还是常常与那些名誉十分差劲的商人们做交易——有的时候还甚至明知故犯。实际上,哈佛商学院教授本·埃尔德曼的个人网页上就存有一份长长的表单,显示出这些受人信任的大公司们和那些明明白白地存有可疑之处甚至有欺诈行为的商人做生意。 拿母公司为雅虎的Right Media作例子:据埃尔德曼于2009年做出的统计,他提供的内容中共有35%含有诈骗成分,比如说长得很像Windows操作系统的弹窗,或者是沃尔玛礼金卡的中奖消息。(Right Media对此消息回应称:它希望公司成员遵循严格标准,并将这些不合适的广告“尽快”移走。) 再来看看有着著名宗旨“不作恶”的Google:它也无法幸免于欺诈广告的出现。(千万别忘了,Google基本就是依靠卖广告生存的:2012年,一共46亿营收当中的95%都是来自广告销售。)根据法院文件,威尔姆斯一共在Google上投入了170万美元,为自己五花八门的网站做广告。并且,就在这个技术巨人声称自己不可能监控到所有的广告,因此不应承担责任时,最近的新事件让这个辩称本身变得值得商榷。 比如说2011年8月份,Google因接受在线售卖处方药的公司投放广告而受到5亿美元的罚款。调查发现,Google不仅清楚知道这些广告是犯法的,而且其职员还帮忙制作出售处方药的广告(据报道,其中包括人类生长激素还有堕胎药RU-486)。这无疑与Google的宗旨背道而驰。 Google还被控从“网址蟑螂”(设立与知名网站类似的网址,将客户导向虚假网站,比如说与twitter.com极为相似的twittter.com)处获益。有时,我们甚至还会发现,一个诈骗广告主同时与三个网络巨头做生意。比如说2011年11月,联邦政府旗下问题资产救助计划(美国政府为挽救2008年年底金融海啸中濒临破产的银行而发出的援助金。——译注)的观察员就关闭了125个被控诈骗,且在Google,雅虎,必应上都有插足的网站,它涉嫌欺骗消费者进行房屋抵押贷款, 当有像埃德尔曼一样注意到网络欺诈广告爆发性趋势的人时,这些技术公司直接高举双手,声称网络实在太大,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完全监控——而埃尔德曼认为这个辩称非常可疑。“网络能够被程度极高地管理有序,”他告诉我,“想想他们追踪我们的举动有多简单就知道了。但当Google告诉我们‘噢,太多不一样的广告了,甄别难度实在太大了’之后,我们也还是会轻信他们的说法。” “我们已经把人送上了月球,如果我们将自己的脑袋也放到那儿冷静下,兴许就能弄明白这个道理,”埃德尔曼继续说道,“问题在于,很多有能力制止这一切发生的普通民众并未有令其禁止的任何想法。” 埃德尔曼说,在建立良好完善网络商业的路上存在障碍:司法机关不愿意强制这些网络巨头改弦易辙。“网络在部分程度上就是混乱的美国西北,法院的不作为造成了这一切。”他告诉我。作为例证,他举出了戈达德与Google一案,原告起诉Google,称她在点击了搜索栏提供的免费铃声广告之后被导向一个欺诈网站。 一处美国地方法院驳回了诉讼请求。“尤其是,它认为Google对那些它已经知情和收取广告费用的网站也不用负责,”埃尔德曼说道,“这就是完完全全的不合常理了!Google怎么能不对自己已经知情,并且收取了广告费用的网站继续免责下去呢?如果杰西·威尔姆斯都还对他所订约之人的坏事负责,那么为什么Google就可以免责于那些广告主所做的坏事呢?!” 从单个分销商到这个科技食物链的最顶端,极少数的人曾经因特定的诈骗行为受到追查。“彻底关停互联网和妥善管理互联网之间存有一条明显界限,”凯瑟琳·戴克说道,“我们所做的只是让界限两端回到平衡,并打击那些大玩家们,因为我们并不能追踪每个人。这就是真相。”埃尔德曼说,网络巨头们最少最少也要在广告主反复使用“免费”这个词语时对其高度关注,因为这些东西通常和真相差的十万八千里远;或者对那些常常犯法的家伙多加小心。 杰西·威尔姆斯算是能让Google有足够的理由谨慎对待的人,不过即便是到现在Google还是在投放他的广告。当我去年联系Google希望得到这方面内容的采访时,一名发言人给了我仅由3句构成的陈词,告诉我,Google“对我们系统中的劣质广告保持0容忍”,并将“尽快”撤下这些广告。至于它和与最赚钱的网络骗子威尔姆斯台面上的关系,Google拒绝评论。