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民老公王思聪在付费语音平台“分答”上又狠狠地火了一把。回答了32个问题就轻轻松松赚了20万,刷爆了无数人的朋友圈。
靠刷屏火起来,“分答”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早晚刷微博、时时朋友圈——很多人的生活就在这样的节奏中一天一天度过。社交悄然催生着很多事件的发生、演变和高潮。
这些年,到底都有过哪些突然火起来的刷屏营销案例呢?
1、分答
“分答”是果壳网“在行”旗下的产品。上线仅仅半个多月,借着国民老公王思聪的东风,“分答”真是火得不要不要的。
“分答”的使用方法很简单,用户在平台上自我介绍或描述擅长的领域,设置付费问答的价格,其他用户感兴趣就可以付费向其提问。回答的方式是语音,如果有用户对这个问题也感兴趣,可以支付1元钱偷听,这1元钱平均分配给提问者和问答者。
王思聪只是回答了32个八卦问题,就轻松入20万。其问题价格也从3000元一个水涨船高到4999一个,还不出意料地刷了所有人的屏。
在1300多万个微信公号争夺朋友圈的时代,“分答”的轻松刷屏仿佛让人摸到了知识变现的门路。
2、友谊小船
其实“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的风也并没有过去太久。但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确实是很快就会被人们遗忘的。
“友谊小船”的原作者是85后的漫画家喃东尼。喃东尼的漫画主角是两只“蠢企鹅”——东尼和阿德,他常常嘲笑他们太胖了,所以当有一只企鹅变瘦了,“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了。
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个梗变成了吐槽狂欢,一时间,广告人、IT宅、媒体人、设计师等多个行业都在朋友圈用“友谊小船”体吐槽自己,作者喃东尼的微博也一下子从20万涨粉到92万。
3、我和微信的故事
还记得去年底疯狂刷屏的“我和微信的2015”吗?
通过“我和微信的2015”,可以看到微信是哪一天注册的、发送的第一条朋友圈是什么,第一个微信朋友是谁,另外还可以查看2015年你发表的微信朋友圈总数量、红包发送情况、到过的位置、好友数量、获赞数量、走路步数……
此次刷屏,虽然是微信公开课的营销事件,充分利用了人性的猎奇、攀比、虚荣心以及对往事的思念等特点,在“刷屏营销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4、支付宝“我的年度账单”
和“我和微信的故事”有得一拼的,要数支付宝的“我的年度账单”了。
微信作为一个社交平台,更注重的是社交方面的总结,而支付宝作为一个第三方支付平台,就简单粗暴多了:爷有钱!你来和我比啊!
支出多少钱,都用在了哪些地方,和你金钱来往最多的朋友是谁,超过了多少人……这些不光满足了人们自身的好奇,也满足了变相炫富的需求。很多人都迫不及待地在朋友圈炫耀:“如果不是淘宝买买买,爷现在已经能在北京买下一个厕所了!”
5、微笑挑战
每个人朋友圈都有那么几个爱自拍的家伙,甭管长得好不好看,四十五度角咔咔咔先来几张,美个颜,加个滤镜,发个九宫格,今日打卡就算完成了。
所以一个叫做“微笑挑战”的活动能在朋友圈刷屏也不足为怪了。微笑的感染力、朋友圈点名的可操作性、大众“自拍病”的泛滥…微笑挑战走红的原因并不复杂,也不新奇。最初是谁发起的,好像也并不重要了。
当我们真的搞清楚原因的时候,新的类似的活动已经来了。与其这样,不如好好享受,看看一张张笑脸,也挺好。
6、冰桶挑战赛
和“微笑挑战”不同,“冰桶挑战赛”似乎在微博流传更广,普遍引起关注的也不是普通人,而是名人。
巧的是,和“分答”一样,“冰桶挑战赛”里也有国民老公王思聪的身影。他完成了果壳网姬十三的挑战(可见王思聪与果壳私交甚好),并低调地向“为罕见病,冻起来”微公益项目捐款100万元。
“冰桶挑战赛”旨在是让更多人知道被称为渐冻人的罕见疾病,同时也达到募款帮助治疗的目的。虽然中间有很多作秀的成分,但一个公益活动能引起这么多名人关注,刷屏刷得如此猛烈,也是一件好事。
7、围住神经猫
奇怪的名字,具有攀比性的数字、不错的可玩性——那只“神经猫”有着在社交圈中走红的基本条件,但其的刷屏的爆发性还是吸引了众多关注。
大多时候,一款游戏,特别是小游戏能否走红是很难预测的,玩家的时间、空间、心情都决定着它的命运。
“神经猫”还是比较幸运的,画风简单粗暴,游戏简单粗暴,刷屏也简单粗暴,就是靠着这些简单粗暴,“神经猫”征服了朋友圈。“神经猫”没围住,朋友圈里倒是多了很多“神经病”。
8、脸萌
要说会画画的人最讨厌的事是什么?“在吗?能不能帮我画个头像?”
“脸萌”的出现将苦逼的漫画师们解救出来了。
究其原因,不过就是不管长得好看的还是不好看的,都希望能有个将自己美化的漫画形象。不管你是满脸痘,还是眯缝眼,在漫画上都可以被忽略,只换来一片“好萌”的评论。
只可惜“脸萌”来得快去得也快。漫画形象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形象固定,有一定的特色。所以用户在用过一两次后就失去了兴趣,毕竟DIY头像这种事,总不能一天一换。
9、逼死强迫症
这组头像流行起来的时候,差不多每个人都被荼毒过。点了半天才发现并没有新消息,心也是塞塞的。
以当下年轻人普遍存在、并且乐意调侃的强迫症作为传播点,想不刷屏都很难。
其实“逼死强迫症”这回事,归根结底源自现代人对手机的依赖。当面对面交流都很生疏,却在意“别人给我发消息我没有看到”这回事,既是一种现实,也是一种心酸。
想要克服这种困扰,离开手机就是最好的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