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王健林第一个“亿”是怎样赚到的?富豪们的第一桶金其实挺难的

“先定一个能达到的小目标,比方说我先挣它一个亿”,王健林云淡风轻说出1亿的“小目标”,背后的故事和底气从何而来?

“先定一个能达到的小目标,比方说我先挣它一个亿”,王健林的云淡风轻与1亿的“小目标”,在首富的标签之下迅速占据各大社交平台,并衍生出不少段子:“钱是万能的吗?不是,钱是万达的。”

关于小目标的两句话截取于自鲁豫对王健林的采访,其原意是他对于仅有大目标却不切实际的年轻人和创业者的告诫:“想做首富是对的,奋斗的方向,但是最好先定一个能达到的小目标,比方说我先挣它一个亿,你看看能不能用几年能挣到一个亿,你是规划五年还是三年呢?”

三年与五年,对于绝大多数人都不是一个现实的时段,而王健林实现他的一亿,仅仅用了一年多。

“我刚下去做生意的时候给大家做的口号就是我们公司争取奋斗到,一个亿,资产一个亿。那个时候很多员工就觉得不相信,一个亿,太遥远了,公司连做生意的本金都是借来的,怎么可能到一个亿呢。我是怎么想,总要先提个目标,让大家觉得有一个奔头。”功成名就后,王健林功回想自己最初定的小目标时说。

王健林是典型的离开体制下海的创业者。15岁从四川老家出发到东北林海雪原参军,此后他很快得到提拔和重用。32岁时,他转业担任大连市西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主任。面向他的商业机会在两年后出现。

1988年,大连市西岗区下属企业西岗区住宅开发公司因总经理的经济问题,负债149万,濒临倒闭。无奈之下,西岗区只能挂出英雄榜招聘总经理,但并没有人愿意接这样一个烂摊子。

不甘于在机关无所作为的王健林再次做出选择,他请缨担任这家濒临倒闭负债累累的公司的总经理。“赶上经商热,想改善个人的生活,当时有一句口号叫“争当万元户”。我就觉得,别人能当万元户,我凭能力应该不止万元户。”

1989年,王健林正式担任西岗区住宅开发公司总经理。这家境遇悲惨的公司当时只有20多人,在一所几近废弃的楼内办公,办公室下面就是锅炉房,窗台和窗户上都是厚厚的煤灰。有人回忆,当年公司的人每天回家鼻孔都是黑的。夏天人们进办公室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往地上泼水降温。

王健林披着军大衣,仿佛重现部队里下命令的情形:“我们这个集体,我决定了你若不做,就罚款;对工作的基本要求就是令行禁止。”

困难像是东北的冬天漫长而严酷。彼时,整个房屋开发的过程是计划经济的一套,受到政府的严格管制,不仅开发公司的牌照受到政府的严格控制,而且每个项目都要到计委立项,土地资源也没有市场化的来源。王健林并没有太多的办法。

由于当时注册资金的底线要100万人民币,甚至最初的注册资金都没有。一年收入仅仅600多万的区政府也无法支援他。王健林找了一个国有公司,对方说“行,可以借给你,但是你得找个担保单位”。他只好找了地方政府一个财政部门做担保,“这个部门也够狠,说可以给你担保,条件是担保完了以后拿走50万,而我当时借款利率高达每年25%”。王健林在一次演讲中回忆说。

拿到了执照的王健林又不得不面临没有项目的窘境,成立半年多什么活都没有。没有计划指标的王健林不得不去求助老战友,请他“借”一点指标,给自己进市场开发的资格。

“借”到几万平米指标的王健林就跑去找市领导和规划局要项目,一趟一趟,市领导终于烦了,“你不是想开发吗?把市政府的北侧那块地给你”。而这块地,就在市政府旁边,破烂不堪,一百多户人用一个水龙头,用一个厕所,被市政府认为“有碍观瞻”。

“拆迁回迁问题杂、成本高,没人愿意干。”王健林请专家测算,得到的结果是,这个项目的成本达到1200块钱一平米,而当时大连最好的房子才卖到一千零几十块。在王健林之前,三家国有公司都不肯干。

“那我们就多卖几百块钱!”王健林打定主意要拿下这个项目,结果被很多人反对,他劝大家,“开发公司,只有开才能发,你都不敢开怎么能发呢?”

