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网络媒体是知识份子的救赎吗?

到底网路媒体会不会是知识份子在取得内容上的新救赎呢? 能从中更安心的获取有益、有趣、有助于个人成长的内容吗? 还是会跟电视新闻一样,被各类无趣、无聊、刻意洗脑又充满对立的内容所包围? 国外的状况我不敢说,但在台湾,我对目前的模式还是抱持较为悲观的观点。

原因在于哪里?

原因还是在于「商业模式终究决定了行为」。

目前号称网路媒体的组织,其实大都没能找到广告以外的有效获利模式(有少量尝试订阅或会员的,但似乎都不怎么成功)。 也因此,无论你现在点入纸媒的网页板,或是纯粹网路新媒体的网站,文章中间、两侧、上面Banner区大都能看到各类广告。 就算初始成立是想改变台湾新闻生态的新生代新闻平台,最后往往也碍于现实而在版面上出现大量广告。

当然,就过去而言,大部分网友大概早以训练了对广告视而不见的能力。 我自己很早就有办法读完一篇文章,却自动(无意识的)跳过所有崁入广告的区域。 看完一篇文章,可以完全没印象广告是甚么…

不过,各网站为求因应,也不断修正广告位置。 弹出式的广告、档在画面中央覆盖的广告、页面变黑广告置中的显眼模式、先点击广告才能看到文章的模式、三分钟没动就跳出的广告、甚至有些网站点入就自动帮你播影片(每次都会害我吓一跳),这些广告已经推陈出新到吓人的地步… 这样密密麻麻的配置下,除了少数让人真有兴趣去按的广告外,更多人恐怕是不小心或在不得以的状况点击了广告。

当然,放广告不是甚么罪大恶极的事情。 大家出来经营总是要吃饭。 读者不付钱,若能透过广告机制把成本转移出去,这看似毫无缺点 - 想下广告的人能因此找到拨放的平台、想做媒体的人可以专心营运、想看免费新闻的人有免费内容可以看。 这不是人人都赢,没人输吗?

理论上是这样,但实际上却非如此。

在2013年前,我也一直相信大家讲的所谓「羊毛出在狗身上,猪来买单」的网路商业模式是适合用在内容产业。 但这两年,我开始不这么确定了。

早几年,网路媒体其实并非纸媒的主力舞台,比较是纸媒的延伸。 他们把自家报纸或杂志版面放不下的内容,放在网页上。 后来,纸媒则是会刻意在网路平台上放出一部份纸本杂志(或报纸)的内容,主要目的还是希望吸引大家订阅或是购买。 在那时代,所有放上网路的内容其实都是有方向、有编辑整理过、有统一格局、也有一定的品质维持着。

但随着杂志跟报纸销量每况愈下,透过网路露出以吸引大家来买纸本的尝试看来是不成功的。 到了这几年,几乎的纸媒经营都很困难。 据我侧面听到的消息,连壹週刊每週销量都不足以维持营运了,更何况其他纸媒。

这几年,苹果日报看起来是最积极尝试,据说他们网路版靠流量广告已足以两平,甚至获利(註:但传言是否为真,我手上倒没有实际资料)。 于是各家传统媒体开始争先恐后跳入网路平台的竞争。

但所谓竞争其实好像也称不上。 因为各家的商业模式靠的都是广告,所以获利关键其实仅取决于两个独立于竞争的要素:流量 + 广告的数量。

也因此,大家恐怕有注意到,文章标题各家媒体是越下越夸大。 常常FB看到某篇吸引人的标题,但点进去一看,发现内容跟标题根本没什么关系。 很生气自己白花了时间,但又无可奈何。 不然就是看到一个很耸动的标题,点进去看了发现根本是之前看过的另一篇文章。 结果被转贴换个标题,让人以为是不同的东西。

