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你的善良,要有边界

江歌案宣判了,陈世峰被判20年。一篇主题为“宁可得罪君子,不能得罪小人”的文章刷屏了。《芳华》热映,“人不能太善良”及“不管世界绝望到什么程度,我们都要做善良的事”这截然相反的两个观点同时被热转。

江歌为了帮助刘鑫,对陈世峰的戒备心不足,惨遭不幸。

《芳华》中的刘峰热心助人,却经历种种坎坷。而剧中的林丁丁、陈灿等自私自利的反而生活顺畅。

人要不要善良?为什么好人难长命、坏人得百年?善良究竟要到什么程度才能利人不损己得刚刚好?

01.

孟子说,人性善。荀子说,人性恶。性善、性恶论一直争执不下。傅佩荣解释为,人性善的意思不是说人性本善,而是说人性是向善的。绝大多数人的人性也是如此,有怜悯心、关爱心,从小接受的教育也是做个善良的人、做善良的事情。

然而,现实中,善良是柄双刃剑。

决策(juece2015)读者群中,读友CC征询大家建议:她的腰伤犯了,痛得翻身都困难,但赶上丈夫的妹妹要结婚。如果去参加婚礼,就必须来回坐八个小时长途车,还不考虑婚礼上的忙碌劳累,腰痛肯定会恶化,回来后就要请假养腰伤。不去呢,又怕婆家人不开心。

读友们意见分为两派,一派认为应该去,维系婆家关系就是维护婚姻,这么大的事情不去意味着和婆家“宣战”,等着闹掰吧。一派认为不用去,养伤要紧。

我基本赞同后者,建议CC,和丈夫好好沟通,使他认识到妻子的健康经不起这一番劳累,让丈夫支持自己,并去和婆家解释。

原因有两点:第一,婚姻在于经营,而不是一味的付出。夫妻之间及时、有效沟通就是经营婚姻的一种方式。以CC的腰伤状态,在婚礼现场也很难表现得多么勤快、出色。如果丈夫不了解妻子的身体状况,即使妻子去了婚礼现场,可能还会因为妻子表现得不够积极而责怪妻子。那么,CC就算对自己毫不吝惜地硬撑着去参加婚礼、付出了,仍然得不到好结果,反而还产生矛盾。

第二,如果自己不照顾自己,还能指望谁来照顾自己?许多患过腰伤的人都懂得腰伤的痛苦。前几个月,我的腰肌突然剧烈疼痛,两三天生活都接近不能自理,躺卧都需要人扶,因此等缓和之后,我非常注意,坚决希望不要噩梦重来。大夫说,这还只是肌肉偶然异常,不是什么大病,倘若腰椎病变,那才麻烦。腰伤很难去根儿,犯得越多,越严重。对CC来说,她才三十几岁,后面的路还长着呢。

小姑子的婚礼固然重要,不过毕竟是别人的婚礼,而腰是自己的,痛苦和后患只有自己来承受。至于有的读友担心,如果CC不去,就会影响夫妻感情,那么我只能说,这的感情不要也罢。作为丈夫,假若在了解了妻子的病情后,对妻子不关心、不爱护,为了“面子”牺牲妻子的健康,这样的“爱”也不值得去珍惜。

善良,首先要会保护自己。连迂腐的东郭先生都明白,不能因为狼说饿了,就让狼把自己吃了。

02.

善良是有边界的。逾越了人际边界强行施与的善良是他人的负担。

学妹诉苦说,她妈妈以她大龄单身、自己租房子为由,一定要从老家赶来照顾她的生活。而她妈妈的照顾就是每天过问她的日常交往和工作,对她每一个接听的电话发表评论和建议,指导她穿着打扮,安排她一日三餐,规定作息时间。结果就是她不能晚回家,不能熬夜,不能睡懒觉,不能和没有恋爱可能性的人去吃饭,更别说去酒吧。如果敢喝酒(之前发生过),她妈妈直接大嘴巴抽,认为她不学好。

这是一位退休无事后、甘愿“牺牲”自己跳广场舞、搓麻将的爱意满满的妈妈对年过30的女儿的无微不至的关心。

决策(juece2015)的一位读者曾就老年人帮忙带孩子的文章留言说,有些小家庭中,其实并不欢迎老人的援手,而老人偏偏要来“奉献”。她婆婆寡居,他们结婚时,婆婆就强行搬来同住,连蜜月都是三人一起度的。现在孩子好几岁了,婆婆就没打算离开。

这些婆婆、妈妈们的善意太浓,忽视了与成年儿女彼此的界限,好心没有获得好的结果。

前几天我去朋友家做客,也遇到一个好心办坏事的。大家吃吃喝喝时,有个小男孩要喝可乐。他妈妈不让,说这是家里的规矩,出来做客也不能违反。小男孩虽然同意了,可是有点唧唧歪歪,很不甘心。

趁着他妈妈离开餐桌时,有个大姐就招呼孩子过来,开了罐可乐倒在杯子里,给孩子喝,还说,“宝儿,怪可怜的,连口可乐也不让喝。来,趁着妈妈没在,赶紧喝两口。”孩子妈妈回来时,正看到孩子抱着杯子喝呢,很不乐意,问孩子说,“你是不是在喝可乐?”那位大姐抢着说,“没有,是果汁,我倒的。”他妈妈不信,又问了孩子一遍,孩子还真棒,没有撒谎,承认是可乐。

孩子妈妈涵养不错,让孩子把杯子放下,没再说什么。连看都没再看那位大姐,闷头吃饭。吃完饭说家里有事儿,就带着孩子先走了。

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规矩,旁人无权根据一时一事就妄下评判,还野蛮干涉,更不该怂恿孩子撒谎。甲之蜜糖乙之砒霜。大姐可能不在乎自己的孩子喝可乐,但是不能去介入其他父母对孩子喝可乐的管理。

在我们周围,以“我都是为你好”而越界干涉别人生活的例子不胜枚举。由衷希望这些“好心人”在开口说话、伸手管事儿时,先考虑一下对方的感受。

03.