为了能多卖钱,王健林费尽心思搞创新。他把房子做了一个明厅,改变了当时房子没有客厅情况,然后加了高端的铝合金窗,使房子看起来宽敞明亮,同时他给自己建的房子都安装了刚刚出现的防盗门。

为了让房子更值钱,王健林给每个房子都配了洗手间,而这也非常冒险。“那时候,政府规定,只有局级干部住房才能配洗手间,我因为这事儿还差点被纪委审查。”

不仅仅是房屋建造,他在营销上也下足了功夫。王健林赞助了一部非常火的香港电视连续剧,八万赞助四十集,在电视剧前中后各播一次,他的项目知名度也迅速提升。

一平米1580元,高于大连市最高价近50%,王健林1000多套房子却在一个月内销售一空。而他,也赚到了800多万,如果以同样能够购买的房屋面积相比,这800万几乎相当于目前的1亿多元。

公司一年就扭亏为盈,资料显示,当年营业收入1285.8万元,净利润291.2万元。政府奖给王健林15万元,他把这些钱全部分给员工。

一年后,香港君悦酒店11层平台。王健林看着君悦酒店的大楼,给同行的朋友说“我这一生做生意的目标就是要奋斗,要有这么一栋楼”。

1992年,万达完成股份制改造,同年,万达集团年销售额已达20亿,占大连房地产市场份额的1/4。两年后,大连万达大厦建成。

2015年万达集团资产达到6340亿元,收入2901亿元,王健林也在2016年成为华人首富。

(参考资料来源新京报、南方周末等)

王健林说3年先赚它1个亿:盖茨、马云、刘强东们都没做到,但他却做到了

范主说:富豪们的第一桶金告诉我们——还真挺难的。

今天朋友圈什么最刷屏?当然这个男人·一会儿前任一会儿现任的·亚洲首富·王思聪他爸·王健林。他亲手熬的鸡汤,那是相当励志( ͡° ͜ʖ ͡ °)

范主好像懂了为什么王健林能成为首富。看看人家定的小目标,再看看自己,真真儿是格局太小_(:з」∠)_。而且,王健林自己也是这么干的——公司成立不久,他的目标就是3年1个亿。

这【挣它一个亿的小目标】,我们可以看作富豪们的第一桶金。

那么范主问题来了,王健林的第一桶金是啥咧~~他告诉鲁豫是“旧城改造”。

赚钱这事儿除了努力之外,还讲究天时地利人和,俗称“人(运)品(气)”。王健林显然人品爆棚,用他自己的话说是“蒙得正”,第一单就赚了1000万Σ( °△°|||)︴。嗯,当年的1000万大约相当于现在的10亿+。

王健林的部分范主就不深8了~感兴趣的范友可以在wifi环境下戳视频看全程采访,全长44分钟多一点↓↓↓

看完了王健林,我们再看看其他富豪的第一桶金,瞧一瞧他们是不是也【3年1个亿】。

►比尔·盖茨

虽然首富轮流转,但“比尔·盖茨=首富”这个是个长期盘踞在吃瓜群众脑海的概念。我们看看比王健林还有名的首富是啥样的~

他的第一桶金呢,范主有找到“3桶”。

一桶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IBM大订单:比尔·盖茨的母亲在事业上助他一臂之力,将他引荐给了IBM的多位董事——让盖茨有机会向IBM高层阐述自己的想法。

Δ 《纽约时报》1994年6月11日刊登的玛丽·盖茨的讣告

然后比尔·盖茨抓住了机会,在20岁(也就是1975年,因为盖茨出生于1955年)拿到了IBM的合约,并赚取了人生中第一个5万美元。

另一桶的说法是:

他(比尔·盖茨)14岁(范主换算了一下是1969年)成立了第一家软件公司Traf-O-Data。这家公司给他带来了2万美金的收入。

最后一桶的说法是:

