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肥肥猫
前年流行逃离北上广,去年流行逃回北上广。我本来以为这事儿已经有了结论,没想到今年风向又变回来了,北京在网上又不堪了起来,这还没到污染的季节舆论已经来势汹汹,鸡汤沸腾。
你有没有很奇怪一点:既然都知道北京有这么不好。那么为什么这么多人还待在这里呢?
根据网上的说法,北京这也不好,那也不行,拥堵污染高房价,总之人间炼狱,不适宜生存,更别提生活,2000万人过的不配叫日子。那说这话的人你自己倒是走啊,你走了吗?
一张高铁票,随到随买,上午买票晚上就能和爸妈吃上晚饭了,多简单的事。有人拦着你了?有人拿枪顶着你脑门不许你离开北京了?
没走的原因很简单:小地方只会更糟糕。
1.
家乡人劝你回去的时候,用的理由七七八八会很多,但其实用两个字就能概括:实惠。
实惠,比如便宜的房价,亲切的人脉。实惠,比如你熟悉的口味,对你要求不会太高的异性。总之和北京的冰冷无情形成鲜明对比。
在他们的描绘里,好像故乡的一切都披着暖色的滤镜,亲切真实,脚踩实地,所有人都呈现出对你温柔以待的姿态。家乡仿佛是一个专为你这个疲惫游子准备许久的避风港湾。
而北京上海这种城市,卖点绝不是实惠。它也不屑用实惠来打动你,它卖的是稀缺性,独一份。它知道不是人们主动“选择”要去一线城市,而是没得选。
所谓的实惠,是小地方给人最大的幻景,也可以叫乡愿。但你其实早就知道乡愿也只能是乡愿,家乡是你回不去的从前。尽管嘴巴上说着北京这不好那不好,但我猜你丝毫没有要走的意思,你的脚无比诚实,说明你的内心比你的嘴巴更了解你的真实想法。
尽管你可以为骂北京叫好,点赞,转发,但谁也休想真的忽悠你离开北京。你内心早已把利弊加权分析了几千次,骂上一万次,你还是会在这里,没人能让你挪动。
这很正常。
所有在抱怨大城市不好的年轻人,只要回到小地方生活一下,找个工作,谈个恋爱,坚持半年以上,想法必然有所改变。
就比如工作吧,不亲身实践一下,你就不会知道,在小地方办一件同样的事情,和北京上海有什么区别,分别需要花费多少时间和精力。如果你观察细致入微,你还可以再注意一下你们办公室里年纪最大的那个人,无论他是你的领导还是同僚,他现在的生活规律和状态,基本就是你20年以后的样子,误差不会太大。
一旦体会过“乡愿”的人,都明白了,之所以要往北京上海挤,根本没有什么大道理好讲,就五个字:人往高处走。这是人的本性。
更不用说小城市只有三种像样的职业:医生,教师,公务员。
2.
你以为回到小地方就远离纷争功利和比较,殊不知回到老家,人和人依然在比,只是换了一种比法。
承认吧,我们就是一个崇拜人上人的民族。毛主席说了,有人的地方就有阶级;金庸也说了,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你跑,你能跑到哪里去?中国之大,哪里都没法躲避竞争和比较。
在北京上海,好歹这种竞争有明确的,台面上的规则。你付出一点聪明才智或汗水努力,能看到结果有明显的不同。在小地方你只会看到世家子弟像蚂蚁一样深入每一个国家机关。尽管他们一个个比你差得远,还不学无术,不思进取,油嘴滑舌,但却可以手握资源,比大部分人生活得更好。
在公权力的“物尽其用”方面,小地方恶心到极致。
当你见过资源都汇聚在这些人手中时,你就会非常清楚地明白,小地方是没有前途的。因为你待过北京上海,你知道哪些人才算得上这个14亿人口国家的最优秀的人。也许你一辈子也达不到他们的境界,但你见识过,你打过交道,你至少很知道社会资源要交给什么样的人,你和你的下一代才会有一个不至于更糟糕的未来。
你以为回到家乡,你的成本端会大幅精简,你会过上比北京更高质量的生活。但回去你才会知道其实生活品质的维度有好多。付出现在的和未来可能的机会,成本才是真的大。
习惯了北京上海,恐怕你不会太适应小地方的人世百态,更不会适应那里的游戏规则。从哪个方面,你已经和他们不是一类人,只会格格不入。而你的长辈很大概率不会理解你的想法。
3.
