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站在书架前,面对刚刚整理出来的30多个笔记本。
它们占据了书架的两个格子,按照年份,从2003年排到2015年。
有的本子很厚,罩着软软的皮革封面,用光洁的铜版纸分隔出月份,前后夹着几个置物袋和卡袋,要用双手抱起来翻。有的薄薄的,一个手掌那么大,寥寥数页,可以塞进衣服口袋。
每年,我都会准备好几个规格不同的本子,记录工作和生活,第二年再换新的。
通常,一年记录的东西只占10%,剩下90%都是白纸。翻看那10%,大多也是些鸡零狗碎。如果把所有笔记做成图表,在每一个记录过的日子上打点,这张图大概会呈现出沙漠一样的荒凉,偶尔冒出几个小点,像仙人掌突兀地扎在地上,而且,它们往往抱团在年初的几个月里。
每一年,都有一个雄心勃勃的开始,和疲软无力的坍塌。
在书架的另外两个格子里,陈列着以前订阅的杂志。封面多为某个当红名人,他们或坐或站,瞳孔在聚光灯下折射出炫目斑斓,衬得整张脸都跟开过光似的。他们绝大多数都很年轻,不仅年轻,而且能干。
84年出生的扎克伯格,27岁公司已经上市,成为全世界最年轻的巨富。封面上,他难得地穿上了正装,和奥巴马一同出席活动。对照看我那些软趴趴的本子,这些杂志显得愈发硬气。
当某个年轻人跳出来,做出我们在同样年龄做不出的事情时,这种强烈的对比更让人沮丧,都是年轻人,凭什么差距这么大?
如果扎克伯格也有记笔记的习惯,他的日历本里,会记载些什么呢?
10岁那年,电脑还不怎么普及,看起来只比打字机高级一点,身为牙医的父亲为家里的孩子每人配了一台。扎克伯格开始自学写程序。初中请了软件专家当家教。
高中开发了两款软件,一个名为ZuckNet的程序,让父亲可以在家里与牙医诊所交流。一个名为Synapse Media Player的程序,可以借由人工智能来学习用户听音乐的习惯。
大二开发出名为Course Match的程序,可以依据其他学生选课逻辑参考选课。一段时间后,又开发了另一个程序,名为Facemash,让学生在一堆照片中选择颜值最高的人。
这之后,才有了Facebook,那一年,扎克伯格20岁,不过编程这件事,他已经做了10年。
扎克伯格的合伙人之一帕克,7岁开始学编程。到高中时,已经有能力侵入公司和大学的系统。15岁那年,他入侵了某500强公司内部网络系统,由于未成年,被判处社区服务。19岁高三毕业,他已经靠编程赚钱,并着手创业做音乐分享网站Napster。33岁时,他第四次创业,推出新型社交视频聊天网站Airtime。
作为连续创业的CEO还很年轻,不过创业这件事,他已经做了14年。
或许可以说,是机遇造就了这批年轻人,让他们用比前人快得多的速度成长。但终究,是他们更早地选定了人生方向,并适时接住了时代抛来的幸运。
蔡志忠在采访中曾说,任何厉害的人,从小就开始想通,这辈子要拿什么刷子混饭吃,及早就把刷子选好。
他1岁开始看圣经。从创世纪开始,看了成千上百个故事。故事里每个人物都很厉害,耶稣基督可以让瘸子走路,让瞎子看见,摩西可以分开红海,诺亚可以制造,而自己什么都不会。
4岁的时候,他躲在桌子底下,思考了整整一年,父母都以为他精神出了问题,就在那一年,他确定好了将来的人生之路——画漫画。
15岁,他辍学成为职业漫画家。28岁成立卡通公司。画23年,画出了畅销书《庄子说》。
我快忘了自己4岁时的样子,如果那时候有什么非要不可的话,我只记得路过一家零食店时,特别想吃老妈又不给买,赖在路上号啕大哭,目标坚定,哭到虚脱。于是我经常以己度人,咬定故事里都是骗人的,学龄前能思考什么人生哲理,一根棒棒糖还不够摧毁所有信念啊。
2016年5月,我去上海玩,借宿在朋友家,她家孩子差不多4岁,叫做小涵。
早上8点多睁眼,我听到卧室外面滋啦滋啦煎鸡蛋的声音,肚子“嘟噜”了几下,赶紧翻身起床。餐桌上已经摆了满满一桌好吃的,现热的牛奶,刚切的西瓜,顶上撒着芝麻外皮带点脆焦的生煎包……小涵站在桌子边,左手拿包子,并不吃,眼睛直愣愣盯着右手的手机。等我洗漱完毕,他还保持着一样的姿势。在外婆催促下,才咬了口包子,肉馅快从皮里掉出来了,也没再咬第二口。
“这孩子,看什么动画片这么聚精会神?”我凑过去,一手抓一个包子吃了起来。朋友解释说:“哪是动画片啊,他一早就起来看棋谱,已经一小时了。”说着轻车熟路地没收了手机:“别看了别看了,你再不吃饭,下次妈妈就不带你去上围棋班。”小涵这才三口两口吃掉手里的包子,匆匆拿了一块西瓜,又摸到手机看起来。
我在一旁目瞪狗呆,原来真有孩子是一个包子,不,一笼包子都骗不走的。小涵立志成为世界顶级围棋大师,最害怕的是不能去上围棋课,以及,别的同学赢了他。
所谓天才,抛开天赋异禀,更多是因为他比别人早确定下目标,并能心无旁骛。
写出《哈利·波特》的罗琳,不是离婚以后,在咖啡馆里坐着一拍脑子,或者在孩子床前张张嘴,随口把故事给编出来了。罗琳8岁时就读过《小妇人》,她喜欢与她同名、同样急性子的乔·马琪,觉得自己也像她一样渴望写作。
1990年,她在葡萄牙波尔图教英语,孕育出了哈利波特的灵感,于是晚上教书,白天一边听柴可夫斯基的小提琴协奏曲,一边写小说。1993年女儿出生以后,她的第一段糟糕婚姻宣告结束。罗琳带着女儿,装着写好的三章《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回到英国。
为了专心写作,她推迟了在爱丁堡做教师的培训课程,申请了失业救济金,找了间条件糟糕的公寓住了下来。期间她患过严重的抑郁症,接受心理治疗后,1995年才完成了第一本哈利波特小说。等到小说真正进入公众视野,已经过去了7年。
当然,不是所有人都能早早地找到人生方向。
大器晚成的代表人物摩西奶奶,就是从77岁才开始画画的。不过在她拿起画笔之前,做过将近20年乡村景色刺绣。拿起画笔之后,从77岁到101岁,居然又画了20多年,共创作了1600幅作品,平均以每周1-2幅的速度持续创作。
年轻有为和大器晚成,并没有分别。
没有人是在一个点突然爆发的,也没有规定到了哪个点就应该怎样。从起点出发,总要翻过小径,越过河流、穿过丛林,才能走到更远的地方。有些人走得快些,有些人走得慢些。有人年纪轻轻就干得漂亮,但要知道,他们做成一件事,不是因为年纪轻,而是因为开始早。
黛比·米尔曼曾说“期待每件有价值的事值得花很长时间。”由于很难更好地捕捉到这样的根本原则,以至于我们如此不耐烦地将其忽视,大多数时候,我们只看到更早的获得,没注意更早的开始。
衡量开始点,不是出生的日子,而是“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并且去做”的日子。从那以后的时间,才有可能纳入到有质量有效率的累积中。
从那以后,蝴蝶才扇起翅膀,花苞开始孕育,胚芽冲破种皮,静止的开始流动,风帆扬起,等待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