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求胜”还是“求和”?

共赢的前提下,才有真正的胜出

陈  斌 上海展英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董事长

方  芳

北大纵横人力资源咨询中心  合伙人

郑  蕾

上海沃世投资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项目总监

马凌燕 上海精传音和公关顾问有限公司

合伙人、客户总监

钟  鸣

信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人力资源部  负责人

中国人最讲究“和”,凡事以和为贵。人在职场,同事之间、合作伙伴之间,如果不能营造一种和气、和谐的工作氛围,那简直寸步难行。但是,职场又讲求“赢”,只有胜过你的同事,打败你的竞争对手,才能生存并获得提升。“求和”与“求胜”就像天平的两端,女高管们该如何小心掌控力度,以保持两端的平衡。

陈斌:“和”是达成“胜”的手段

我是从基层工程师、部门管理者一步步发展到自己创业当老板的。我觉得“胜”与“和”的取舍和个人职业的发展阶段及扮演的角色有关。当我还是一名工程师的时候,我比较求“胜”,在技术上不断追求突破,也不甘于一直当一名基层的技术人员。逐渐地,我成长为部门管理者,那时的重点不在于自身的技术能力有多强,而是沟通协调能力有多强。你需要跟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光靠“气盛”很难成事。现在我自己做公司,很多时候我感觉我的工作就是“和稀泥”。公司就像一个大家庭,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立场,出现矛盾的时候,很难说谁对谁错。我们公司的文化就是“以和为贵”,对内肯定是将“和”放在第一位的。

在职场里面,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胜”肯定是一个目标,不然就是不求上进。而“和”是一种手段。最近看电视剧《杜拉拉升职记》,杜拉拉其实是个很好胜的人,但她对同事又很包容,愿意帮助别人,也许正是这种性格,成就了她事业上的高升。

至于同业之间“和”与“胜”的关系,与行业的发展阶段有关。我所在的手机行业,目前处于竞争白热化阶段,这个行业的人也都是年轻人,年轻人本身就比较好斗,因此,要以“和为贵”的方式来处理生意,似乎不太现实。也许再过几年,等这个行业成熟了,只剩下几家相对独立的大企业,或许会出现行业联盟。

方芳:领导者导向影响员工价值取向

用两幅图画可以表明“和”与“胜”的关系。一幅图里是两个有交集的圆,一个圆代表“和”,一个圆代表“胜”。这幅图说明在合适的场合、运用合适的手法,“和”与“胜”可以兼得。另一幅图中,外面是一个圆,代表着“和”,圆里面是一个方形,代表“胜”,外圆内方,这是中国人的处世哲学。求“胜”与求“和”之间并没有什么分水岭,关键是在合适的环境下、对合适的人、在合适的时间、采用合适的手法来做出抉择,或者达到平衡。

一个组织的文化,是偏向于求“和”还是求“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者的导向。作为领导者,你是以纯粹获利作为工作导向,还是以创造价值作为终极目标,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你的员工,并体现在员工的行为导向中。

组织里的每个成员由于受教育程度、工作经历、文化背景、性格特征不同,不能要求他们都以某种固定的方式做事,尤其是在一个新成立的公司或者组织里。但是,在成熟的企业里面,领导者可以通过体制、流程和企业文化来建立一个大家共同遵守的守则。很多企业抱怨员工的执行力不高,但是作为领导,要首先反思一下,我们的定位和价值在哪里。

对市场的变化和压力,老板是感受最直接的,而员工未必能感同身受。作为老板,如何将这种市场趋势和压力传达给员工,使员工明白市场的走势,从而使公司上下一心,形成合力,就像打通了水渠,对公司而言,这就是最大的“和”。接下来自然是水到渠成,领导是修渠人,而员工是水。

郑蕾:欣然面对各类沟通对象

我觉得“和”比“胜”重要。随着工作经历的丰富,我感觉人在职场,最重要的不是工作能力本身,而是与人相处的艺术。一个人能力再强,假如不能和同事相处愉快,那么她管理的团队肯定不会有很强的凝聚力,她肯定不是一个好的领 导。