善良是有尺度的。

佛家有一则《舍身饲虎》的故事。小王子摩诃萨青为了挽救一只饥饿的老虎妈妈,故意让老虎吃了自己,这样虎妈妈就有了力气和奶水去喂小老虎。小王子舍身之后,立即仙乐大震,天花乱坠,小王子也跟着升入天庭。

显然,作为王子,从宫里拿出些食物喂老虎更可行。作为宗教故事,它有独特的寓意,并非号召人们都用自己的身体去当老虎的食物。现实生活中也是一样,遇到需要帮助的人时,比直接表达善意更重要的是,考虑怎么样提供自己的善行效果更好。

首先是要在对方愿意接受时才能施与善意。儒家讲“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在现代社会中,其实还应该加一句“己所欲之,慎施于人”。美国和加拿大,有不少慈善组织为流浪汉提供食物和住所。但是前提是流浪汉肯接受。即使警察也不能强迫流浪汉入住慈善组织给予的免费房屋。事实上,确实有些流浪汉由于心理或者其他原因,宁可在露天承受气候的不适,也不愿意去睡免费的床。

在北美,当看到别人拿着大包小包,希望提供援手时,要先问问“需要帮助吗”。否则是一种冒犯。

适当的时候提供适当的善意才是最妥当的。善意也非多多益善,要注意不要太多、不要太少。

善意不要太少比较容易理解。比如请人家去吃饭,不提倡铺张浪费,可也要尽量招待好客人。有的人平时比较节俭,点餐时也有些吝啬,点餐分量不够、菜品质量也不够好,什么菜便宜点什么,结果花了钱,客人还没吃好。

善意不要太多其实也不鲜见。有的人喜欢装成弱者,该自己做的事情不去做,希望他人替自己扛。而替那些“弱者”扛责任的人,就是给出太多的善意,很容易沾染不必要的麻烦。

比如女友和她男友分手,他们之间的纠纷应该由他们自己解决。倘若她男友太难缠,可以建议女友报警,或者让女友躲避起来;作为朋友,可以安慰女友、给予必要的物质帮助,却不要插手。因为他们之间的事情只有他们自己清楚。一个巴掌拍不响,外人很难搞清楚两个人的关系中的疙疙瘩瘩。

善意给予太多时,还容易引发“升米恩斗米仇”。这句俗语也被说成是“斗米恩,担米仇”。意思是在困难时给予别人帮助,受助者会感激,可一旦这样的帮助形成了依赖,受助者会觉得理所当然,可能还会认为给予的不够,或者在帮助停止时引发不满,反而成了仇家。此类情况相信很多人都遇到过,被反目成仇后,恐怕都有一肚子苦水。

04.

善良不是老好人。

《芳华》中的刘峰用田大壮的话说是:

做梦都想去上的大学,有人更需要,他便拱手相让;战友让他带去修的手表,太过名贵没人敢修,他便自己研究后修好了;战友结婚,为了给他省钱,他自己买材料亲手做了两个沙发;南方的女战友,不喜欢吃饺子,他就煮挂面给她吃;食堂煮破没人吃的饺子总是他主动打来吃;就连猪跑了,别人也第一时间是叫他来帮忙。 他竭尽全力地帮助所有人,大家也热情地叫他活雷锋。

这些帮忙中,有些是无所谓的,比如追猪、煮挂面;有些是冒风险、应该慎重,比如修表;有些真是应该认真考虑,比如放弃上大学的机会。

做出选择都是原因的,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三观和眼界。大学毕业的时候,我轻易放弃申请分配到部委的机会,后来当我四处求职无门、受够了没有北京户口的麻烦时,才清楚地意识到当初轻易放弃的是什么。只有在彻底思考清晰后的善良才是更有价值的善良

善良也不是纵容溺爱、包办代替。

有个小兄弟说,经人介绍的女友,头一晚见面相谈甚欢,第二天大早,就让他赶紧起床,开车去她家,送她去上班。他稍稍迟疑,女友便以分手要挟。我建议他,干脆分手,这样的女友容易是个无止境的麻烦。

认识他之前,女友难道不是每天自己上班?为什么有了恋人,就要恋人开车送上班呢?如果是身体不适、或有什么紧急情况,也能理解。若仅仅是为了显示、考验亲密关系,“声明主权”,则大可不必。即使想抓紧一切机会多相处,至少也应该事先商量好,而非大早晨电话喊醒,要求对方立即马上从被窝里钻出来当专职司机。

成年人自己去上班是种基本的自理能力。同样的,做卫生、做饭、照顾自己的日常起居,都是自理能力。不能因为别人“善良”就推给别人。善良的人也不要因为善良,就随便去接手这些事情。懂得区分善良的范围,便不会产生诸如“每天帮室友打水,她从来不去打水,也不懂得谢谢我”之类的烦恼。

罗曼·罗兰说,“行善的人应该觉得自己快乐才对。”当我们做善事而不快乐时,最好及时停下来反思一下,看看善行是否越过了应有的边界。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你的善良,要有边界  边界  边界词条  善良  善良词条  
心灵鸡汤

 你的死工资正在滋养你

作者 | 孙瑞希来源 | 瑞希在线写在前面:新浪微博上有一个点击量700多万的视频,说的是广州有一家鸭仔饭小店,便宜又好吃,一份鸭仔饭才卖12元。主持人问:“卖...(展开)