若提到一个具体的广告主,我就被告知:这是违反公司规定的。 尽管联邦贸易委员会3.59亿美元的罚金无异于天文数字,杰西·威尔姆斯还是可以正常应付的——他新购入的一辆黄色兰博基尼就印证了这一点。他迅速恢复的原因之一是,他从来没想付清这3.59亿美元;金融评估在他抵押出去所有财产之后只得延期。实际上,威尔姆斯从来就没有过这么多钱。 大部分的收入(除去在拉斯维加斯花掉的那些钱)都直接付给了分销商们。当税务债清算完毕之后,据联邦调查委员会执行组称,威尔姆斯总共只交了99.1万美元给国库。“我们发现,像威尔姆斯这样的人更喜欢花钱,”戴克告诉我,“这就让返还给消费者补偿变得十分困难。” 但他恢复过来的另一个原因还是在于,他还是长于在网络上得利。尽管威尔姆斯在写给我的一封邮件中写道,与联邦贸易委员会打的官司“是我人生中从未有过的一个巨大挑战”——这个挑战让他考虑“结束事业,回到学校”——他的某些熟人承认,威尔姆斯几乎从来不担心他的第二桶金会失去。“当他受到FTC起诉的时候,我来到了城镇中心的一个酒吧,他人就在那儿,”一个前雇员告诉我,“我跟他聊天,看上去他对于这一切表现的态度波澜不惊。这实在太奇怪了。” 威尔姆斯在互联网事业中的干练特性随着他离开了减肥产品业,来到了信息服务业。他现今的主要业务是提供给消费者从不同网站上收集来的行车记录、刑事记录,以及车辆历史记录(就如同Carfax公司所做的一样),来源网站有很多个,比如说著名的carhistory.com,dmv.us.org,vehiclehistory.com,还有vehiclehistoryrecord.com。 实际上几乎每一个想要接受这项服务的人都避不开他的网站:11月份,若你在Google、雅虎,或者必应上搜索“车辆历史”,那么威尔姆斯的网站总是放在头条。乍一看,和Carfax的价格相比,威尔姆斯的服务价格低的让人惊讶——1美元。正因如此,威尔姆斯的律师声称,网站已经收到了“与该产品相关的成百上千条评论。” 然而,当我点进这个网站的时候,我还是发现了上百条消费者对其涉嫌网络欺诈的评论。在大部分评论中,消费者们投诉称,当他们查看信用卡流水单明细的时候发现,他们不止被收取了1美元,他们还被强制订购了一个月25条车辆历史信息的“巨大折扣”(你知道的,这是为那些喜欢天天看自己车况的十三点准备的东西),收取了119.4至199.5美元数额不等的费用,为期1年。 没有一个消费者发现自己当时是怎么就上了当的;并且,很多消费者称,自己很难得到退款。“我在投诉栏内写下"BBB"之后才拿到退款。”一个人写道。(威尔姆斯的律师称,退款所收取的利率特别低,说明公司正在做出“提高消费者满意度的持续努力,”,并且公司“也为那些不太满意的消费者提供了快捷的退款途径。”) 很难说,这个极度类似于他上一个模式的商业模式,到底是代表了杰西·威廉姆斯真正的天才,还是对原有那种让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定下自己不需要的产品之模式的执迷不悟。也许二者兼有吧。不过,他目前的成功有着更令人不安的内涵:他也许真的没有做什么犯法的事情。条款都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经由他的法律团队检查。他虽没有在精神上尊重法律,但他起码在字面上是遵守法律的。 或者说:你作为一个网上消费者,要对你自己负责。你不能相信那些大型网络公司保护你免受可疑信息的侵害,你也不能依靠人手不足的联邦贸易委员会,指望他们会让无数互联网商业不越法律雷池一步。至少现在,每一次你要向一个不熟悉的互联网公司给出你自己的信用卡密码时,你要先在自己心里过一遍,看看这是否正确。这是我们作为网民所必须遵守的准则。 除此之外,就没有什么能防止我们继续上当受骗了。也许在这片文章发表之前,威尔姆斯新开的网站已经被关掉了。不过他可能还会继续进行下一个计划吧。 作者泰勒·克拉克现居俄勒冈州波特兰市,作品为《Nerve: Poise Under Pressure, Serenity Under Stress, and the Brave New Science of Fear and Cool》 译者:lovin_you 原文地址:theatlanti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