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6年之前,李娟还是个服务于某广告公司的小职员。
相比于三年前的第一份工作,李娟已经实现了从房地产销售,到广告公司职员的飞跃。毕竟,这个广告公司的客户大多是业内巨头。
就是在瑞安地产当销售的时候,她认识了自己的贵人——陈振宇。
大多数人看到“比亚迪广告诈骗案”的第一个印象是:李娟是不是比亚迪高管的情人或小三?否则很难解释这个大专毕业的女孩子,怎么一跃成为“比亚迪上海公司市场部总经理”。
但是,在看到李娟的相片之后,估计没人会再这么想。
身材走形,面貌普通,无论从哪方面看,李娟就是个走了狗屎运的普通女孩。
现在看起来,她的命运从一开始就注定,要为一个巨头公司的内斗背锅。
2018年7月,被供应商追债逼得走投无路的李娟向警察报警:自己有一套价值1200万的房子,“涉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被警方拘捕。
1:
根据网上流传的一份“李娟自述”,她和自己的幕后老板“陈振宇”在瑞安地产(2009年)就开始认识,但一直是朋友圈点赞之交。
直到2016年初,陈振宇在QQ上发出邀请,两人在一茶一座敲定了组建“比亚迪上海市场部”这个大计。
陈振宇告诉李娟:比亚迪深圳股东在内斗,为了清洗一下,换上新血,这个团队(上海比亚迪)没有公开身份,但可以以比亚迪的身份去从事实际业务,具体涉及到比亚迪内部的人员和业务,由陈去沟通。(这个是李娟对供应商说的)
而随后的项目执行、来往邮件、现场供应商车辆的调度,都证明陈振宇所说的都是真的,他真的可以调动比亚迪内部的资源。包括后来举行的比亚迪供应商大会,李娟以比亚迪内部工作人员的身份出席,无人提出异议。
这些都给供应商带来垫款的信心。
而实际上,比亚迪的公开声明说,“李娟非我公司员工,冒用我公司名义与供应商签订合同”,而且“在李娟办公室发现多枚私刻公章”。
这反倒印证了供应商的说法,“因为深圳比亚迪股东内斗,李娟团队没有公开身份,但有内部高管支持她”,比如在李娟推动的比亚迪跟阿森纳签约过程中,比亚迪公关部部长李巍到场出席,网传李巍和比亚迪副总裁李柯存在亲属关系。因为没有公开身份,又需要开展正常的业务,所以“私刻公章”其实很符合逻辑。(黑奇士注:但这个真的是犯法的!)
2:
按照李娟自述,整个事件开展于2016年初。
黑奇士查询了李娟使用的sh-byd.com的域名注册信息,该域名注册于2016年8月15日,与其自述经历基本相符。
2016年中,因为陈振宇要求“低调”,所以他们在时代金融租赁了办公场地。但在年底,陈又要求办公正规化,而且要扩充团队。根据这一要求,李娟又在国金二期租赁了豪华办公场所。
黑奇士在网上找到了国金二期的租赁价格报价单,该写字楼每天的租金高达25元人民币。按照这个价格,李娟租赁的办公场地每天的租金,就高达一万多元。(李娟团队有40多个人,至少需要400平米办公场地)
根据媒体报道,在爆出垫资骗局的30余个供应商中,钱都直接给到了业务执行公司,比如开发布会,钱给会展公司、租金给场地服务商,李娟拿不到钱。
那么,养活一个40多人的团队,承担每天万余元的高额房租,而在这两年之内,李娟又买了一套价值1200万的房子(16年之前都是小职员,肯定买不起房子,更不用说豪宅),钱都是哪里来的呢?
