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16 日的小米发布会,除了小米电视 2S,还正式发布了小米净水器。
用户可以用 WiFI 将「小米智能家庭」App 连接上这台净水器,看到过滤前后自家水质的变化,收到滤芯更换提醒,一键购买送货上门。
净水器连入小米智能家庭 App
这个「小米智能家庭 App」,不仅可以连接净水器,还可以连接小蚁摄像机、智能插座、小米电视和路由器等一系列小米智能硬件。在手机上就能完成与这些智能硬件的交互,随时随地控制自己家的智能家电设备。
在连接的过程中,智能硬件每时每刻的运行数据和每一次 App 交互行为都会被记录下来,比如摄像机捕捉到的视频信息,你在什么时候用了电视,这些数据越多,所刻画的用户生活习惯就越准确。所有的智能设备都是不断获取数据的触角,未来通过对这些数据分析,小米就能将第三方服务对接到智能硬件上,为用户提供消费者个性化服务。净水器换滤芯就是一个已经实现的典型场景。
另一个小米
你看得见的小米是与乐视、与魅族在手机领域激战正酣。
你看得见的小米是手机、电视、路由器,是与紫米、华米、小蚁等 30 多家创业公司联合打造小米的智能硬件生态体系。
但还有一个你看不见的小米:所有这些智能硬件只是它的触角,数据及背后的服务才是核心价值,经过过去两年的低调布局,这个「看不见」的小米正在初露峥嵘。
通过小米的硬件开放平台,传统硬件生产厂商通过提供公司、商业模式、市场营销等资质证明申请加入「小米智能家庭」,小米协助这些硬件公司完成智能硬件的研发,内测和公测。取得合作商认证可以批量生产。
小米的智能家庭App兼具了“商店”的功能
但是第三方硬件厂商在合作中必须满足 2 个条件,一是使用小米的智能硬件模块。这个智能模块在 2014 年首次亮相,2015 年 1 月正式对外发布,以 22 元接近成本价的价格出售。雷军当时在发布会上承诺未来将会以 10 元价格提供给智能家电厂商。
硬件设备嵌入这块智能模块,就可以连接 WIFI 网络,与小米智能家庭 App 连接。这是管理智能硬件和获取智能硬件数据的第一步。
智能硬件模块
另外一个条件则是智能硬件厂商需要使用小米智能云,所有收集到的数据自然汇聚在小米智能云上存储和分析。小米也为合作的硬件厂商提供私有云自建的方案,这主要是出于一些硬件厂商对数据安全的特殊考虑。
在 2014 年末,小米拿到第五轮融资 11 亿美元后,估值 460 亿美元。一旦小米成为一家可以通过云端数据分析提供服务的公司,小米估值将远超于此。
智能硬件的用户量和积累数据量还没有到质变点,小米从智能硬件带来的数据变现要在未来几年才能看到,但为了这个目标,两年之前,雷军就已经开始布局云计算。
初搭云版图
2015 年 6 月,迅雷 IPO 周年庆的第二天下午,迅雷联合小米做了一场关于 CDN 的发布会。小米科技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雷军成为这场发布会最重要的嘉宾,坐在他身旁还有 2 个人。一位是金山软件 CEO 张宏江。另一位则是迅雷 CTO 陈磊。
到这一天的发布会为止,包括金山云、世纪互联和迅雷,雷军已经初步搭建起了自己的云版图
在这个云版图中,金山云提供存储和计算服务,被小米注资的世纪互联提供底层服务器和机房,迅雷提供 CDN 技术。
在从手机向智能硬件生态快速扩张的同时,布局云平台对于小米来说就已经成为了一种必然。
首先,小米在过去几年用户每年的数据增长量是 600%。雷军从小米后台看到小米存储了超过 500 亿张用户照片 5 亿个用户视频,数据总量超过 100P,这些数据可能在几年内就会突破 1000P,数据的价值需要一个强大的云平台才能释放。
其次,这也是从一家公司到一个生态的必然选择。雷军亲身经历了猎豹等类似创业公司的发展过程。猎豹在前年年初日活跃是几万人,今年一季度月活跃达到 4.44 亿规模。他投资的游戏《全民奇迹》,公司达到 3 亿流水时,只有 45 个员工。创业潮中的小团队快速成长,必须借助大量的社会化服务,其中云服务是最重要的。
