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的结果简单明了:在全球专利大战中,欧洲发明家落在了后面。至于这个结果重不重要,则远没有那么容易说清楚。
过去30年的多数时间里,专利申请数领先的国家无疑是日本和美国,欧洲则在第三位徘徊。但从2000年代初起,中国开始异军突起。自2011年起的每一年,中国国内提交的专利申请,在数量上都超过全球各地任何其他知识产权局收到的申请。
起初,中国企业争相申请的是国内专利。不过,它们很快就开始把目光投向国际市场。欧洲专利局(European Patent Office)最新数据显示,去年欧盟(EU)收到的专利申请中,中国方面提交的在数量上居第四位,而不到十年前中国还仅处于第12位。
如今,欧洲收到的专利申请大部分来自欧洲以外,德国是唯一一个跻身前五的欧洲国家。总体上说,去年欧洲专利局收到的专利申请超过27.4万份,是有史以来专利申请最多的年份。
对Withers & Rogers专利律师丹尼斯•凯塞里斯(Denis Keseris)来说,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个结果是否重要,答案很简单:当然重要。他说:“部分企业还没有意识到知识产权的重要性。”他接着表示,为确保欧洲在创新中占据足够的分量,“我们应该提交比现在多得多的专利申请”。
尽管英国向欧洲专利局提交的专利申请数量在以三年来最快的速度增长,但在人均专利申请数方面,英国仍落在欧洲多数大型经济体(意大利除外)的后面。
代表英国特许专利律师协会(Chartered Institute of Patent Attorneys)发表意见的专利律师马特•狄克逊(Matt Dixon)称:“英国企业必须清醒过来,认识到专利不仅仅是为头发蓬乱的发明家设置的,还是日常创新战略的关键环节。”如果自己的产品不享有法律保护,企业将处于任由他人抄袭的境地。
中国在欧专利申请数的急剧增长,部分是出于赶超的需要。与其研发支出相比,中国的国际专利存量依然较少。中国企业要想争取欧洲的业务,就必须确保其技术背后的知识产权为自己所有、并且在欧盟具有合法性。
中国政府向中国企业在国内提交的专利申请提供补贴,2012年,它开始向中国企业在境外提交的专利申请提供额外的补贴。此举反映了中国政府对这个问题的重视程度。
有一种常见的说法是,来自中国的许多专利申请质量较低。相关数据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这种说法。虽然在提交给欧洲专利局的专利申请中,中国占了大约10%,但在获批的专利中,中国的占比却滑落至2%。
一个更难回答的问题是,专利申请乃至专利获批情况是否能为我们了解国家间的相对创新态势提供什么有意义的线索。
英国知识产权局(Intellectual Property Office)对这个问题给出了否定的答案。该局不仅负责英国知识产权的总体政策,还负责英国专利、商标和设计权的批准。
该局一名发言人表示:“单纯把专利数量作为创新水平的近似,是在以一种一维化和有很大欠缺的方式理解创新活动所特有的广度。”
这名官员强调,专利本身不是保护创新的唯一途径。他补充说,专利“提供正式的保护,但它不涵盖未注册的发明,比如商业秘密,也不考虑不基于发明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