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会计学教授算出Uber不赚钱,那么它还是好公司吗?

“共享经济”究竟是个什么鬼?

2011年《时代》杂志将“共享”列为十大改变世界的概念之一,可见这个有多红火。所谓的共享就是让一个平台、让一部分人让度资产拥有的权利,这个权利可以让别人使用,核心的理念是与其拥有不如分享。

全美家庭据说有8000万台电钻,但是平均每台每年只会使用13分钟,空置率几近100%,这个数据非常震撼。问题来了,为什么不能买了之后由大家分享?当初有人以这个为依据成立了Snap Goods网站,当初大家觉得这太具有革命性了,但是撑了没多久就垮台了。

后来大家逐渐认识到这里最大的问题是交易成本很高。因为电钻本身是价值非常低的,所以你必须要用非常低的价格把它租出去,但是中间的交易成本很高。大家逐渐认识到:所谓分享或者共享,它必须是有相当价值的东西。这样的话,让度使用权所产生的交易成本才是可以接受的。这也就是为什么Uber是最成功的,因为本身的资产价值足够高,它的交易成本可以得到有效的覆盖。

共享从来不是一个新的东西。它将以往小范围或者只存在熟人之间的闲置资源共享行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成为一种覆盖到全社会的新商业模式。

共享模式的优势有很多:易于快速扩张规模。我不需要投资去买这些资产,我只要把平台接起来,很多人都可以进来。灵活性强、轻资产,只要有一点钱投进去,杠杆的效率非常明显。门槛低,起步快。

共享经济发展到今天,局限性也同样明显:

共享是一个平台性的东西,需要把供方和需方拉在一起。通常的经济模式可以对供方所提供的东西,从数量、质量、价格有一个有效的控制,但一旦进到平台以后,供方、需方都没有直接控制力。

此外,共享经济冲击了现有利益格局,这些利益格局背后的是各个利益相关方:巨大的人情和他们背后的家庭、行业、工会、政府。

计算&信任是支撑共享经济走红的两大关键

Uber是租车公司也是技术公司,真正令其在市场活下去的是核心技术。Uber自诩竞争对手是在马路上自己开车的每一个人,它要做的是让他放弃开自己的车来坐Uber的车。卡拉尼克的理想是,让马路上车少,马路上车坐的人多,最后达到社会整个成本的节约。

为了做到这个,Uber要有一个极其强大的算法系统支持。Uber吸引司机的是时间灵活及有趣的心态。乘客每次乘坐Uber因为对司机和车型都是未知的而对乘坐充满期待,坐车的心境、气氛都不一样。但是要把这些人捏在一起,这个计算能力是极其复杂的。最早Uber用的是谷歌体系,后来发现谷歌完全达不到它的要求,最后放弃谷歌而建立自己的计算体系。

这里还牵涉一个信任问题,你上陌生人的车,让陌生人上你的车,就这个事情来讲你怕不怕?怕。有个统计显示,中国只有13%的居民觉得陌生人可以相信,做父母的一天到晚告诉自己的子女,不要跟陌生人说话。尊重和信任是Uber这个业态能够持续下去的非常关键的因素。

Uber的野心是什么?

2014年2月Uber正式来到中国。但Uber并不知道中国人超强的山寨能力,从2009——2014年,短短五年已经仿佛是两个朝代的事情了。Uber来到中国发现国内一大批公司已经干着它想干的事情。

滴滴、快的、一号专车、易到等,这些地头蛇背景强硬,烧钱迅猛,来势汹汹。

Uber把中国当做其最重要的市场,卡拉尼克一直讲,这个世界上对Uber来讲除了美国之外只有两个市场,一个是中国,一个是其他。作为后来者,它要想方设法搞各种各样高调的营销活动。你不得不承认,它营销活动做得出类拔萃。

Uber没有中国区总经理,每个城市三个员工:运营、营销、总管。这就是典型互联网公司的风格。我找到Uber上海区的总经理,他们在静安寺的办公地点不是设在五星级写字楼,上海区总经理也并没有自己的办公室,就是一块公共办公区,人来人往都是年轻人。

我说,今天来主要的目的就是想弄清楚Uber能不能赚钱,我知道你不方便告诉我你的运营数字,我现在替你算账,我算来算去你赚不了钱。

Uber公司和司机是二八开,公司拿20%。《财新周刊》公开的数据显示,2015年估计月单量是几十万。我大胆一点,估算每月500案,每一单平均40元,按每个月500万元替你算,Uber补贴钱的年收入就是24亿元,这个24亿元,公司收入20%。你给多少补贴?高峰时补贴2到3倍,这里Uber按照不同的等级给不同的奖励,不停地让司机做。因此收支相抵这一块基本没钱赚了。果不其然,卡拉尼克公开承认去年在中国亏了10亿美元。

我说接着算,即使把所有补贴都取消,我仍然觉得你赚不了钱,因为你有后台管理人员和庞大的技术平台是,再加上办公租金、保险、公关,各样的营销活动等。换句话说,纯粹的租车公司赚不了钱。

Uber上海的总经理说,苏老师,你错了。Uber不是租车公司。是什么公司?我们Uber的边界自己都看不到,我们经营的可能性到今天仍然是一个变量。

今天,我看得到的Uber赚钱的路径是什么呢?