这类时间浪费,或是点入看了却发现文不对题的状况,这两年我猜大家碰的次数是越来越多。

再来,你可能也会注意到,现在就算一些主流的、过去很有权威性的杂志或报纸,它们内容的把关好像变松了。 一些明明观点可议可疑的,也是照贴不误。 我已经不只一次听到周围朋友说:「那个某某周刊怎么会贴这样的文章?」

这些背后的原因其实不难理解 - 关键就是流量。

可是呢,只为引入流量,却不择手段的作法到底是福是祸呢? 我个人对此,倒有几个对未来趋势的猜测:

趋势一 主流媒体差异将越来越小

既然广告是唯一的营收来源,那流量自然是这些媒体的命脉,也是唯一在意的事情。 除非每天能出大事,不然纯粹新闻性质的内容并不足以吸引足够的流量。 那媒体能做的第一步,就是不出大事时就只好把小事渲染成大事。 所以现在某些争议根本是被创造出来….

但就算如此煽动,对很多媒体而言流量还是不够。 所以纸媒也好、电视媒体也好,每一家都开始架设自己的网路平台。 甚至这一两年开始,也可能是大家看到内容农场的成效,媒体网站群起模仿。 到处找各类有意义或无意义的内容转贴到自己的网站平台。 以至于,明明原本是提供专门知识的杂志或是新闻台,他们的网路平台也经营成大杂烩。 连美女图、都市传说、或健康谣言都能看到。

到了今年,我甚至已经分不太出来很多媒体网站与内容农场的差异。 根本就都长一样嘛! 任何人能写些看似成理的东西,都有主流媒体愿意转贴到自家网站上。 这也意味着读者自己得非常非常小心了……

趋势二 媒体更愿意放耸动的内容

既然网站的收入来自于广告点击率(或是曝光率),那吸引尽量多的人到网站中,就是新闻媒体唯一关心的事情。 也因为唯一关心这件事,所以文章好不好真是其次、内容是否有益那也不重要,甚至就是刻意要走情色、对立、暧昧、争议、让人吃惊的内容,下个见血的标题,才能让读者在FB上看了感到好奇而点进来。

这也是为何你会看到一堆台湾之光、美女店员、女优上悠游卡、故意激怒受访者的访谈策略、或把别人说话断章取义错置意思、夸张到几乎白痴的事件描述,然后变成标题甚至是内容。

但是深度报导、持续追踪、后续研究,这种需要花时间花力气研究、但无法刺激人点的内容,倒是越来越少出现了。 再来,很多新闻网站也开始直接转录部落客或是乡民的文章,甚至明星FB的发言也能变成新闻内容。

转贴我是没意见,但这些文章对不对,有没有合理性,反而不是编辑关注的重点。 能不能激起很多人跳进来看、甚至让网友唿朋引伴来下面留言对骂,反而才更重要。 换言之,编辑的把关在这时代似乎已不存在,流量才是唯一的中心思想。

这也是我们读者在面对这些主流媒体转型时得特别小心的部分。 因为过去我们会因为他们的权威性而信任他们编辑选择的内容,但在现在这时代,我们恐怕得怀疑所有主流的媒体。 因为所有他们想餵养给我们的内容,恐怕都只是希望激化我们以增加网站点击率的手段….

趋势三 平台跟内容产生者不再是站在同一阵线

新闻网站转贴非记者、素人的文章并不是最近才发生的事情。 但早几年,你会发现新闻网站想转贴的都是一些真正很受欢迎的文章。 而且通常内容正面,有分析有论述、有独到的见地。 但这几年开始,新闻媒体网站其实最爱的是那种极度有争议的文章。 越偏颇、越偏激、越能激起对立越好。 

这类文章现在反而各类媒体网站抢着贴出。 而且会努力让这篇在FB露出,最好能吸引不满的人来批判、多转贴、多找人来骂。 甚至最好作者还愿意来新闻网站回文跟网友争辩最好。 这也造成有些新手部落客,好不容易一篇文章上了主流媒体网站,也刚好就被轰到挂点。

