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如果你觉得别人傻,很可能是因为你还不够聪明

故事一:人类的利他性惩罚机制

一篇 02 年在 nature 上的论文,标题是 Altruistic punishment in humans,摘要如下

Human cooperation is an evolutionary puzzle. Unlike other creatures, people frequently cooperate with genetically unrelated strangers, often in large groups, with people they will never meet again, and when reputation gains are small or absent. These patterns of cooperation cannot be explained by the nepotistic motives associated with the evolutionary theory of kin selection and the selfish motives associated with signalling theory or the theory of reciprocal altruism. Here we show experimentally that the altruistic punishment of defectors is a key motive for the explanation of cooperation. Altruistic punishment means that individuals punish, although the punishment is costly for them and yields no material gain. We show that cooperation fourishes if altruistic punishment is possible, and breaks down if it is ruled out. The evidence indicates that negative emotions towards defectors are the proximate mechanism behind altruistic punishment.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future study of the evolution of human cooperation should include a strong focus on explaining altruistic punishment.

大意就是说,我们都知道在合作中对背叛者的惩罚有利于更好地合作,一般认为这种惩罚机制能够存在是因为惩罚者能够通过对背叛者的惩罚直接或间接地获益。但是他们发现,即使对别人做出惩罚是对于惩罚者而言有害无利的,这种惩罚机制仍然十分有效。

他们找了一帮学生做了这样一个实验。每个团体有四个参与者,各自有 20 元资金,用于对一个东西投资。每次投资中,他们每付出 1 元就可以让团队的每个人获得 0.4 元,也就是说团队一共可以获得 1.6 元。他们可以付多付少,也可以不付。如果他们每个人都把所有的钱投出去,那就可以获得做好的结局:各自获得 32 元。参与者可以对他人做出惩罚,不过被惩罚的人每损失 3 元,惩罚者也要付出 1 元的代价。

可以预见,如果这四个人做很多次这样的游戏的,惩罚机制会促进合作。转折点是,这帮家伙做了一个有趣的事情,每次游戏完了以后这四个人立即被拆散,再重新组合,使得他们相互之间再也不能遇上。这样一来,对别人的惩罚别人就变得毫无收益可言:既不能收获名誉,也不能收获利益。

有趣的就在这里,尽管惩罚不能带来好处,大家还是乐于惩罚背叛者,使得游戏结果一次比一次好。与此形成对比,假如没有惩罚机制,游戏结果会一次比一次差,大家都很悲催地赚不到钱....

文章结尾说,这可能是负面情绪在起效果,也就是说,大家都看自私自利的小人不爽,所以不约而同地很不理性地要整整那个家伙...

所以说,负面情绪是好的,冲动是对的,犯傻逼是对的,理性滚一边去。莫非这就是正义感?

其实我还挺好奇这是一帮什么学生,是学文还是学理的,假如找一帮学经济学的家伙来做,结果会是怎样?哈哈哈哈~

原文链接:Altruistic punishment in humans : Abstract : Nature

故事二:沉没成本

沉没成本是指已经付出且不可收回的付款、投资等等。一个拥有完整、健全的逻辑的机器人在做选择时绝不会把沉没成本考虑在内,但是你会。作为一个拥有情感的人,你对损失的憎恶会让你迈入沉没成本的陷阱。

然而这并不是事情的全部,“然而这种坚持、执着,这种对延续的期望,并非什么坏事,而是人类后天形成的一种高贵、独特的品质。研究显示,低等动物和稚龄儿童都不会犯沉没成本谬误。黄蜂、蠕虫、老鼠、浣熊、婴儿……

它们才不在乎它们投资了多少或者损失了多少。它们只能看到直接损失和直接收益。但是作为一个成熟的人,你有了反思和遗憾的天赋。你可以预料到你终将会意识到你的努力是徒劳的,你的损失是永久的,而一旦你接受了这事实就会很受伤……能够预料到,就不算太坏,就有所转机。”

果壳:沉没成本谬误(二):吃饱撑着也要把东西吃完 

为何智力更加高等的成年人反而出现了对沉没成本的厌恶?只需考虑进一个新的变量,判断未知的正确率,就能解释这一点。假设有方案 1,2,完成方案 1 可以获得收益 A, 完成方案 B 可以获得收益 B, 然而这两个方案分别需要成本 a,b。

假设 A-a> B-b,因此一个理性人在最初选择了方案 1 以获得更大的收益。然而在投入成本 a 之后,发现原来的判断错误,收益 A 居然小于 B-b。那理性人就应该迅速切换到方案 2 吗? 

不一定,因为此刻的判断仍然可能是错误的。保持原方案可以稳赚收益 A,切换到方案 2 却有可能收益更小。在这种情况下,考虑沉没成本(也就是保持愚蠢)是一个更稳健的选择。

故事三:择偶模仿 / 婚戒效应

择偶模仿是一个非常扯淡的事情: 雌性们选择一个雄性的几率,随着其他雌性也选择这个雄性而上升,若其他雌性不选择这个雄性,该几率就会下降。

刚知道这个规律的时候真是感觉三观尽毁……,无怪抢男朋友抢老公之类的事情那么普遍。

然而这种愚蠢的表象也同样是有道理的,“从演化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择偶模仿”可以说是一种基于社会学习的、适应性的性选择策略,对女性有着重要的意义,对男性的意义则稍逊。

因为男性在择偶中注重的是年轻(生殖力强)、外形富有吸引力(生下的娃儿基因好),这些信息都能够从外表便捷观察到。女性择偶注重的则是对方的亲代投资能力(有没有钱啊是不是能做出婚姻的承诺啊之类的),这一点并不容易直观地获取,而需要借助其他力量才能获悉。从这个角度来说,别的女性已经鉴定过的可能会是更有价值的对象。”

引文:

VOL.298 你只不过,爱上他人所爱

维基百科:Mate choice copying(可能打不开)

Waynforth D. Mate choice copying in humans[J]. Human Nature, 2007, 18(3): 264-271.

话说回来,这个道理也为广大男性提供了一个简单可行的把妹方式。不过虽然某些时候演化心理学的确是简单好用的,但我仍然反对把它作为一切愚蠢行为的借口。

总结:

这三个 research 都指出了同一个事实,对于某些表面上看不符合理智的决定,在考虑进更多变量之后,可能会最终发现这是经过漫长演化形成的最佳策略。换句话说,如果你觉得别人傻,很可能是因为你还不够聪明。而区分何时运用理智何时运用情感,则需要更高的智慧,很可能再聪明的人一辈子都达不到。

人人各有其智,各有其愚。神爱众人。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不够  不够词条  聪明  聪明词条  别人  别人词条  觉得  觉得词条  因为  因为词条  
修养管理想象

 世纪末的华丽

对于一个悲观主义者来说,世纪末即使华丽也是阴郁的。对于一个浪漫主义者来说,世纪末是充满无限想象的画布。十年前的自己,是面临大学毕业时的无趣。整个大学生活被延续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