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人生的“得与失”(人生哲理)

  在复杂纷乱的人类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应该懂得一个最基本的道理:就是有得必有失。得失既是矛盾的对立体,又是辩证的统一。就像一个人到商店买东西,你付钱买到了东西,可却失去金钱。如果你得到了东西,又没有失去金钱,这就很不正常了。要莫你是偷盗,要莫是诈骗。

  社会上的事情就是这样,往往你得到物质的东西,必然失去精神的东西。譬如一些贪官,贪污受贿得到了钱财,却失去了官德和做人的道德,一旦东窗事发,便身败名裂失去自由乃至宝贵的生命。中国历史上的大贪官和珅,利用职权千方百计敛财。据统计,和珅家产拥有的黄金、白银,加上其它古玩、珍宝的价值,超过了清政府十五年财政收入总和。最后和珅得到了什么?什么也没得到。乾隆皇帝死后,他家产被抄,以一条白绫结束了生命。

  得与失,是两个寓意深刻的不同字眼,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真正理解。得与失的内涵需要大智慧才能领悟到真谛,才能真正理解其中的奥秘。

  无数事实证明,人世间的东西,并没有固定的主人,也没有永久的主人。事物都是在取舍之间,自有它的定数。是你的,终归是你的,怎么也跑不了;不是你的,巧取豪夺也没用,最后还得失去。一切事物都是相生相克、共存共生的。有时候,你想得到的东西,不可能得不到;而不想失去的东西,很可能就失去了。在中国的历史上,有许多贪财、贪权、贪色的人,看似得到了很多,其实什么也没得到,甚至最后连健康和性命都失去了。

  自然界的鱼儿本来自由自在地生活在水里,可是,为了得到“美食”,上了垂钓者的钩,不但没有得到美食,而连性命也丢了,成为了人们盘中的美餐。

  “得失”、“得失”,有“得”必有“失”。这道理看似简单,但很多时候有的人就是领悟不到。

  其实,人世间的事情非常奇妙。有的时候是得在前,失在后;有时候是失在前,得在后。在社会正常的情况下,一个人只有施予,然后才能得到。没有清风,难得细雨。这就是“先舍后得”的真正涵义。当然,有时候得失之间暗藏玄妙,意境很深,只能靠自己去琢磨、去感悟,然后才能明白。司马迁失去了男人的尊严,得到了《史记》千古流传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舍弃,得到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休闲;革命英烈们为人民慷慨捐躯失去了生命,得到了与青山同在、与日月同辉的永垂不朽精神。这些都是大“失”和大“得”,如高山仰止、心向往之,普通人很难做到。

  诚然,许多情况下的“失”不是出于个人自愿,而是特定条件的一种舍弃。其实这种舍弃也是有所得的。譬如,我们在警惕不高的情况下,被偷被骗,可能暂时失去了金钱或物质,但是,却得到了经验教训。这种经验教训体会深刻,终生难忘。这样,就从此提高警惕,加强了防护,不再被偷被骗。常听一些人讲,年轻的时候为了学业和事业,刻苦拼搏,终日奔波,失去了很多精神方面的享受。但是,从人生价值上讲,我觉得很值。因为你得到了学业和事业的成功,一生都无怨无悔。

  墨子说,贫穷的时候显示出廉洁,富有的时候表现出仁义。一个人,钱再多也是一日三餐,夜眠一床。钱少是财富,钱多是包袱,再多犯迷糊。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是一个很会赚钱和非常吝啬的人。他生前把金子看得比命都重要,对人对己都十分苛刻,人世间的亲情和友情完全不顾,最后“穷”得只剩下了金子。但是,在他死后不久,女儿欧也妮。葛朗台因爱情受挫,把他一生存下的金子全部捐给了修道院。这就说明,该舍时必须舍,你不舎到后来会有人替你舎。不是一个人拥有很多金钱财富才算富有,而是给予他人很多才算富有。舍得本身就是一种快乐。一个穷人把讨来的饭让同伴享用那一刻他就是富人了,正是因为贫穷,他的布施才更有意义。因为这体现了他的心量和胸怀,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和友善。

  人这一生,该得时一定要得,该失时也一定要失。有得有失才能保持人生的平衡,保持不被太多物质的、精神的东西压垮。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人生的“得与失”  人生  人生词条  哲理  哲理词条  人生的“得与失”词条  
心灵

 我所知道的远方

 在五月酷暑开始肆虐的一个傍晚,我来到广西龙脊梯田。  下了车,猝不及防的,和着一股来自山野的微凉之风,一大片葱绿扑面而来,初夏的闷热和心躁便立刻被隔离开来。信...(展开)

心灵

 无题

    这两天很累,累得每个细胞都来不及呼吸,但我只希望能一直这样累下去。    尖着嗓子喊了几天,...(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