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细分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由美国学者温德尔·史密斯提出的营销理论,其核心思想在于企业必须重视顾客需求的异质性,并提供有针对性的产品,服务和销售模式。
我们身边的企业家对于“客户细分”一词并不陌生,然而,绝大部分的企业在实际运作过程中,还是采取的 “无差别市场策略”。
首要的一个原因在于企业“不舍得”做“客户细分”。客户细分的直接结果,是产品的适应面变得狭窄,想想辛辛苦苦做出来的产品,只能适用于一小部分客户,企业心里是很难接受的。在很多经营者的评价标准中:“大众流行”的产品是最好的,并且发明了一个非常性感的词来形容,叫“爆款”。比如:iPhone一出世,举世轰动,苹果公司大赚一笔,哪个企业不想做成iPhone这样呢?所以,凡是把目标群体为聚焦到一个细分群体的想法,在自己企业内部都很难得到支持,更不要说把市场细分落在实处了。
第二个原因在于企业也不会做客户细分。即便企业家接受了营销理论,但真正在应用的时候,企业“细分市场”的动作常常是错的。
“客户细分”的第一步,是划分目标群体。用于划分客户的纬度有很多,可以是区域、性别、年龄,从这一点看,似乎很难找出头绪,然而一个基本的诀窍是:新兴群体。社会在不断进步与改变着,这样的变化,往往意味着某些客户群体的衰落,以及某些客户群体的兴起。衰落的群体是没有市场开发价值的,早已存在的客户群体,一定是有很多供应商的,只有新兴的群体,他们的需要往往被市场所忽视,从而为创业企业带来机会。比如:现在被神话般推崇的“小米模式”,其实我们深入分析,没有什么神秘的,主要在于小米锁定了一个群体:“屌丝”。所谓的屌丝,就是我们以前忽视的85后、90后群体。这个群体是刚进入社会不久的青年白领,收入不高但是喜欢创新的、高科技的东西,并且从行为习惯上,更喜欢通过网络来寻找产品、表达意见、建立社交。小米成功的秘诀也就在于“低价、顶配、交互、网络口碑”。
“客户细分”的第二步,是选择目标群体。每家企业有不同的资源,这决定了各家企业没有必要选择同一细分群体进行红海厮杀。选择目标群体的时候,要特别重视企业是否有特别的渠道,可以低成本地接触到该群体。由于现代社会,消费者的注意力高度分散,信息漫传播的效率很低,企业选择细分群体,要选择有特别渠道资源的。
第三步,目标群体选择之后,非常关键的一步,在于能否成功进行“客户行为分析”。这是客户细分中至关重要的一步,在商学院的教科书里,几乎看不到关于“客户行为分析”的内容,而在实战中,企业不会做“客户行为分析”,市场细分肯定会流于空谈。具体的例子就在于,同样的产品、同样的目标客户群、同样的营销优惠方案,两家企业产生了完全不同的结果。具体的案例分析,我们将放在下一篇文章详细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