另一方面,无论腾讯云还是阿里云,在过去一年里都围绕各自的云版图进行着巨额的投入,拼命让自己的云成为新旧企业接入互联网服务的首选,因为五年之后所有企业都将互联网化,云计算必然成为巨头未来的主战场,没有强大的云服务做基础,所有关于生态、格局的战略构想都将是空中楼阁。
而小米开放平台正在筹划推出的结构化数据存储以及为智能硬件厂商提供的云服务需要背后有云技术支撑,但小米不可能把自己的业务放在友商的云平台上,其一是无法负担的成本,其二则是数据的控制权。
再造金山
为了承载小米在不久将来可能产生的 1000P 数据的存储和计算,雷军把金山作为存储和计算的大后方。
金山软件是一家名副其实的老公司,80 年代末、90 年代初曾经与它一起崛起的通用软件公司已经所剩无几,唯有用友、金蝶垂直应用解决方案的公司如今也在艰难转型。
2011 年 10 月,张宏江加入金山,正值雷军重新回金山做董事长。这个时候的金山几乎达到了自己业绩最低点,被对手打地一塌糊涂,很多业务即便是赚钱的,也已经不在行业里前端。
雷军和张宏江极力希望把金山推向移动互联网市场主流。
他们对金山的第一个改造就是「瘦身」。十年前金山软件在整个行业里的技术和人才占很大优势,但看到什么是机会就做什么,每个领域都做,消耗了大量的资源。造成的结果是业务如此庞杂,但是赚钱不多,增长缓慢。
在雷军的指导下,金山把集团三项主业务子公司,游戏、安全和办公子公司化,把不重要的业务砍掉,卖掉,关掉。把「移动用户量」放到 KPI 的第一位。2012 年 1 月金山软件拆分快盘业务成立独立的子公司金山云,11 月小米收购金山云 9.87% 股份。子公司策略被证明是正确的,很快厮杀出了猎豹这样的公司。
2007 年,金山就开始做存储,但并未主要业务。到 2014 年起金山云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张宏江兼任金山软件和金山云 CEO,对外交流的次数一下子增多,绝大部分围绕金山云。金山云成为金山集团最重要的业务。
此前张宏江是微软亚太研发集团首席技术官、微软亚洲工程院院长。微软的经历已经让张宏江看出传统软件模式的江河日下,而云计算的趋势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成为必然。互联网在压缩软件行业的利润,张宏江的内心很清晰,无论是微软还是金山都面临传统软件公司的转型
结盟策略
2014 一年,雷军和张宏江讨论过很多次到底要不要最大限度投入云计算。
一次,金山高层用 19 个小时开了一次会,讨论云战略。雷军还是回到自己的方法论 All In 上,决定第一期投资十亿美金,让金山在云服务市场立足。
2015 年 1 月,在不断增持中,雷军对金山的布局初露雏形。
雷军给金山员工开战略发布会
在小米购买金山软件 2.98% 股份前,腾讯占金山 12.58% 股份,收购完成后,腾讯持股降低到 9.6%,雷军系在金山软件的投票权增加至 29.9%。
2015 年 3 月末,金山云的美公司金山软件和 IDG 签署 B 轮融资协议,金山软件和小米行使 A 系列优先股权认股权证。融资完成后,金山云获得 6666 万美元资金。金山软件、小米和 IDG 分别占有金山云 52.3%、24.5% 和 3.98% 股权。
金山云未来必然会在智能硬件领域,与智能手环、智能电视以及智能摄像头等小米的智能硬件紧紧捆绑在一起。满足小米智能硬件数据的实时传递和计算,大量的存储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但对于是否真正自己做机房——云计算最底层的业务,雷军和张宏江要论过很多次,机房需要巨额投入和一定搭建周期。张宏江不止一次说,云计算对资本的要求非常高。他对记者采访时表达:对于 IaaS 而言,现金流很重要,即便业务有所赢盈利,IaaS 厂商的财务账面现金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是负数。因为 IaaS 运营每年都要购买新设备,而旧设备的折旧年限是 3 年。