我在知乎上看到一个答主说,他5岁的妹妹在深圳长大,现在每天自己选穿哪条裙子,已经可以和外教简单对话,这在深圳稀松平常,这样的孩子比比皆是。而县城同事家的5岁儿子,不会说普通话,穿开裆裤,每天脏兮兮,父母不在意,因为这在县城也是常态。
这便是地域差异的可怕之处:两边都是常态,生活在其中都觉得自己的状态是天经地义的,根本不会觉得有问题。
在北京我们谈论最多的是什么?是浮躁。
动不动哪个比你还小的年轻人拿到投资了,动不动突然哪一天就听说你的老同学发达了,是的,浮躁,太浮躁,北京搞得我们无比焦虑。
但你有没有想过,能焦虑,恰恰说明选择不是太少而是太多;而浮躁,恰恰说明机会冒出太快让人无所适从,乃至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也会有爆发的可能。
而回到小地方,可能性立即塌缩。
你能见到的,只是一代又一代层层累积的中年人,蔑视着年轻人。这些人level低炸,没有能力更没有知识,只是熟悉潜规则。跟着这些人,要么你一辈子鄙夷,痛苦,要么迟早你也得把生活活得浑浑噩噩,暮气沉沉,最终成为上一辈们的翻版。
他们的格局局限了他们的视野。他们不仅不相信新鲜事物与科技,反而以过来人的态度不屑一顾甚至嘲笑。小地方的人总是以一种市井又可笑的审美作为标准,将愚昧视为常理,将堕落视为安稳。
我记得知乎上还有人问:回到四线城市生活是怎样的体验? 排名第一的回答只有一句话:“中午回家吃午饭”。四千人点赞。
是的,中午回家吃午饭,这是北京永远不可能做到,也不会被理解的一个点。
可能因为中国大一统太久,我们往往意识不到,北京和你家乡根本可以就是截然不同的两个国家,有着被时空割裂的迥异规则。
到家乡,也许你只是一个地地道道的闯入者,你连他们看重的东西都理解不了。
许多大都市的常识和共识,比如个人隐私,自由选择,新行业,新思维,在小地方的人脑子里都毫无概念。人们的隐私被随时窥探、随意践踏,每个人都在别人的眼光与流短蜚长中小心翼翼地生活。
4.
中国是个外人不容易看懂的地方,只有浸淫其中多年,并且头脑异常清楚的人,才能摸到一些头绪:尽管从理论上看起来,我们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人均收入不断上升,但对普通人来说,改变命运的机会窗口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迅速的关闭,小地方关闭的比北京上海还要更快一些。
没钱没权的窝在小地方,一辈子会被瞬间定格,一切就这样了,结束了,你的子孙也将会是这样。
大城市很艰难,但还有希望,小地方如果没关系的话,只会体会到绝望。如果说尚存一丝上升空间,也只能是北京上海。虽然靠能力翻身虽然很难,越来越难,但依然大有人在。所以这么多年轻人才会默默吞下成本,义无反顾的去“居大不易”的北京上海寻找机会。
你觉得面对当年那些闯关东的人,你用野兽、土匪、严寒当理由,能吓得住他们,能让他们不要去吗?
能出来闯的人,哪个不晓得这些?但还是要闯,因为不闯更没戏,因为待在为家乡没活路。北漂虽然没到那个地步,但道理不是一样?为了搏一个富贵,为了给下一代更好的起点,这辈子,咱们认了。
什么是开荒精神?这就是开荒精神。我们和大航海的殖民者,和美国西部拓荒者,在本质上是一类人,没有任何区别。
5.
有个已经死掉的网站叫开心网。7年前这个网站最火的时候,很流行玩各种投票,我到现在记得有一个投票是:如果月薪降低1000元,换你在环球金融中心SWFC(上海当时最顶级的写字楼)上班,你愿意吗? 投票有几千人参加,40%的人愿意。
我当时觉得不可思议,不就是一个上班的地方嘛,再高端大气,也不是你的,居然能让40%的人付出每个月1000元的代价?后来我上班久了,我逐渐明白,其实他们要的不只是环境的舒适,他们是愿意用一千元去做一个梦,这1000元是给自己做心灵按摩。
虽然仅仅是一个梦,但这个梦需要许多元素才能达成,这些元素比如高跟鞋、挺括的白衬衫、比如精致的环境、正宗的西餐,每一样都马虎不得,缺一不可。这些东西既是激励也是奖品,更关键的是,这些东西能维持一种冥冥之中的感受——我的未来还有无限的可能。
大都市就是一座巨型的造梦工厂。这样的梦,每天可以给你造十万个。某种意义上,北京上海就是依赖这些梦来运转的城市。
这就和公司估值一样,能卖想象空间的公司,估值是脱离财报的,甚至没有利润都能估值上亿。而没有想象空间的公司,那大家就只好down to earth,开始一笔笔核对你的流水和利润真实性,赚多少是多少,谈别的没用。
小地方无法造梦,注定只能用最接地气最实际的东西来吸引你回去,北京上海可以造梦,所以注定和小地方的吸引力有天壤之别。老金近在咫尺,伸手可得,但没人想要老金,大家都想要贺涵,道理一样。
对于绝大部分没有离开北京的人来说,你们压心底的理由也就是这个,今天我替你说出来了:一个可以给你想象空间,一个给不了。就这么简单,其他都是扯淡。
后记
传统的说法,都是在说高得离谱的房价阻碍了人才的流入。但其实从另一个角度看:必须要用此高的房价,才能稍微延缓阻挡全国人民继续往北京上海涌入。
你可以想象君士坦丁堡陷落之前,在罗马帝国最后守卫的城墙外,外族军队已经围得水泄不通,铺天盖地。每一个角落都在架梯子,每一个垛口上的守备都在把这些先登者推下去,但只要有一个缺口,人就像水一样疯狂地涌进来,哪怕前头的士兵都化为肉泥,也有后继者踩着尸骨继续往里涌。
我不相信这些踏着尸体往里涌的人都是没有自主意识的丧尸,也请大家不要低估其他人的智商。背井离乡,语言不通,文化不同,甚至还要面临某些歧视,仍然义无反顾,这是傻的表现?这不叫傻,这叫坚决。
天天骂北京的人最不可能走,嫌货才是买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