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的出现使得“24小时在线”的工作文化更加普及,人们随时、随地都在工作,模糊了上班时间的界限。服务业人士尤为手机控。由于智能手机让人随时都可工作,所以大家可能会想当然的认为这些终端可提高工作效率。但是,这种工作文化把本来可预期的业余时间给挤没了,打乱了人们的生活平衡,长期看,无疑是在破坏生产效率。一群电邮控真的能帮助公司提高盈利能力?这些终端带来的不切实际的预期难道不是在榨干员工吗?
从我的经验看,这种随时在线的工作文化会破坏机构的工作效率。数月前,我在南非新成立的公司的高管人员决定启用一种业务参与流程,好让客户和员工7*24小时都能联系上他们,因为大家觉得如果客户或员工之所需不能立即得到满足,他们就不会把公司当回事。管理层预期员工有巨大的压力要做到随叫随到。6个月后,我们却发现客户投诉率不降反升,员工士气不振。
我们为什么非要互相打电话搅坏对方的晚餐?为什么不能等到转天上班时再打那通电话呢?
哈佛商学院教授Leslie Perlow即将推出《与智能手机同眠:如何改掉7*24恶习,转变工作方式》一书,对人与智能手机之间的这种恼人关系提出深刻见地。教授做了一项实验,强制要求咨询公司员工每周至少有一天必须按时下班,结果她发现经过一段时间后,他们的工作状态改善,效率明显提高。参与这项研究的咨询人员中,有些按照她的规定按时下班,这些人中有78%表示对工作”感到满意“;也有些不按照她的规定干的,这些人中只有49%表示同样的满足感。她的研究结果表明我们正在创造一种自我维持的观念,认为工作效率越高越好,哪怕对工作时限性要求没那么高的工作,也要越快做完越好。
业务流程随技术发展而改变,竞争已开始全球化,公司需要迅速行动才能生存,这是现实。为顺应这种现实,我们已形成一套让客户和员工习惯于想找谁就能找到谁的体制。因此,7*24小时响应速度成了一项关键绩效指标,至于是否有必要,没人想去琢磨。结果,尽管可以有更好的工作方式,每个人却都比以前更卖力、更能加班。既然人人都这样,于是人人都认了。
可是,问题在于:公司不会因为你大晚上11点不回邮件就倒闭关门。等到第二天早上9点再回信,好处多多,可以说超过高效率所带来的好处,比如这样一来我们就有机会经过深思熟虑后提出令客户满意的办法。别再默认那种条件反射似的有信必回的工作模式了,我们要把手机打回原形,让它为我们服务,而不要变成它的奴隶。
公司需要帮助员工解压。(当然,公司千差万别,需要考虑自身业务流程的特性。但对多数公司而言,给员工明确的下班时间不会影响公司业绩。)在我自己的公司,当我们发现”时刻在线“并未改善公司业绩后,就逐渐把这种文化淘汰掉。我们制定政策,鼓励员工重视按点下班,不鼓励大家在下班后发送不必要的电邮或打电话影响他人。只要所有团队成员遵照执行,这条制度是可以起作用的。结果,一段时间过后,我们发现团队积极性提高,上班时认真工作,下班后回家”充电“。工作时,他们是在巧干而不是盲目快干,而且士气更加高涨。
在你的公司也试试这招吧!和你的团队谈谈,约好今晚下班后谁都不许工作。我相信明天早上你就会尝到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