资金池,Uber司机全球的结账期是7天,这样一个滚动下来是多少量?数据资产,Uber掌握的数据非常丰富且透明。什么人在什么时候用车、用车档次等等,所有数据如果用起来的话,对很多人是一个非常大的吸引。增值服务,现在太多的司机绑在这个平台上,这些司机的车子保险、维护、年检等服务,Uber做起来比别人优势大得多。品牌延伸,用Uber这个品牌做其他跟汽车相关的事情便驾轻就熟。

Uber要盈利必须要不停地拓展边界。所有做互联网的公司都说,如果你要在资本市场去融资,盈利一定会亏本,你没盈利是没有边界的,盈利了就有边界了,如果你有盈利能力仍然亏本这就厉害了。这就解释了Uber为什么会不断地尝试各种各样新的业务,直升机服务、同城快递、快递送餐服务、货运服务、送冰淇凌、搬家服务,不停地挖人,美国金融投行很多优秀的人才都去了Uber。它做的事情是很多传统的出租车公司想都没想到的事情,这就是Uber这家公司从基因上带来的变化。

如果把Uber看成一个替代现有出租车公司它的机会并不大,如果你把Uber看成一个超级联网计算机,每天在全世界运送上亿的人和货物,连接一切,那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公司之一了。

这就是Uber的野心。

会计利润在互联网时代的困惑

我是做财务做会计的,我关心的就是利润。Uber进驻中国已一年有余,尚未实现盈利。站在财务角度讲,做企业的目标是实现利润收入。如果将传统的会计学理论拿到今天的互联网公司来看,只会令人更加困惑。今天,公司增长和想象空间是互联网平台型企业在市场中被人青睐的一个最大的原因。

京东从5000万元亏到70多个亿,每次亏但股价都上升。为什么亏损而市场还替它叫好?公司增长是硬道理,此外就是想象空间。市场认可它有盈利能力,从家电平台转型全能平台,因为这三年中间毛利率每年在上升。

这里亏,就是向市场融资的时候,为什么市场给它钱呢,我在调整慢慢走上去,成本会慢慢控制,这样一来,过了这个点以后我回报的就不是你今天给我的这一点钱了。

这就是为什么亏损的公司在资本市场融资从来没有问题。但是这些公司就像京东一样,借钱通常是借不到的。为什么亏损人家不怕,你借钱市场立刻害怕? 这就是债权融资跟股权融资的区别。

大多数互联网公司最后走向是这样的,成本是降不下来,烧钱引来的流量其实是一点黏性也没有,钱一不烧这些流量就会跟着走掉。

站在我们财务角度来讲,互联网企业有些事情真的不好理解,比如说免费这件事儿。通常在传统经济下免费是有两种可能,一种是递延收入:我先免费,给你消费习惯,然后收入递延到后面。还有一种是转移收入:游戏是最典型的,玩游戏免费的,但是买装备都要钱。

互联网时代这种免费就完全不一样了,免费仍然存在,但我还是要赚钱的,怎么赚钱?

对于用百度的人来说,你是不是百度的客户?其实你从来不是,你是百度的产品,百度从你身上没赚钱,但是百度靠广告,因为有你们这些人,百度把用户转换成了可以销售的产品,换句话,这些人在你这里,你最后达不成在市场上销售的一个转换的话,你最后没办法赚到钱的。

这就是互联网企业的区别,你能不能够有能力完成跳跃,完成产品和客户的转换,完成跳跃就赢,完不成就死。换句话,这些人在你这里,你最后达不成在市场上销售的一个转换的话,你最后是没办法赚到钱的。

站在财务角度看互联网企业,两个东西让我们感到非常震撼:毛利异常高、资产异常低。互联网企业毛利高到90%是经常有的。毛利跟净利完全不一样的。此外,资产数量非常有限,典型的轻资产公司。

这两个东西告诉我们一个很显然的事实:传统财务报告一些基本的报告准则对互联网企业不适用。比如讲互联网企业很多是放在费用里面,其实是成本中间的一部分,毛利是虚高的。相反,有一些资产因为传统的会计没办法把它确认为资产,典型的是阿里云花了几十亿美元,但是不能够确认为固定资产。

我们现在的会计模式是制造业时代建立的模式,互联网时代对财务会计挑战非常大。因为虚拟时代最大的问题叫可验证,很多东西没法验证,财务报告的可信度跟不上时代。所有人都在那里挣扎,没有答案,我们很痛苦。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会计学  会计学词条  教授  教授词条  那么  那么词条  赚钱  赚钱词条  还是  还是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