最后的解决方案是,金山软件、小米和淡马锡共同向世纪互联投资 2.69 亿美元,由世纪互联提供金山云底层基础设施。未来 5 年内,金山云租用世纪互联 5000 个机柜。
雷军的结盟策略加快了对云计算布局的速度。
迅雷瘦身
张宏江曾对外正式表达过:「CDN 是一个技术点,但不会作为金山云的业务来卖。」
在这项云业务上,雷军选择的迅雷。通过对外提供 CDN 服务,迅雷成为雷军系云计算的重要部分。
雷军自己也承认今天迅雷的业务似乎不那么性感,CDN 才是他投资迅雷最看中的。雷军与迅雷 CEO 邹胜龙十多年前认识,前年年底,邹胜龙把迅雷要做 CDN 这件事和雷军讲了,雷军觉得这可能是云服务市场的一个颠覆性创新。
CDN 是指内容分发网络 Content Delivery Network,可以解决网络带宽小、用户访问量大、网点分布不均等问题,提高用户访问网站的响应速度与网站的可用性。
8 个月前,迅雷挖来腾讯云总经理陈磊加盟,CDN 正式提上技术日程。
迅雷CEO邹胜龙微博分享的照片。第一排左一为张宏江、右一为邹胜龙。第二排右二为陈磊。
陈磊曾经在美国工作,从 Google 离职后加入腾讯,原腾讯 CTO 张志东对他非常认可,因为他几乎是腾讯上下为数不多能够留下来,真正对腾讯做出贡献的海归派。腾讯云从正式对外服务,到涉足此前从未有过经验的企业领域,几乎都是陈磊带领团队一起做起来的。
加盟迅雷后,陈磊向邹胜龙提出建立一个独立的全资子公司——网心公司。陈磊提出成立这家独立的公司做 CDN,是希望他的团队能够有一个独立运作、更加灵活的氛围。
这 8 个月的时间里,雷军和陈磊进行了 5 次深夜长谈,并没有给这个团队太多的业务 KPI,和具体业务建议,而是大量的借鉴的案例。
陈磊也沿袭了他在腾讯云时的 2 个经验,推广迅雷 CDN,其一是太过于追求客户规模很难做到最佳服务。虽然腾讯云起步比阿里云晚,但服务用户求质不求量,口碑对云服务更重要。
二则是,通过降价竞争云服务是浅层的、表面的,真正难的是通过技术创新。
这 2 条发展策略背后也有迅雷发展的客观难题。首先,此前迅雷并不对外提供 CDN 服务,只是为合作伙伴和迅雷用户进行内部提供。对外提供 CDN 云服务除了技术上要受到考验,服务是一个需要跨过去的门槛,选择谨慎拓展客户意味减少了服务崩盘的危险。
另外一点「通过技术」创新的含义是,陈磊试图找到一种新的方式推广 CDN 服务。近 1 年时间,云服务快速发展,但与之强烈对比的是,CDN 技术在最近几年停滞不前,并且变成一个利润非常高的产业。对于云服务商来说,CDN 成为毛利最高的,补贴虚拟主机的业务的重要途径。
原来的 CDN 是都是 B2B 的批量采购和零售模式,陈磊试图做的是把 C 端用户引入,变成 C2B 模式。具体的做法是用智能硬件迅雷赚钱宝,向迅雷用户众筹他们没有使用的带宽和计算资源,通过大数据的算法重新配置和调度没有用起来的带宽和资源。从 C 端征集到的宽带和计算资源也仅仅是迅雷 CDN 背后技术的一部分,绝大部分 CDN 资源还是要通过迅雷多年已经搭建的 CDN 体系。
客观说,2014 年找到方向的金山云与阿里云、腾讯云相比,用户数有很大差距,最有名的客户是《全民奇迹》游戏,但这款游戏也是雷军系注资。而迅雷的 CDN 策略也受到业界一定的质疑,比如赚钱宝能让用户赚到的收益并没有想象中的多,而9999 元/G/月 (带宽计价) 无法满足 B 端用户更多的个性需求等等。
但至此,雷军初步完整了自己的云版图。(编辑: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