1974年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获得了MITS“牛郎星电脑”的订单,做成了第一笔大生意,入账17万美元

关于“首富”的江湖传说实在太多,范主无力考证究竟哪个最“第一桶”,所以都放在这里供大家参考。考虑到时间都是197X年,而且比尔·盖茨赚的还是美元,虽然够不上【3年1个亿】,但算算其实也不算少啦……

当然大家最爱的,还是比尔盖茨买兰博基尼的梗(눈‸눈)

►刘强东

大强子的第一桶金,是在中关村卖光盘赚的。

1998年,刘强东拿着在攒下来的12000元,在中关村租用了一个柜台,开始代理销售光磁产品。到了2001年(也就是花了3年时间),京东商城已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光磁产品代理商。大强子当时的个人财富也在2001年首次突破1000万元。

不过1998年1000万的含金量,和十年前是没法比了。王健林【3年1个亿】的标准算是没达到╮(╯∀╰)╭,另外,京东现在是亏损的呀~~~~~~

马云

马云这两年跟王健林交替当首富,所以也拉出来溜溜~他的第一桶金,自然来自互联网。不过范主觉得并不是阿里巴巴,而是之前的中国黄页“海博网络”。

1995年4月,马云垫付7000元,联合家人亲朋凑了2万元,创建了中国最早的互联网公司之一“海博网络”。当年大家还不是很懂互联网,马云被很多人当做到处推销中国黄页的“骗子。然而,到了1997年年底,网站的营业额居然达到了700万元!

上世纪90年代,2年多不到3年时间,营业额700万元,距离【3年1个亿】还是有差距的……

不过人生不是短跑而是马拉松~当年没有3年赚它1个亿,现在还不是首富轮流当(ゝ∀・)但马云说,【我人生最大的错误就是创建阿里巴巴】_(:з」∠)_

柳传志

国内互联网大佬级的人物柳传志,第一桶金来得颇为曲折。

柳传志其实算是“体制内”,1980年10月,他所在的中科院计算所授命成立了新公司(也是联想的前身),柳担任副总经理。所长将计算所的传达室交给柳传志使用,又给了20万元开办经费(范主觉得这也能算第一桶金了哈哈)还给予了很多资源上的支持(比如人事、办公设备等)。

然而柳传志的公司一度发展困难,还被倒腾电视机的倒爷骗走了14万囧。

直到1985年,计算所开发的“汉字系统”被公司发展出了“汉卡”产品——把英文系统的电脑汉化成中文的。“汉卡”的利润非常高,每台电脑经过改装后利润高达一、两万元。联想在6个月内至少销售出了100套,为公司带来了约40万元毛利润。

范主按王健林(1989年的1000w≈现在的10亿)换算,再然而考虑到前几年的举步维艰,柳传志的公司大概是5年“4000万”的水平。还是没完成目标任务~

►王石

身为王健林的同行,企业里又都有“万”字,王石肯定要拉出来比比~开航线倒卖玉米,是他下海挖的第一桶金。

1983年,王石发现深圳市场上的玉米要从香港进口,而其中很大一部分其实是来自中国的北方。玉米价格居高不下。于是他跑到广东海运局让他们开辟北方航线,不经过香港直接运玉米,就能赚差价了~当年(1983年)的4月~12月,王石就赚了300多万元。

按王健林的换算标准(1989年的1000w≈现在的10亿),王石8个月赚了“3个亿”,显然超额完成了【3年1个亿】的目标٩(๑❛ᴗ❛๑)۶,范主今天扒的这些人里面除了王健林,好像也只有他一个完成了………………范主也是没想到啊~~~~

商务范出品,资料来自腾讯视频、中国日报、观察者网,图片来自google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王健  王健词条  富豪  富豪词条  其实  其实词条  怎样  怎样词条  一个  一个词条  
修养管理分类投票

 天下有桩难做的生意

本文由道和集团副总裁高强推荐推荐语:公众公司集体投票的游戏规则,事实上也是现代公民社会民主机制的基石。中国未来的民主进程,并非是在形式上一人一票的投票表决,而是...(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