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八定律中,最重要的20%中的top 2%的人,非常大可能是在大公司,或者曾经在大公司待过。如果你也在大公司,你就有更大可能看到那些top 2%从0到1的想法,如何切实落地到公司的实际运转之中。
当我们都在说大公司的好时,我们在说些什么?
好多言论说大公司的没落,但有些东西,非大公司不能给予
本科毕业之后,曾经在一家各地加起来万人以上体量的大型国企工作过一年,那时做财务。
研究生毕业后,直接跨专业去了一家规模不到五十人的小公司做HR。
再后来,跳槽到现在的公司,北上广三区加起来一百多人,规模也并不大。
以研究生毕业作为分界线,前后的专业和职位算是跨得厉害,没什么大的相通之处。
唯一的共性是,直属上司和打交道的部门负责人,基本全是在大公司历练后空降的。
所以不论公司规模大小,都幸运地见识到了他们推行的、从大公司带出来的思维方式。
去学更多去看更多,去知道更多去结交更多
平台、视野、流程、方法、大牛、客户…
虽说我们一路听“高手多在民间”,但概率上来讲,基于大公司提供的资源,很多二八定律中,那20%中的top 2%的人,非常大可能还是在大公司,或者,曾经在大公司待过。
或许你在大公司一路做执行,但是,因为你在那里,你就有更大可能看到,那些top 2%从0到1的想法,是如何切实落地到公司的实际运转之中的。
而基于大公司的平台,你看到的东西、接触到的人、日常的圈子…这个闭环,是学习的好地方。
最后,大公司发展至今形成的固有流程和行事之道,能让人在最短的时间内,通过严谨而严苛的训练,知道真正的规范到底应该是什么样。
别人是怎么做的,我该怎么做。
我做到了些什么,还需要做什么。
基于平台和个人发展,我离大牛、离行业顶尖还有多远。
如果足够聪慧,这些都是足以奠定日后职场格局的东西。
不只要学会担责,还得学会避祸
写邮件写烦了的某次,问过老大为什么。
流程繁琐到炸毛,实在不知道有什么必要。
老大回了这么一句。
大公司,抛去办公室政治不谈,由于职责细分,大部分项目里,你需要的是只是完成你的职责,其他交给团队合作。
然而万一项目出现问题,如果没有书面证据,极其容易被“背锅”。
与人沟通,也是一样。口头的东西,做不了准。
邮件有什么用?或者,书面的东西有什么用?
平时看着的确没什么用。然而真的出现问题,因为有邮件的记录,只要不是自己的问题,至少你就已经安全,省去解释的时间。
而曾经也看过一个总监,介绍项目背景、分派项目任务、说明时间节点全部通过邮件。
他说,这是最有效率,且最容易查看工作完成进度的方式。
有什么应该完成却没有做好的事。
有什么不该承担却有理说不出的事。
在那个大而相对复杂的环境里,更多地反思,更多的成长。压力之下,情商可能翻倍速成。
不用在意单次的输赢,要在乎每次的进步
和菜头在得到专栏的文章里,描述大公司的真正厉害之处,说过这么一句话:
只有在真正执行的过程中,才会觉察到这种缓慢而坚决的进步所能带来的压力是多大。
小公司里,可能头脑风暴许久,如履薄冰、一次次与大公司拼速度拼诡道,才能偶尔抢占先机。
而大公司,不在乎单次输赢,不那么在意成本,只是尽力做应该做的,争取每次进步一点点,不过,就是这一点点,就能每次碾压一大片。
身在大公司的你,能学到的,大概也是这种取胜之道给予的空间和启迪。
因为不用随时都耗费百分之两百的精力,腾出的时间,可以更有余裕地观察对手,观察行业、公司、周围的人。
不在乎单次的输赢,却切实每次都有进展的过程,建立在对行业资源的深刻理解,对公司人员的精准调配,以及对手策略的确实把控上。
永远留意行业及人的发展的趋势,把个人当作产品去经营。
当你足够强大,自然也足够从容。
职场的格局,傲人的情商,进步的钥匙
大公司还带给人了些什么?
大概是,知道了这世上优秀的平台是什么样,知道了这世上优秀的资源是什么样,知道了这世上优秀的人是什么样。
然后,知道了平台给予人的好处,知道了想法落地的过程,知道了高手过招的刀光,知道了不同环境下的玩法。
再然后,知道了自己如果变优秀可以是什么样。
最后,养成了这辈子即使之后不在大公司,也能运转良好的、独属于自己的思维方式和体系。
而这,才是大公司给予人的真正财富。也是一个人如若去到了大公司,真正需要get到的技能点。
认真做事,踏实做人,凡事炼心。愿你不止于一枚螺丝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