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部在有些公司似乎变得可有可无,行政经理的薪酬也经常低于其他部门,这一切似乎成了定论,但仍有不死心的行政经理一定要弄个明白,平行部门就算了,为什么连老总都会无视我的存在。作为同行,在同情这种遭遇的同时,也追究了其中缘由。
在一家公司作监察时,行政经理大吐苦水,在人事调动上,部门经理们总是先斩后奏,不按流程审批,连总经理都批准了才拿给我批,总经理都批了,我还有什么办法,只能批呗,除非我不想干了。不过他倒是留了一个心眼,他说我在签字时候,还加了一个大大的“补”字,就是防止调动的人出问题后追究我责任。
看似很高明,其实不过是耍小聪明。他似乎还没有明白,权力意味责任,没了责任,谈何权力,天下哪有没有责任的权力。行政部肩负着人事管理职能,员工适岗性判断,组织结构合理性判断是行政部的基本职能,平时不去关注和收集这些信息和数据,在审批时就只能走形式,鹦鹉学舌,人云亦云,长期这样,平行部门和总经理就不会再让你审核了,因为有你没你都一样,给你审也给不出什么意见,还浪费时间,不如直接找能给意见的人审批。
在民营企业管理中,似乎是最不喜欢按流程办事的,这是有原因的,因为民营企业是没妈的孩子,全靠自己,按规则办事,恐怕早饿死了,所以先斩后奏的事情常有发生,不仅在人事审批上。其实大家都在遵循一个原则,那就是谁能解决问题,谁能辨别是非就找谁,当然地位也会相应提高。企业中的各部门都有自己的职能,有的是执行,有的是监督,无所谓高低之分,执行部门是要出结果的,这种结果“显而易见”,但监督却难以“显而易见”,这是很考验人的,一旦懒惰就会失去监督作用,久而久之就会被忽视。被忽视了想再被重视是很难的。
一个从事人力资源的同行给我讲述了他的故事:在他曾任子公司人事主任的时候,也经常遇到总经理批好后的人事调动,由他来补签。以往的人事调动档案中,几乎都是“同意”二字,这种不正常现象已变成了正常现象。他在了解了调动员工的具体情况后,发现有2名员工调动存在问题,并将问题写在了审批栏中,还附上了建议。很快集团高层领导就打来电话,询问了详细情况,同时批准了他的建议,将其中1名调动审批打回,由子公司重审,对通过审批的另1名员工的调动理由进行了解释。之后部门间、跨公司的人事调动,部门经理们都会注明详细原因,总经理审批时。如没有人事部意见,几乎不会提前审批。他说并不是我有多神通,其实与我平时收集的信息有关,子公司所有员工的工作信息,心理动态,我均进行了备案,在审批时就能做到有理有据,建议得当。
同样的情况,不同的人去处理,结果是不一样的。地位的高低不是体现在行政级别上,而是体现在责任感的高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