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朋友说:“听了很多成功学,并未使我离成功更近。”“道理懂很多,还是过不好这一生。”
这确实是一个黑色幽默,对此,我想谈谈我的看法。
当下,确实是一个成功学泛滥的时代,熙熙攘攘、随波逐流,都与追求面上的成功、现实的结果有关。
在此,我想特别强调一句:成功学可能对你的内心有一定“疗愈”作用,也会教你将眼光放长远,看清趋势,做好眼下的事。
可是,成功学终归是浮于表面的,针对当下急剧变化的商业环境,很难真正帮你提高洞察力和判断力。
很久以前,我听过一段关于谷歌(Google)的早期经历:
那还是2001年,谷歌CEO施密特四处招揽人才,一天,有一位叫桑德伯格的女士来面试。桑德伯格之前的职场经历很不简单,年纪轻轻已经做过一任财政部长助理,这次从政界转入硅谷科技界,是有很多想法的。当时,谷歌才成立3年,没有上市,提供给桑德伯格的职位、薪水,都不令人满意。在桑德伯格有所犹豫的时候,CEO施密特说了一句经典名言:“如果有人给你在火箭上提供了一个位置,那么,别管位置好坏,先上去再说。”
这是不是很像近年来国内流行的“风口论”(“风口上猪也可以飞起来”)?这比“雷军成功学”早了十几年。确实有一定励志效果,这个眼光和远见,当时就使桑德伯格毫不犹豫加入谷歌。后来,桑德伯格也是这样给年轻人做建议的,将眼光放长远,对趋势有远见。
当我真正进入创业阶段以后,我渐渐开始怀疑:在这个创新加速的剧变时代,你是否真能看懂趋势、做出富有远见的判断和行动?
现今,硅谷那边已经很少谈“趋势”了,更多在谈“迭代”——你不可能一次两次就看懂市场、理解用户、看清未来,先人一步、立足浪潮之巅更多是一种激情和梦想,在不断试错中快速迭代,才是更务实的创新方法论。
这里,我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1、我们是否该相信趋势?
2、为什么说“认知迭代”比“洞察趋势”更加重要?
3、创业者如何实现自我进化?
立足当下,精益管理、精益创业,推动认知快速迭代,要比“远见”更加重要。
01:
我们是否该相信趋势?
据我观察,国内媒体特别喜欢讲成功学。类似报道十分常见:
比如,一个长相很奇怪的年轻人,以前蹬过三轮车,面试肯德基的工作岗位被人拒绝,大学考了三年才达到专科分数线,后来创立了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网站,同时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云计算、互联网金融的超级服务商。你猜对了,这就是马云。
比如,一个19岁的哈佛学生,大一时候在宿舍里胡思乱想,随手做了一个社交网站,经过八年折腾,成了一个几千亿美元市值的公司,他还娶了一个中国妻子。你又猜对了,那就是马克·扎克伯格。
似乎马云、扎克伯格没有费太大劲,意外先人一步抓住了趋势机遇,就很快成为超级富豪,创业看起来很有趣。
显然,这里面是有很多逻辑盲点的。
当今世界有两大创新中心,一个是美国硅谷,一个是中国深圳。世界级的独角兽公司(估值超过10亿美元)全球有数百家,中国和美国就占了其中70%以上的比例。
有人提过一个问题:中国人和美国人似乎在联手缔造一个全新世界,但两者最大的不一样是什么?
