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我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去东南亚旅行。这次旅行期间我对佛教着了迷,佛教重塑了我对世界的看法以及我的个人生活。
现在我正准备去泰国旅行,我将在曼谷学习泰语。同时,我会热衷地对东方的精神追求做进一步的研究。鉴于这次《每日智慧》之邀,我将为大家分享一些佛教带给我的教诲。
生活绝不意味着轻松
在我接触佛教之前我总是习惯于对生活发牢骚和抱怨。当我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时,我发现我想的往往是事情本身要是更简单容易一些就好了。我发现自己常常羡慕那些看起来似乎生活得比我容易和轻松的人。
佛教给我的教诲之一就是生活绝不意味着轻松。实际上,佛陀在他的四谛真言(佛教教义的奠基石)中的第一件事就谈到:“活着就意味着受苦”。换言之,人性同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一样不完美,人类存在的本质就是痛苦的。
物质是不会使你快乐的
这是一个几乎全新的观念,但这是我在东南亚旅行期间,当我从佛教领悟到更多时,真正让我感到震惊的观念。四谛真言还谈到受苦的根源是执著和贪欲。当我真正地思索这些时,我感受颇多。
在我辞职去旅行前我花费了大量时间和金钱去渴求最时新的物品——尖端的超薄屏幕电视、最新智能电话、一个全新闪耀的笔记本电脑——凡是你数得出的名品我都想要。
但一旦我得到最新的物品后,新鲜感就会逐渐消失,然后我又会想要其他物品——或羡慕其他人拥有的物品。我意识到我已掉进贪欲的怪圈,而贪欲不会带给我快乐。
当我开始我的旅行时,我全部的行囊就是一个装有几件衣服、一个笔记本和笔以及几样必需品的帆布背包。没有任何我喜爱的物品。在熬过最初的焦急后,我很快发现自己不再想念我的智能电话和笔记本电脑了。实际上我还为其他旅行者感到难过,他们似乎困扰在电话中——把时间都花在发短信或发微博上了,而没有生活在当下。
世事无常
这是个简单的事实——世界上没有事情是恒常不变的,虽然这听起来不象是积极的观念,但这确是事实。正如生活中快乐的时光会结束而痛苦的时光也会过去一样,这也是我们需要接受生活的无常的原因。
我发现在经历生活中的糟糕时刻时这个观点具有特别的安慰性——我只需要认识到和接受生活的无常,就能提醒我无论事情看起来有多糟,它们不会永远存在。这样从反面带给我一种积极的态度。
佛教徒们也是这样看待死亡的。不象在西方社会人们害怕死亡并且回避谈论死亡,佛教徒承认并接受死亡是不可避免的事请——因为生命的无常。
我发现这个观念在我接受父亲死亡这件事上特别有帮助。在我父亲去世后,我感到了痛苦、悔恨、震惊,还有拒绝承认事实。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都不能接受他不再在我身边的事实。但是佛教的教言帮助我认识到死亡是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因而应该接受死亡的存在。虽然我花了很长的时间来接受这个观点,但它使我现在能平静地接受死亡。
当你活在当下时,生活会变得更多姿多彩
在我遇见佛教前,我很少生活在当下。我要么是沉缅于过去的错误中不能自拔、忧伤地感叹时光如梭,要么是忙着为未来制定计划。我的心总是在别的地方,在忙于思考、计划等等。甚至在我第一次旅行期间我也总是在提前思考我下一个要去的国家而不是享受我当时正有的经历。
佛教教导我觉知的重要性——存在于当下,感觉你当下的思想和行动,不去做任何判断。
禅定就是为了培养对心神的控制的一种聚精会神和心理自律的佛教练习。这要通过多种多样的沉思和冥想练习才能做到。这不是件容易掌握的事情,特别是身处在今天这个繁忙的世界中,我们周遭的事情都在分散我们的注意力,因而就更不容易掌握它。但是禅定可以带给我们一种巨大的安定、宁静和通透。我想它对于放开执著和贪欲也是一个真正有效的方法。
通过学习生活在当下时刻,我们就能放开任何对过去、对未来担忧或预期的留恋或渴望,或许这也是达到开悟的真正有效的途径。
译者 随风飘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