我目前正负责公司一个项目的开工,每天在工地里,从设计、选材到装修,样样都要管。项目完成后再交给公司的营运团队。虽然我只负责硬件施工,但对工程的具体需求却来自于日后将使用这个工程的营运团队,所以我必须每天跟各种人打交道,了解他们的需求,听取他们的意见。在这个过程中,有些人会用比较好的能让人欣然接受的方式和我沟通,有些人则可能带着批判的方式和我沟通。面对令自己不愉快的沟通对象,如果我一味地以排斥的心态去应对,那么即便项目成功完成了,团队的和谐也会受到影响,公司高层对我这个层级的领导者的印象也不会特别好。

如何平衡好“和”与“胜”,是一门需要不断学习的课程,我目前还在曲折中总结与思考。

马凌燕:“和”是“胜”的基础

我一直从事市场公关方面的工作,一路走来,感触最深的就是要学会用分享和感恩的态度去对待工作。我认为“和”是基础,是团队在外冲锋陷阵的坚强后盾,是团队战斗力和精神面貌的体现。实现内部的“和”需要非常用心并且靠日积月累。作为领导者,首先自己要不断地学习和进步,不断有新的东西分享给下属,让他们感受到,在这里每天都能有新的获取,有成长空间。另外,领导者要帮助员工认清自己的定位和职业目标,让他们明白自己的方向在哪里。当然,了解同事的性格特点也非常重要。对于内向、外向、好强或者内敛等不同性格的人,沟通方式是不同的。懂得尊重对方,才会获得对方的尊重。这些算是我维持团队和睦的一点心得吧。

在曾经的奋斗道路上,当我想要在平级的员工中胜出,我先会主动跟同事分享我的工作计划和心得,这样你既可以在分享的过程中直观地让对方看到你的计划目标,选择合理的避开,同时也会让对方觉得分享是一种帮助和获得,他们对你自然会友好多一些。

公司内部门之间的团结协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司的体制化管理。人与人的合作,不能只靠人的性格。公司完备的体制可以规避掉很多矛盾和风险。

分享的精神,换位思考的方式,是“和”的基础,而“和”是“胜”的基础。

钟鸣:构建“共赢”的工作环境

“和”与“胜”的取舍,是要根据不同的环境和阶段来看的。如果企业是靠团队活力制胜,靠团队成就绩效,则通常以“和”为基础;如果企业靠个人的创意和成就制胜,这样的组织一般是以“求胜”作为基调。不管以何者为基调,都不是绝对的。从个人的发展来看,当你处于追求个人成就突破的阶段时,适当地要考虑如何“求胜”。但不管怎样,“和”肯定是基础。没有和谐,没有合作,不可能有竞争的胜出。“和”与“胜”不矛盾,没有组织的“和”,很难有个人和组织的“胜”。

只有以“共赢”的思想来构建自己的工作环境,你才能真正地胜出。当企业考虑提拔一名员工时,很重要的一个考量因素就是看这个员工是否得到其他员工的认可。如果所有人都不认可他,提拔这样的人担当更重要的角色,就会有风险。这说明,一个赢得了“胜”的人,其实已经做到了“和”,已经兼顾了别人的需求,得到了别人的认可。作为企业管理层,你难免会听到很多不同的声音,可能有人会反对你的见解,可能有人会批评你的举措,可能有人会妒忌你的成就,可能有人会抵制你的风格,但是假如你能站在他们的立场上考虑他们的需求,想办法兼顾他们的利益,所有问题都会有解决的办法。职场中的胜出,到最后不是靠技术和专业能力,而在于赢得人心。

寿险这个行业,目前还有很大的市场空间,我们不是通过打倒对手而获得市场份额,而是希望在发展自身的同时,实现与同行合作共赢。同行间过度的无序的竞争,反而会伤害了这个市场。所以在寿险这个行业里,“和”是大家共同发展的基础。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求胜”还是“求和”?  求胜  求胜词条  求和  求和词条  还是  还是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