一个美国教授给出答案:中国人喜欢“抢风口”,总想领先别人抓住趋势,眼里更多是“机会”;美国人更在意自身能力进化,如何一步一步适应趋势变化,眼里更多是“迭代”。
真正的创业创新,一点也不励志,媒体几乎没什么故事可讲。
其实,美国大多数创业者都处于40岁-50岁这个年龄段,他们要么在谷歌、微软、高通等大公司里呆过,要么在大学、科研机构里积累了很多专利。即使这样,他们也没指望创业一两次就能成功,而是注重保存实力、不断积累资源和人脉,希望在连续创业中获得一两次成功。
哪怕你看对趋势,多数时候,也难以把握趋势。
杰克·多西创立了一家公司叫Twitter(推特),也就是美国的微博,特朗普总统也在Twitter上经营自媒体。
杰克很有远见,看到了“社交媒体将传媒民主化”的大趋势。可是,Twitter刚刚渡过初始创业阶段,CEO杰克就被投资人开掉了。原因是杰克作为CEO,财务能力不行,他只会用自己的笔记本电脑管理公司支出,但公司大了,杰克看不懂越来越复杂的财务报表。
这个过程非常冷酷无情,几位投资人从东海岸的纽约飞到西海岸的硅谷,先请杰克大吃一顿,然后直言:“我们打算换一个CEO,当然,可以给你保留一个没有实权的主席职位,在董事会上有沉默的一席。”杰克还想争辩,投资人立刻就拿出法律文件——要么签字,要么自己找律师吧。Twitter创始人还没有开始落地他的远见卓识,就下岗了。
去年,Uber(优步)的创始人兼CEO特拉维斯·卡兰尼克,也“被下岗”了。当时,CEO还在芝加哥的酒店内面试高管,两个董事递进一封信,要求他在当天24点之前辞职。
特拉维斯是最先看清一个趋势、开创一个行业的人,有什么理由要他下岗呢?投资人的理由很简单:“创建人、愿景家以及日常运营者之间有着较大的差别。”
任何一家创业公司,都会经历三个阶段:从0到1的“创业”阶段;从1到N的“发展”阶段;从N到N+1的“转型”阶段。
创业阶段就要“有愿景、有远见的CEO”;发展阶段则更需要“具有运营能力的CEO”。
所以,把握趋势,不如把握自己,不断推动自身能力的升级迭代,才是最重要的。
什么才是最好的创业策略?有了一个好点子,立刻辞职去干,这合适吗?正确做法,其实是该上班上班,利用晚上、周末闲暇时间来打理就行了。
除了要保证稳定的经济来源,这样心里踏实,也要找时间、找机会检验自己是不是真心想做这份事业。更重要是,创业,千头万绪,你是否能驾驭好方方面面的关系。在上班期间挤时间,逼着自己高效做事,这其实也是在训练你的创业能力。
看不到趋势,不是最不幸的。看得远、做不到,才是最遗憾的事情。
02:
为什么说
“认知迭代”比“洞察趋势”更加重要?
这个时代最著名的成功学大师,其实是比尔·盖茨。
比尔·盖茨年纪轻轻成了世界首富,而且蝉联18年,他主动写了一本书叫《未来时速》,来传播他的成功学。
书中有这么一段:“在我19岁的时候,我窥见了未来的曙光,并把自己的事业建立在我所看到的未来之上,时间在慢慢流逝,我的决定终于被证明是正确的。”这是多么委婉的骄傲啊!
你还不能不佩服比尔·盖茨的预测能力?
