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90后,曾经有那么几年大家都会联想到娇惯、任性。好像90后是国内经济发展后的宠儿,没吃过粗粮,没吃过苦。活脱脱是一朵朵温室的花朵。虽然近两年关于90后的议论早已被“隔壁家的熊孩子”00后们取代了,但是提起90后总还不会与吃苦耐劳,勤奋踏实等优良品质挂上钩的。
我出生于93年,但也许是经济发展的大潮还有没有波及到边远的农村。反正在我的记忆里,小学的整五年,我都是书包里装着铁饭盒,铁饭盒里是永恒不变的玉米饭。大米、白面还是稀罕的狠呢。呵呵~那时的窘困我不想多述,因为不想成为劳力唠叨,充满负能量的90后。
今天我想说的,是我小时候与现在小朋友们完全不同的娱乐内容。别看现在的我文文静静的,小时候确是一个孩子王。那时候乡里男娃娃多,我每次都跑在十几个二十几个男娃子堆里。也不知道是因为那时我大爷家的一个哥哥是当时的孩子头,还是一群孩子里鲜少见女娃,或者大约是那时的我比较伶俐的缘由。反正我还是比较受宠的,印象里有好几次把一群男孩子追进男厕所不敢出来。年幼的我也曾有两次进男厕所抓人的经历。
小的时候我们物质上的生活极其清苦,身上穿的衣服都是捡的大一些孩子穿小的。很多时候那大一些的孩子也是捡的比他还要大一些的孩子剩下的。脚上的鞋不是鞋底裂纹了,就是大脚趾头出来漏气了。这些现象在男孩子们身上比较常见,或许因为女孩子通常比较矜持的缘故,穿烂的衣服比较少,我可以捡的也就多一些。所以那时候的我总是自以为是的“臭美”,觉得自己穿的还是“光鲜亮丽”些的。
春天,我们农家孩子最喜欢玩的就是过家家,关于这项民间娱乐项目,我小学的一位老师概括的最好“你当爸爸,我当妈妈。摔一个泥娃娃,我们一起过家家…….”除了玩泥娃娃,我们还喜欢自诩自己是诸如楚霸王,虞姬,皇帝皇后之类的。
夏天,满山遍野的草都绿了,各种小动物也叽叽喳喳的热闹起来了,我们一群孩子就跑到山上抓蚂蚱,采一种酸酸的叫做酸浆的山间美味儿!
秋天收获的季节,父母都在忙着秋收。但是可不会影响我一群小家伙的兴致,到了傍晚就聚在一起玩闯关、跳皮筋、踢口袋等小游戏,有的时候人聚的多了。就一起玩藏猫猫儿,就是大家熟悉的捉迷藏。石头剪子布后分成两队人马,一队留下来数数,等数到一百的时候,另一对早就消失的无影无踪了。那找人的难度可大了,玉米堆里、后山、小河边、甚至是谁家的小后屋谁家的厨房。有的时候天已经变得漆黑了,还是没找到藏的最好的那个人。所以后来再玩的时候,大伙儿就会吸取上一次的教训,提前讲好哪儿能藏,哪不能。但总有一些耍赖的,还是藏在一些很难找到的地方,最后趁”缉捕大队”的人不注意,就迂回包抄到“司令总部”,于是躲起来这一对人就赢了。这样的游戏通常很费时间了,每次玩完就可以回家睡觉了,那时候睡的特别香,有的时候梦里还在躲猫猫呢。当然有的时候,回家晚了还是要被妈妈骂一顿的。
兴安盟的冬天还是比较冷的,尤其在十几年前。记忆里房檐下总会倒垂着或长或短,或粗或细的冰柱。所以冬日里户外的玩耍自然少了许多,女孩子躲在家里玩布娃娃。心灵手巧的可以拿破手套,烂袜子缝制出造型千奇百怪的布娃娃。再用布头、毛线为它们做衣服。淘小子们自然也不会有一会闲着,满屋子乱蹦,不时惹来大人们的埋怨声。但是那些年的冬天还是有一项趣事的,每年的冬天都会下几场大雪。早晨一场大雪过后,推门都有些费力的那种,早饭过后,三五成群的小伙伴们,就会拿上自家铁锹,去村后的大山。两山之间风吹不到的地方总会形成格外厚的积雪,我们就会把铁锹平放在那,锹把朝上然后坐在锹头上。后面的人推一把就一股烟滑向山底了,只听山谷里传来孩子们的尖叫声……
在我上五年级后,大约是全球变暖的影响。家乡再也没有那么冷的冬天,也没有下过那么大的雪。也就再也瞧不见坐着铁锹滑雪的孩子们了。童年这个词汇也许每一个人提起来,心里都会有一段故事,脸上也都会浮现出真挚的笑容吧!
虽然那时候的我看电视只有中央一套,虽然那时的我吃方便面都是一种奢侈,虽然那时的我因为买不起五分钱的铅笔大哭过。但是那时的我不会因为吃太多的垃圾食品而发胖,不会从一年级开始就要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而流连于各种补课班。那时候的我们没有任何的危机感,那时的我们很幼稚,幼稚到我们偶尔会因为被家长问道“某某:长大后,要上清华啊,还是上北大啊”而烦恼。但正是这种幼稚,保护了我们的童年不受凡事干扰。
那年我们快乐的很干净,致敬那年我们简单的童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