不知道,也没有合理解释。
3:
事件的爆发很有戏剧性。而且我要稍微扯远一点,方便理解情节背景:
2018年4月,杭州市发布《关于实施商品住房公证摇号公开销售工作的通知》,凡是买新房都要摇号。因为二手房和新房价格倒挂,只要买到房子,就可以在二手市场上加价一两百万卖掉。
所以地产商们发布了新的措施:要想摇号,需要交诚意金,一般在百万以上。
在随后开盘的项目中,冻结了大量的现金,使得市场流动性急剧萎缩。有媒体统计,单单融信创世邸、万科西雅图、绿城梧桐郡等三个项目,就冻结了525亿人民币。作为对比的是,2017年杭州市政府的公共预算收入,仅为1567亿。也就是说,三个项目冻结的资金,就相当于杭州市预算收入的三分之一。
要命的是,这些钱都是从各个P2P平台提出来的。(P2P平台的利息比银行高,大部分流动资金都存在P2P平台里)
房地产商的冻资行为,导致杭州、上海的P2P平台都遇到了可怕的“挤兑”。毕竟,P2P平台利息再高,也不如买房赚的钱多,大家都去取钱的结果,使得那些平台都撑不住,轰然倒塌。
在这些撑不住的平台中,有两个平台跟比亚迪扯上了关系,他们的涉案金额高达60亿元。
这两个平台的实际控制人叫韩海湧,他还有个广告公司,叫上海日高广告,是比亚迪的广告供应商。在P2P平台爆雷后,已被警方刑事拘留。
就在不久前的3月21日,上海日高刚刚向某广告公司借款6830万。
为了防止自己的钱打水漂,该公司负责人杜某(化名)选择了报警。
这4000多万,在李娟这头摇摇欲坠的骆驼身上,压上了最后一根稻草。
4:
2018年4月,在广告圈中开始流传“李娟身份可疑”的传言。
5月底,有广告供应商辗转联系上了比亚迪的董事会秘书,秘书在微信上说,“我担心这个购买后公司是伪比亚迪,建议您和对接的人做好被诈骗的准备。”
而媒体采访的供应商们表示,在过去的6月,李娟一直四处奔走,到处借钱,但已经没有人肯借给她。她仍然去国金二期的办公室上班,写各种求助材料。
在网上流传的一份邮件中,6月11日,李娟向名为“朱工”的比亚迪领导恳求:“这些相关的供应商,比我还要无辜,如果这个事情没有妥善处理,那对于他们真是家破人亡”。(唉,写到这里真是觉得很难过。一个女孩子跑来跑去求人,没人搭理,还在想着供应商怎么办,她自己都自身难保了)
在李娟进拘留所“避难”之后,那些供应商们拿走了她的电脑,从电脑硬盘中恢复了她与比亚迪的来往电子邮件记录。
这封邮件应该是其中之一。
5:
整个事件的关键人陈振宇,目前已经失联。
用李娟的话说,“他自己说是比亚迪的隐形股东,也曾经怀疑过(他的身份),但凡是他答应过的事,基本都实现了,所以对他的信任越来越深。”
在比亚迪官方最新的声明中,“李娟及网传的‘陈振宇’非比亚迪在职或离职员工,也不是比亚迪董事、监事或高级管理人员,比亚迪从未授权上述人员以比亚迪名义从事经营活动、代表比亚迪签署合同。”
但是经销商们都深信,陈振宇听命于李柯,李柯是比亚迪创始人王传福的妻子,负责北美业务。
这也是他们不惜巨额垫资的底气之所在……如果比亚迪内斗结束,他们这些垫资的商家,怎么也得算是“从龙功臣”,要获取最大的那块利益吧?
被骗的30余个广告商中,有一家上市公司、俩家4A公司,垫资额最高的超过1亿元。如果说这种量级的公司会被李娟这个小小的伪造高管骗倒,连玄幻小说都不敢这么写。
6:
黑奇士采访了汽车业内人士李小姐(化名),据她表示,像比亚迪这种量级的公司,广告供应商都是与代理公司签约,像上海雨鸿把比亚迪业务分包出去这种做法,非常常见。
在实际商业运行中,这种代理分包制有很多好处,比如:临时有营销活动需求,而预算一时申请不下来,那就可以让供应商垫资,半年之后再回款;
再比如,在广告业内通行的潜规则中,甲方公司一般要收取10-15%的回扣,这个回扣一般会以商业往来的名义打入到高管设立的壳公司中。比如李娟设立一个公司B,与上海雨泓签订合同,回款之后回扣会汇入公司B账户,这样可以逃避公司反腐败审查。
这件诈骗不同寻常的是,李娟的壳公司(国金比亚迪)走上前台,高调亮相。而到目前为止,没有供应商反应她收取了回扣,这种“清廉”表现的十分诡异。
就像供应商说的,她这么做到底图啥?自己冒充比亚迪,给比亚迪换来11亿的巨额资源,就为了把自己送进监狱去?
相反,倒是李娟自称的“比亚迪内斗”这套逻辑比较合乎情理。王氏夫妇要清理对手,委托白手套设立壳公司,一方面把债务压力推后(十几亿人民币),另一方面可以建立公司体系之外的直属“锦衣卫”,便于自己指挥。
只不过,这个如意算盘,被一连串的P2P爆雷打破。
当初学习“蝴蝶效应”的时候,老师举例子,说太平洋上一只蝴蝶扇动翅膀,可以在日本海引起一场风暴。(初始条件的微小差异,可以导致后果的巨大差别)
比亚迪11亿元诈骗案就是蝴蝶效应的最好例子:谁知道杭州楼市的一次政策调整,可以让一个千亿巨头不顾脸皮赖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