盖茨预言,“你将能在你的口袋、钱包里携带皮夹式电脑。”这是不是很接近现在的智能手机?可惜,微软收购诺基亚的手机业务以后,也想做好手机,不论怎么费劲,也没成功。
盖茨预言,“通过网络形成的友谊将天然地导致人们聚集在一起。”是的,微软早已先人一步看到社交网络的趋势机会。可是,Facebook、Twitter崛起以后,这个网络社交世界就跟微软没有关系了。
哪怕比尔·盖茨一步到位,看清了10年、20年以后的未来世界,依然无法阻挡微软被苹果、谷歌、Facebook、亚马逊所超越。
乔布斯有没有预测未来?没有。苹果公司只会不断推动产品迭代,创造未来。
移动智能手机最早由诺基亚开发出来,苹果只是在有了智能手机之后,大胆注入新技术、新设计,推动iPhone从1.0、2.0到7.0、8.0的快速迭代,才开创一个新的时代。相反,微软、诺基亚没有输在眼光、远见上,而是输在“迭代能力”上。
微信的诞生,没听说是腾讯预测、规划出来的。相反,腾讯在开发微信的时候,自己都不知道两个月以后的微信是什么样子。微信每个版本该做什么,都只能等上一个版本发布以后才能确定。好的产品,都是不断演化、持续迭代的产物。
“微信之父”张小龙有一句名言:“基于新的信息,在认知上领先别人半步就能获得成功。”
互联网世界经常可见“远见被短视打败”的例子。
世界第一大网租车公司Uber,营销灵活多变,几乎没有对手。因为Uber“足够短视”,他们只做这周或者下周的计划,而每个活动从筹划到执行基本都只有很短的时间,这样可以让产品和营销策略实现快速迭代。“认知迭代”比“洞察趋势”更加重要。
03:
创业者如何实现自我进化?
桥水基金创始人瑞·达利欧在《原则》一书中有一个判断:“人类行为和动物行为的最大不同,是人有自我进化能力,而动物只能靠基因突变完成进化。进化是宇宙中最强大的力量,驱动着所有一切。”
我将上述观点做一下延伸:公司和产品的进化,是人类认知迭代的一种折射。
认知迭代折射在产品上,效果可以十分惊人。举个例子,豪华跑车兰伯基尼也是制造商认知迭代的一个结果。你知道这个制造商以前是做什么的?生产拖拉机的。从拖拉机到兰伯基尼,进化和迭代的力量,不可想象的强大。
创业者面临的最大考验,不是有没有眼光、有没有远见、有没有靠谱的成功学,而是有没有“进化和迭代的能力”。
创业者一般的做法是什么?第一步,理解用户痛点和爽点;第二步,做好商业计划、配置各种资源;第三步,执行、实施,在过程中不断做出优化。这看起来没有什么问题,1000个创业团队,990个都是这么做的,所以,创业失败率也就是99%。
成功的创业一定不是“游击队作战”(目标太过漂移),或者“军团作战”(受限于固定阵形),而是“特种兵攻坚”——事先没有商业计划,也不猜测用户的痛点和爽点,就是持续试错+迭代。
什么叫“特种兵攻坚”?比如韩国最大的社交软件Kakao,可视作韩国的微信,它有一条42原则,就是每开发一项新功能,只投入4个人,给2个月时间,这样可以小规模试错,如果没抓住用户痛点,就迅速调整方向再测试,这样不断循环,直到功能得到用户认可,才跟进资源扩大市场。现在这家公司已经非常大了,还在坚持42原则。这种基于大平台的“特种兵攻坚”,已经使Kakao(以及微信)变得不可战胜。
硅谷“独角兽公司”很多也是采取这种基于大平台的“特种兵攻坚”。
比如,谷歌创立之初,那时大部分公司都是用软件,但谷歌就说“我们一定要用网页工作”。谷歌内部很早开始就是用网页工具进行工作的,所有产品都是内部试用、试错,不断升级使用体验。这样,Google需要的工程师和测试人员就少了。你可能不敢想象,Google服务中国、日本、韩国这么庞大一个地区搜索业务的,很长时间只配置4个工程师。
比如,WhatsApp是英语国家一款顶级通讯应用,在WhatsApp达到10亿活跃用户的时候,他们只有57位工程师,全公司只有1位产品经理。这就是“特种兵攻坚”的惊人能量。
“特种兵作战”,不需要你很有远见、很有规划,就是精干、小步快跑、快速迭代和进化,在过程中快速接近真实的用户感受,建立发展的基础。
人生在世,不也是这样吗?很多事情其实不需要远见,更需要“短视”,快速试错、快速迭代,用行动去求证真正的趋势和机会。
如何将创业的后悔最小化、将人生的后悔最小化?
就是以变化应对变化,唯快不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