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agershare:M君也想看。
尽职尽责的领导者十分看重自己留下的财富,今年,有3本伟大思想者和践行者在晚年写就的传记出版,提供了关于取舍与传承的宝贵洞察。
尽职尽责的领导者十分看重自己留下的财富,他们花很长时间苦思冥想:自己将留下何种印象,传承哪些东西,哪些思想观念会为人们所铭记?这些问题着实令人费解,因此,由他人在身后歌功颂德便成了最具吸引力的选择。或者像我最喜爱的教授笑谈的那样,“把一切财产都留给我的猫”。然而,深思熟虑的回忆录对于这一问题往往能独辟蹊径。今年,有3本伟大思想者和践行者在晚年写就的传记出版,提供了关于取舍与传承的宝贵洞察。
首先来看进化生物学家理查德·道金斯的自传《黑暗中的微烛》(Brief Candle in the Dark)。尽管道金斯以挑战权威著称,但促使他写就这本书的动力却源自敬畏之心。年届74岁的他,面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时,依旧会茫然不知所措,而他热衷于求证,且极富感染力。他表示,人可能犯下的最大错误,就是在得到理想结果时停下研究的脚步。尽管道金斯讨论的是科学,但在分析为王的年代,这一警示适用于所有人。
《黑暗中的微烛:我的科学人生》理查德·道金斯
Ecco 出版社,2015 年
道金斯极其厌恶为了辩论而故意唱反调。这让我倍感惊奇,毕竟他向来喜欢煽风点火。他将传统辩论(比如法庭辩论)视为效率低下的“拉锯战”,双方疯狂争执直到一方胜利为止。他宁愿大家心平气和坐下来一起研讨事实。
道金斯与自己在牛津的学生爱伦·格莱芬和博士后研究员珍·布洛克曼密切合作时,就是这样。他将之描绘为“一段充满魔力的时光,是我工作生涯中最具建设意义的时光之一”。(他们师徒3人对掘土蜂的行为进行经济分析,得出了雄蜂追求雌蜂的沉没成本:雄蜂越努力掘土筑巢,囤积螽斯作为食物,就会越努力追求雌蜂,无论这样做值不值得。)道金斯还满怀感激与敬佩之情,回忆了许多与其他有才之士的相识过程。他们包括科幻小说作家道格拉斯·亚当和“新无神论者”克里斯托弗·希钦斯、山姆·哈里斯和丹尼尔·丹尼特。
因此,当道金斯成为荣誉退休教授后,他对在所有学科前沿奋战的学者们提出了一个“不情之请”:必须具有好奇心、逻辑性和合作态度。
《充实的一生:90岁感悟》(A Full Life)的作者是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他对传道授业十分热衷,却不失理性,甚至连道金斯都对他由衷尊敬。在对农场度过的少年时光,海军潜艇上服役的岁月、政治生涯以及慈善事业的描述中,卡特流露出对人类成就的由衷赞美,即便对于吹毛求疵和费力不讨好的情况亦是如此。
《充实的一生:90 岁感悟》吉米·卡特
Simon & Schuster出版社,2015 年
与在白宫担任总统时相比,人们往往更钦佩卡特在卸任后展现出的领导力。他坦承在从政期间,自己“对人权的承诺打了折扣……是天真和脆弱的表现”,而且出动直升机去伊朗营救人质的失败更是雪上加霜。但他也实事求是地列举出了自己做出的贡献,比如成功劝说沙特国王控制住伊迪·阿明(Idi Amin);与石油巨头较量,赢得参议员支持,保护阿拉斯加大规模土地,避免其沦为油田;启动了与多国领导人的对话,比如中国的邓小平,以及与安瓦尔·萨达特和梅纳赫姆·贝京在戴维营会谈。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卡特在20世纪80年代争取连任时依旧致力于解决伊朗人质问题,并最终令人质在他的继任者罗纳德·里根当选几分钟后,得以获释。
在如今盛行各自为政的政治环境中,我们可以起用更多像卡特一样,在谈判和外交中更具耐性的领导者。
尽管在今年夏天,癌细胞扩散到了卡特脑部,但他继续发挥余热参与人道主义工作,支持美国发扬心怀慈悲的传统。他身为世界上最伟大公务人员所留下的财富,昭然可见。
神经病学家、也是《飘萍人生》(On the Move: A Life)的作者奥利弗·塞克斯同样罹患了癌症。此书出版数月后,塞克斯于今年8月辞世。因此与卡特的自省类似,他的回忆内容深刻且意义重大。
《飘萍人生》奥利弗·塞克斯
Knopf 出版社,2015 年
塞克斯多年来致力于治疗和研究疑难杂症,他经典的患者包括“聪明的提西·雷”和“错把妻子当帽子的人” 。塞克斯坚持记录患者病史,尽管他致力于临床治疗,但对理论也十分感兴趣。他经常寻找实践和理论间的联系。开始,同侪对他的著作不以为意,觉得不过是些科普文章(塞克斯从医时,现代神经病学几乎没有病史记录)。通过进行大量访问和亲自聆听患者讲述,塞克斯将他从事的学科以及公众对该学科的认知提升至全新领域。
此书中,塞克斯还讲述了自己的病史,他的一生充满艰辛与矛盾。作为一个害羞且脸盲的医生,他终日的工作就是与人们的神经突触打交道。年轻时塞克斯赢得过洛杉矶“肌肉海滩”的举重比赛,还在对同性恋歧视的时代与男人低调谈过恋爱。“作为20世纪60年代一位不计后果的吸毒者”,他不得不戒掉苯丙胺(一系列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显著兴奋作用的合成药物原型),才在一周两次的心理治疗中有所进展。直到他去世之前,塞克斯一直在接受一周两次的心理治疗。
通过袒露心声,塞克斯让我们越发了解哲学家和艺术家对于“人之为人”的思考。无论你以何种手段谋生,有没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塞克斯的自传都能把你从日常俗务中唤醒。这本书能启发我们的决定、行为以及建立或打破的种种关系。
以上3本回忆录所包含的思考超越了任何一段人生,也说明一段人生包含太多不同维度。作者们并未宣扬任何人生终极意义的大道理,恰恰相反的是,他们体察入微,而且相互共鸣,毕竟这是他们的真情流露。
莉莎·伯勒尔是《哈佛商业评论》英文版高级编辑。
刘铮筝| 译 万艳 | 校 时青靖 | 编辑
本文有删节,原文参见《哈佛商业评论》2015年12月《我们身后该留下什么》(Lives We Can Learn Fr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