因为流量为王,所以主流媒体的差异化越来越低、内容的筛选力道也减弱了。 毕竟流量来自于争议议题。 争议越大的,才能引入越多好奇的读者,也能引入越多想打笔战,想跟文章作者呛声的人。 换言之,媒体平台跟内容产生者开始不再站在同一阵线。

过往记者跟电视台、编辑跟作者、杂志跟专栏作家等等都是唇亡齿寒的关系。但在广告收入为王的年代编辑只好下标勐,甚至得刻意把文章的原意扭曲成有争议的议题。 让大家在FB上流传、让一堆人疑惑进去,留言大骂。 越骂引来更多的人,广告收入就巩固了。

所以,内容产生者自己要是不小心,很可能就是这样商业模式下的砲灰。 小部落客收到知名网站想转贴文章的信件先别太高兴,因为他看上的未必是你的文章深度,而可能仅是需要你当成争议的开关。

趋势四 整体社会的冲突性会更进一步的升高

由此你可以看出,为了商业利益,媒体想办法要做的就是在任何议题上见缝插针。 有对立才有人会想写东西捍卫或是叫骂;有叫骂的内容,才能吸引网友抢看;有人抢看才能吸引对立面的人出来抒发己见;而这类纾发又可能激起另一方的回击。

两方冲突越升高、流量产生的越多,获利也才能从中产生。 至于没有对立时,就要想办法制造对立。 所以你会看到奇怪的新闻,从政治、从经济、从名人发言要刻意断章取义,就是希望看到的人上来发表评论、希望他们把「怎么会有这种荒唐事」转贴出去。 大部分人是不会花时间查证的,看了主流媒体的标题常常就开骂了。 然后就想留言与转贴。

但这样的行为其实只是升高社会冲突,也降低整个社会智商罢了。

趋势五 新闻网站品牌权威性的丧失

当然,这模式如果可以长期持续,那倒也是一种商业模式。 但可惜的是,大媒体网站却因为这样的举动其实慢慢在丧失自己的品牌价值。

我已经不只一次听到朋友疑惑的问:那个XX周刊怎么开始会放这样的内容? 那个UU新闻网怎么跟内容农场一样一直放正妹照片? 或是:「这篇我看过的文章,被XX网站编辑改成另一个标题,整个就搞错方向了吧? 这些编辑的能力怎么这么差?」至于大量的覆盖式广告,更也是我常听到的另一类的抱怨。

确实,当主流新闻或新媒体新闻网站彼此越来越像(甚至跟内容农场也很像)时,表示内容其实都是各家互相转贴来转贴去。 但在FB集中化的状况下,使用者其实慢慢会远离广告多、标题诈骗性高的网站(因为反正内容都是同样那些)。 

以我自己为例,我在FB上看到有趣内容时,我其实已经不会立刻点击了。 我会先看看这到底是哪个网站的新闻。 一些常常骗我的网站,或是进去有太多广告要闪躲的,我其实已经根本不再去了。 一些我觉得标题改得很夸张的媒体,我也慢慢不会去他们的网站了。

因为露出的内文稍微搜寻一下,我往往可以找到原始网站。 大部分这类内容产生者自己的网站,很少有广告,而且还能顺便看看他其它有趣的论述,这反而对于自我思考是有帮助的。 换言之,我宁愿直接找到上游,也不要去那些被广告铺天盖地骚扰的中继站….

而我相信,我绝对不是唯一那个人。 等到再个几年,主流媒体的品牌信赖感完全被这商业模式耗尽后,所谓媒体网站也不过就只是一个有牌子的内容农场了。

那做为一个读者,到底我们该如何还在凶险的环境中取得新知呢?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网络媒体是知识份子的救赎吗?  份子  份子词条  媒体  媒体词条  知识  知识词条  网络  网络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