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事故营销——时下最强效果的营销之术(禁术,谨慎收藏)

问:我的品牌现在被很多人骂,到底是好还是不好?

狂小朱:傻瓜,小孩才分好坏,大人只看利弊。

名词解释:事故营销-----事件营销的分支,意指企业有意或无意卷入一次负面舆论事故中,并成功从中获利的一种营销方式。

怎么样让品牌在被骂中获利呢?

一、骂人不是真的在骂,利用中国网友的中二特质,可以让品牌和舆论迅速在网络曝光。

有人说:“中国的网友总是处于两种情绪:感动和愤怒。”中间的情绪更多是无感,所以当你做不到让他们赞美你,试试看能不能让他们骂你。中国的网民一般喜欢站在道德制高点去评判事件,然而他们骂人其实并不是真的为了骂人,而是通过抨击唾骂来享受潜意识里带来的优越感。被骂的主体越是强大,这种潜意识里的优越感就越强。这叫中国网民的中二特质。

我们利用中国网民的情绪可以让事件迅速发酵,而骂人这种负面情绪则是所有情绪中发酵最快的。骂人的话题会迅速找到非常多人的认同感,这让品牌和舆论迅速在社会化媒体扩散开来。

二、当我们的品牌被骂时,一定要先找到“舆论关键词”再判断是否有危害性。

有一本书叫:引爆点,做广告和营销的人基本上都看过。它提到一个词:附着力。

在舆论战中,有些关键词对品牌的附着力很强,有些关键词对品牌的附着力很弱,真正有威力的是那些附着力强的舆论关键词。

举个荔枝:

2015年广州车展,福特金牛座的一次价格闹剧,刷了一次头条。“24W起的金牛座写成了24亿,真是蠢逼” 在这次舆论中,跟金牛座相关的舆论关键词是:“24W”和“蠢逼”。然而任何由情绪产生的舆论关键词附着力都是很弱的,网民的情绪高涨又低落之后,会慢慢忘记这些关键词,剩下就是“金牛座是一款24W起的车”。

年纪大一点的朋友应该都还记得中国网民多少次“让家乐福滚出中国”,现在家乐福的生意一点也没有影响,所以事实证明这种由情绪产生的关键词附着力是很弱的,中国网民非常健忘。

所以我们要找到真正附着在品牌上的关键词,再判断是否存在危害。比如骂一家餐厅难吃,“难吃”这个词的附着力不是很强,好吃的标准是因人而异的,所以更多因个人情绪引发,所以不会构成大的伤害。比如雕爷牛腩,当年越骂,排的队越长。最近的青岛崂山蛇草水被骂史上最难喝 让它增加了多少销量。但是如果骂一家餐厅脏,水不干净,这种关键词的附着力就会非常强,因为大家对卫生的标准是一致的,危害性非常大。

三、骂人是一件感性的事,但是花钱时是理性的事,大部分消费者会分的很清楚。

不得不提前天“杜蕾斯的百人活动”,我在微博上搜索下关键词,可以看到骂者如云 链接都被封了。活动做得好不好 我不评论也不关心。从利弊上讲:虽然很多人认为被耍了,很愤怒,但是这种由情绪产生的记忆是会很快消失的。当我们走进便利店买TT时,还是会首先想到杜蕾斯的这款产品,毕竟花钱是一件严谨的事情,广告做得污,产品不一定差。

同样的我们还可以回忆一下老白金、恒源祥当时也是极度惹人反感,但是当年你真的要买一件送给爸妈的保健品时还是会第一个想到老白金。买羊毛衫时,第一个想到的还是恒源祥。广告让人烦对购买决策的影响并不大,因为消费者花钱是谨慎而理性的。

后记

事故营销,这么鬼畜的词是我无意在朋友圈看到有个人开玩笑提到的,但我想到今年被大家熟知的互联网事件,深以为然,所以总结了关于事故营销的要点。值得一提的是:事故营销属于黑理论,禁术,了解事故营销的要点,可以帮助企业在负面舆论中获利,但是本人并不提倡有意策划的事故营销,维护网络环境,是大家的责任。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营销  营销词条  时下  时下词条  最强  最强词条  谨慎  谨慎词条  事故  事故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